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往突厥扩张以前的历史追溯,探寻现代中亚之根。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古代中亚历史的通俗著作,讲述了远古时代至公元11世纪的中亚历史。包括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帝国、帕提亚、贵霜、大夏(巴克特里亚)、粟特、阿拉伯等古代国家的统治,塞人、匈奴、嚈哒等游牧人群的迁徙,丝绸之路的兴起以及商贸往来,始于史前的诸多文化遗址等。

作者凭借波斯、和阗、阿维斯陀、帕提亚、粟特、阿拉伯等古典或东方语言,涉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文字学、语言学、钱币学等许多学科,把古代中亚纷繁的历史事件、文明的交替、多语言人群的活动,浓缩在了一本十余万字的作品之中。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译者序
  • 前言
  • 第一章 地理状况
  • 第二章 民族、语言、传统和信仰
  • 第三章 史前时代
  • 第四章 琐罗亚斯德教
  • 第五章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中央集权制
  • 第六章 亚历山大东征和希腊文化遗产
  • 第七章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和帕提亚王朝
  • 第八章 游牧民族的到来
  • 第九章 被遗忘的贵霜
  • 第十章 丝绸之路
  • 第十一章 佛教东方
  • 第十二章 游牧者归来
  • 第十三章 粟特人的商业世界
  • 第十四章 哈里发与可汗
  • 第十五章 伊朗—伊斯兰世界磨合
  • 第十六章 现代中亚的诞生
  • 附录一 文献来源
  • 附录二 地理名词
  • 附录三 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的地方统治者
  • 附录四 粟特地区的神灵
  • 附录五 中亚地区的语言
  • 附录六 河中地区的古代钱币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3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推荐先看《贵霜史研究》

    在探讨中亚古代史时,我们通常会遇到一种与常规历史著作截然不同的挑战。在多数历史书籍中,作者往往需要在众多关于同一事件的记述中,挑选出最可靠的文献。然而,在中亚古代史的研究中,作者面临的困境却恰恰相反:由于流传下来的文本材料极为稀缺,他们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考古发现和周边民族的记述来拼凑历史。但遗憾的是,这些周边民族的记述也并不总是涉及中亚地区。因此,对于中亚古代史的作者而言,他们只能在有限的材料中努力拼凑出真相,但即便如此,也很难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从我们读者的角度来看,尽管作者列出了多种推测,但我们对这段历史的探寻仍然充满了模糊和不确定性。此外,本书的写法也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作者在序言中明确表示,书中很多内容只是泛泛而谈,与其东拼西凑、漏洞百出,不如将各种猜测直接呈现给读者。然而,这种泛泛而谈的方式确实过于宽泛,缺乏清晰明确的讲述逻辑,仿佛是一个结构松散的综述,让我们在阅读时感到有些似是而非的迷茫。综上所述,这本书并不适合作为了解中亚古代史的第一本书来阅读,而是更适合在对该领域稍有了解后作为补充材料来阅读。不过,勒内・格鲁塞在《草原帝国》和费耐生在《中亚古代史》中都提到,中亚的历史是游牧部落迁移、活动,并对定居区域施加压力的历史。由于中亚的地理特点,建立统一政权相当困难,因此成功统一中亚各绿洲的往往是外部势力。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尝试补充周边影响力较大的政权发展历程,来更好地理解这本《中亚古代史》。通过了解这些外部势力的兴衰更替,我们或许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亚地区所发生的事情,从而在这片模糊的历史迷雾中,找到一丝清晰的线索。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光启书局

    光启书局,全称上海光启书局有限公司,隶属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是一家致力于内容生产和融合传播的综合性出版社。光启立意“认识世界”和“理解中国”,深耕历史、城市、思想学术、人文艺术等领域。通过文化的当代表达与传播,寻找我们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