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儒家“十三经”之一,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内容简介

《左传》在“《春秋》三传”中最有影响。全书约十八万字,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4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一改《春秋》大事纲要的记史方法,代之以系统灵活的史书编纂方式,既记春秋史实,又包含了大量古代典章史料,是了解我国先秦文化的重要典籍。

本书约请《左传》研究专家撰稿,广泛借鉴古今研究成果,注释丰富清晰、译文流畅优美,适宜各层次读者研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左传【上册】
  • 前言
  • 隐公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九年
  • 十年
  • 十一年
  • 桓公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九年
  • 十年
  • 十一年
  • 十二年
  • 十三年
  • 十四年
  • 十五年
  • 十六年
  • 十七年
  • 十八年
  • 庄公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九年
  • 十年
  • 十一年
  • 十二年
  • 十三年
  • 十四年
  • 十五年
  • 十六年
  • 十七年
  • 十八年
  • 十九年
  • 二十年
  • 二十一年
  • 二十二年
  • 二十三年
  • 二十四年
  • 二十五年
  • 二十六年
  • 二十七年
  • 二十八年
  • 二十九年
  • 三十年
  • 三十一年
  • 三十二年
  • 闵公
  • 元年
  • 二年
  • 僖公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九年
  • 十年
  • 十一年
  • 十二年
  • 十三年
  • 十四年
  • 十五年
  • 十六年
  • 十七年
  • 十八年
  • 十九年
  • 二十年
  • 二十一年
  • 二十二年
  • 二十三年
  • 二十四年
  • 二十五年
  • 二十六年
  • 二十七年
  • 二十八年
  • 二十九年
  • 三十年
  • 三十一年
  • 三十二年
  • 三十三年
  • 文公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九年
  • 十年
  • 十一年
  • 十二年
  • 十三年
  • 十四年
  • 十五年
  • 十六年
  • 十七年
  • 十八年
  • 左传【中册】
  • 宣公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九年
  • 十年
  • 十一年
  • 十二年
  • 十三年
  • 十四年
  • 十五年
  • 十六年
  • 十七年
  • 十八年
  • 成公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九年
  • 十年
  • 十一年
  • 十二年
  • 十三年
  • 十四年
  • 十五年
  • 十六年
  • 十七年
  • 十八年
  • 襄公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九年
  • 十年
  • 十一年
  • 十二年
  • 十三年
  • 十四年
  • 十五年
  • 十六年
  • 十七年
  • 十八年
  • 十九年
  • 二十年
  • 二十一年
  • 二十二年
  • 二十三年
  • 二十四年
  • 二十五年
  • 二十六年
  • 二十七年
  • 二十八年
  • 二十九年
  • 三十年
  • 三十一年
  • 左传【下册】
  • 昭公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九年
  • 十年
  • 十一年
  • 十二年
  • 十三年
  • 十四年
  • 十五年
  • 十六年
  • 十七年
  • 十八年
  • 十九年
  • 二十年
  • 二十一年
  • 二十二年
  • 二十三年
  • 二十四年
  • 二十五年
  • 二十六年
  • 二十七年
  • 二十八年
  • 二十九年
  • 三十年
  • 三十一年
  • 三十二年
  • 定公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九年
  • 十年
  • 十一年
  • 十二年
  • 十三年
  • 十四年
  • 十五年
  • 哀公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九年
  • 十年
  • 十一年
  • 十二年
  • 十三年
  • 十四年
  • 十五年
  • 十六年
  • 十七年
  • 十八年
  • 十九年
  • 二十年
  • 二十一年
  • 二十二年
  • 二十三年
  • 二十四年
  • 二十五年
  • 二十六年
  • 二十七年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春秋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平王东迁,郑庄公公然挑战周王室权威。第二阶段:尊王攘夷,也就是齐桓晋文之事。毕竟周王室衰落了,得有人站出来维护国际秩序。第三阶段:晋楚争霸,从晋文公开始,晋国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华夏诸侯的老大哥,楚国则是主要挑战者,可以说,大半个春秋史都是晋、楚在争霸。第四阶段:吴越春秋。晋、楚争霸,晋国为了让楚国陷入两面作战的局面,就扶植了楚国大后方的吴国,甚至还派出军事教官教吴国军队车战。楚国也不傻,有样学样的扶植了越国来牵制吴国。在新闻简报一样的《春秋》里,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吴越两国在向荣弥兵后,戏份越来越多,直到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角。在吴越相争的岁月里,楚国被吴国打废,最强大的晋国也馅入了六卿内斗。直到越国灭了吴国,六卿打的剩下三家,历史也就进入了战国这个更加血腥的时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终于读完了这本书… 耗时 1 个多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这个版本的质量很差,不建议初学者阅读。很多注释和译文是错误的,而且注释不讲章法,会使初学者无迹可循,反而更容易云里雾里。建议初学者阅读杨伯骏的版本,进阶可读杜预注、孔颍达疏的 <<春秋左传正义>>。中华书局应当重视其出版图书的质量,避免再推出这么低质量的古籍注解本。举个例子,桓公十三年:“其謂君撫小民以信,訓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莫敖狃於蒲騷之役,將自用也,必小羅。君若不鎮撫,其不設備乎?夫固謂君訓眾而好鎮撫之,召諸司而勸之以令德,見莫敖而告諸天之不假易也。不然,夫豈不知楚師之盡行也?”“其不设备乎”,译者译为 “君王如果不镇抚(莫敖),不就等于不做防备吗”。“天之不假易”,注者注为 “不宽恕”,又进而译为 “上天不会宽恕莫敖屈瑕的罪行”。这里综合文意肯定注译错了。楚王夫人的意思是,“如果君王不镇抚莫敖,莫敖肯定不会设置防备罗人的机制,必为罗人所败”。所以下文说 “遂無次,且不設備”,就是说莫敖让军队胡乱渡河失了行伍次序,而且没有防备罗军,结果大败。因此,“天之不假易” 的意思明显是 “天不会假借胜利给怠慢的人”。这段话,并不是楚王夫人告诫楚王要防范莫敖谋反,而是告诉楚王,莫敖趾高气扬轻慢敌军,您要去告诫他,让他小心,不然他会打败仗。此处注译者完全没看懂原文,也没有仔细推求字义(“假易” 无论如何也无法解为 “宽恕”),读者读到这里,云里雾里。而看一下杜预的注一目了然:“不假易”:言天不借貸慢易之人,威莫敖以刑也。 对初学者而言,并不是用白话文翻译了就能看懂。文意通顺,训诂有迹可循也很重要。与其买本冤枉书走冤枉路,不如去维基文库直接阅读 << 春秋左传正义 >>。没有译文但理解起来要通常得多。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