历史
类型
5.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16-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记录乡村建设变革,传承农耕文明,推进生态农业。
内容简介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放活耕地经营权,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农村宅基地财产权的抵押、担保、转让等农地流转政策,在撬动着乡村这块沉睡多年的海量财富的同时,也推动着传统的农耕社会变化的步伐,乡村建设即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为了记录那些亘古以来就在土里刨食的人们的生活嬗变,记录他们面对千年一遇的社会转型时那种突围与奋进、固守与传承,本书作者选取自己的家乡――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下辖的一个一千多人口的山村汪满田作为典型,做一个内陆乡村四十年社会变迁的全景描述,以此献给伟大的变革时代,献给那些在这波城镇化浪潮中,注定必须留在农村,从事土里刨食事业的农民群体。在书的最后指出,历史已经把我们这一代人推向了使命的前沿,我们必须传承农耕文明的遗产,以社区为支撑的生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生产模式(简称CSA模式),是当下中国主流农业的最好出路。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最后的农民(代序)
- 满川田的前世与今生
- 左手物质,右手精神
- 1.这里的黄山毛峰不一般
- 2.山沟里游动着节庆“鱼”
- 一头进城,一头坚守
- 1.裂变中的农民工
- 2.他们,搭上了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列车
- 3.今日农民:或固守,或突围
- 进城走了十八年
- 1.90年代的“凤凰男”
- 2.最近的“跳农门”之路:初中中专
- 3.读书,让她们进了城,翻了身
- 4.乡村知识分子的逆袭
- 5.曾经的“学霸”
- 6.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 7.读书人的反哺
- 8.可怕的分蘖
- 出门打工VS.在家做光棍
- 1.壮劳力户的落魄人生
- 2.打工浪潮下的光棍三兄弟
- 3.生女比生男好
- 4.靠打工逃脱光棍命运的多子户
- 5.“老婆本”没攒成,一辈子却毁了
- 6.进城易,嫁人不易
- 最后的农民:那些坚守土地的人们
- 1.家园的守望者
- 2.乡村医生的代际传承
- 3.退职职工的幸福晚年
- 4.代课教师的一家
- 5.三代同堂的领养家庭
- 6.老支书的一生
- 7.奶奶嫁进山,孙子奔进城
- 8.精明女人好当家
- 9.超生人家
- 10.洪家小店
- 11.去打工还是当农民?
- 12.老校长的黄昏恋
- 13.那些早慧的花儿
- 无人值守的房子
- 1.曾经人声鼎沸,如今空无一人
- 2.末代徽商的后人
- 3.一个家庭的上山进城之路
- 4.从无房可住到无人居住
- 5.两代人的“房”事
- 6.曾经的大家庭
- 7.山寨人家
- 回归的农业,迷惘的事业
- 1.留守乡间,却无心向农
- 2.山林回归,村庄萎缩
- 3.萎靡的农人,堕落地享乐
- 4.农药:是“灵丹妙药”还是毒瘤?
- 5.沦丧的农业,无良的加工
- 6.生态农业:打破化学农业的怪圈迷局
- 传承与超越,一代人的使命
- 1.迷失的家园,引起了“出走者”的关注
- 2.回不去的故乡,记得住的“乡愁”
- 3.风俗的传承与遗失:时代前进的一体两面
- 4.城乡一体化发展:复兴之路上绕不过去的环节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