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多个视角阐述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研究”的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优秀。本书内容包括:哲学及其历史演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基本特征、物质世界、社会与实践、真理与价值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导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主题和理论特征
  • 一、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
  • 二、理论主题的根本转换: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
  • 三、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
  • 四、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
  • 上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历史演变
  • 第一章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与特征
  • 一、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初步形成及其标志
  • 二、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形成和确立
  • 三、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根本缺陷
  • 第二章 《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 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 二、当作理论与实践之一致体看的马克思主义
  • 三、历史唯物论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 四、《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 一、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及其演变
  • 二、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 三、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 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 第四章 《辩证唯物主义概论》、《历史唯物主义概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客体”与“研究对象”
  • 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认识活动和价值哲学活动的统一
  • 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
  • 四、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社会发展和发挥功能的规律
  • 五、历史唯物主义的党性:现实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科学的表现
  • 六、《辩证唯物主义概论》、《历史唯物主义概论》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 第五章 苏联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 一、《哲学导论》:苏联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 二、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的:实现人类解放
  • 三、马克思主要和基本的哲学思想:实践是初始的和第一性的
  • 四、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法思想
  • 五、恢复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理想
  • 六、《哲学导论》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 第六章 东欧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反思与重建
  • 一、南斯拉夫“实践派”与“辩证唯物主义派”的“体系论争”
  • 二、民主德国柯辛与赛迪尔的“体系论争”
  •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体性”
  •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 第七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在中国的形成
  •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在中国主导地位的确立
  • 三、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反思和重建
  • 四、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三个问题
  • 第八章 《社会学大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 一、唯物辩证法的生成
  • 二、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 三、《社会学大纲》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 第九章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领域中的推广
  • 三、《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 第十章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的理论体系
  • 二、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 三、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 五、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 六、《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理论
  •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和实践内在统一的理论
  •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
  •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唯物主义历史观
  • 三、实践唯物主义的本性和功能
  •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 下篇 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问题
  • 第十三章 实践本体论的建构与主体性原则的确立
  • 一、本体论的存在及其意义
  • 二、本体论的“实践转向”
  • 三、实践: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 四、限定中的超越: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 五、实践:世界二重化的基础
  • 六、实践:现存世界的本体
  • 七、对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理解的两种模式
  • 八、主体性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
  • 第十四章 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
  • 一、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范畴
  • 二、历史认识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生长点
  • 三、现实的个人:人类历史的前提与产物
  • 四、交往在物质生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五、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和社会有机体
  • 六、社会历史进程与自然历史进程的“相似”性
  • 七、历史规律的形成与特征
  • 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 第十五章 重释唯物主义辩证法
  • 一、辩证法的“实践转向”
  • 二、人与世界的否定性的统一关系
  • 三、人类存在的矛盾与实践的内在矛盾
  • 四、本体论批判的辩证法及其历史
  • 五、本体论批判与“合理形态”的辩证法
  • 六、辩证法的实践“原型”及其理论抽象
  • 七、恢复自然辩证法的本来面目
  • 八、作为思维方式的辩证法:逻辑起点与基本规律
  • 第十六章 重构唯物主义反映论
  • 一、意识及其与语言的关系
  • 二、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
  • 三、认识活动中的实践反思方法
  • 四、“从后思索”:认识历史的根本方法
  • 五、反映和创造的统一:认识活动的本质特征
  • 六、感性具体、思维具体和实践理念:认识的过程
  • 七、思维的建构和反映论的重构
  • 八、思维对存在的反映:方式、尺度和取向
  • 第十七章 价值论的探求与建构
  • 一、价值关系:本质上的利益关系
  • 二、价值评价:认识的特殊形式
  • 三、价值原则:人类活动的基本原则
  • 四、人的价值:创造价值的价值
  • 第十八章 “拒斥形而上学”与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 一、“拒斥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
  • 二、以“实践”为基础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空间
  • 三、以“实践”为基础实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特别好的一本书,解释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就是价值

      转发
      1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