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封面文章《彗星狂想曲》。

内容简介

本期重点文章《模拟地球对小行星撞击的防御》《探测到自由游走的黑洞》《彗星,时间之梭》。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韦布正式开始观测
  • 非类地行星也可以存在长期液态水?
  • 模拟地球对小行星撞击的防御
  • 从超新星中幸存下来的恒星
  • 发现宇宙第一例“同类相食”
  • 探测到自由游走的黑洞
  • 早期宇宙中的一个巨大的超星系团
  • 联动64台望远镜观察宇宙结构
  • 彗星狂想曲
  • 彗星,时间之梭
  • 细数中国人发现的彗星
  • 伦纳德的奇异大秀
  • C/2021 A1追踪记
  • 新的流星雨?
  • 宇宙百果园
  • 查尔斯·阿博特与太阳常数
  • 来自仰望一号的宇宙图景
  • 金星阿芙洛狄忒:灵肉祭坛
  • 1. 飞龙在天
  • 2. LDN 1448英仙座分子云
  • 3. 太阳上30万公里长的暗条
  • 4. 五星出东方·七星连珠·九星同现
  • 5. 星河涌动,长城永眠
  • 6. 历史的遗迹
  • 7. 仰望星空
  • 科学的画廊:图片里的科学史
  • 上帝粒子:诺奖大师写给所有人的粒子物理趣史
  • 星座物语:走进诗意的星空
  • 宇宙简史
  • 2022年7月北半球星空及重要天象
  • 2022年8月北半球星空及重要天象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水在地球上可能是液态的原因之一是地球的大气,凭借温室效应,大气可以捕获适量的热量,为海洋、河流和雨水创造合适的条件。然而,当地球最初由宇宙气体和尘埃形成时,它形成了一个主要由氢和氦组成的大气层,即所谓的 “原始大气层”。只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地球失去了这种原始大气。而其他更大质量的行星可以收集更多的原始大气,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以无限期地保留这些大气 —— 也会引起温室效应,就像今天的地球大气一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模拟地球对小行星撞击的防御

      模拟地球对小行星撞击的防御 6600 万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导致了恐龙的灭绝。目前还没有已知的小行星对地球构成直接威胁,但如果它出现了,我们将不得不设法撞击它使其偏离其轨道,以防止给地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去年 11 月,美国航天局(NASA)发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是世界上第一个针对潜在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全面行星防御测试,探测器将以 24000 千米 / 小时的速度,与一个名为孪小星(Dimorphos)、宽 160 米的小行星在 9 月初相撞,并使后者偏离轨道。然而在最新的一项新研究中,伯尔尼大学和国家研究能力中心(NCCR)的研究人员用一种新方法模拟了这种影响。结果表明,目标小行星的变形可能比以前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 变得几乎无法辨认,而不是仅留下一个相对较小的陨石坑。与先前的估计相比,小行星的偏转也可能更加强烈,并且可能会从撞击中喷射出更多的物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研究人员称,水在地球上可能是液态的原因之一是地球的大气,凭借温室效应,大气可以捕获适量的热量,为海洋、河流和雨水创造合适的条件。然而,当地球最初由宇宙气体和尘埃形成时,它形成了一个主要由氢和氦组成的大气层,即所谓的 “原始大气层”。只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地球失去了这种原始大气。而其他更大质量的行星可以收集更多的原始大气,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以无限期地保留这些大气 —— 也会引起温室效应,就像今天的地球大气一样。那么这些大气是否有助于为液态水创造必要的条件?为此研究人员模拟了很多行星数十亿年的发展,发现在许多情况下,原始大气由于来自恒星的强烈辐射而消失,特别是在靠近恒星的行星上。但在大气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液态水的正确条件可能会出现,只要足够的地热到达地表,甚至不需要来自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的辐射,在地表便存在允许液体存在的条件水,这些条件可以持续长达数百亿年。这个结论令人意外,因为天文学家通常预计液态水会出现在恒星周围接收适量辐射的区域:不要太多,这样水就不会蒸发;也不要太少,所以水并没有全部冻结。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中国国家天文

        《中国国家天文》杂志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国家天文台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普文化期刊。自2006年创刊以来,杂志以天文与人文结合为办刊理念,全方位展示了天文学及相关科学的发展和最新成就。 目前,杂志已成为国内最主要的天文科普刊物之一,纸刊年订阅量超过十万,官方微博和微信订阅用户超过280万,粉丝活跃度高、粘性强,常年处于国内天文科普新媒体第一梯队。杂志先后荣获中国科协颁发的“典赞·2019科普中国十大科普自媒体”、“2020年中国优秀科普期刊”、“中国科普博览最具品质媒体合作伙伴”、“新浪2019最佳科学传播媒体奖”等奖项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