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围绕宽带数字接收机设计与实现中的相关问题,全面介绍采样技术、信道化技术、信号识别技术和PDW形成技术。

内容简介

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反辐射导弹是电子对抗中必不可少的硬摧毁武器,而其用于制导的被动雷达宽带数字接收机技术是关键核心技术。被动雷达宽带数字接收机面临当今复杂环境与复杂信号的挑战。

全书分为6章,第1章主要介绍被动雷达宽带数字接收机的应用及面临的问题;第2章介绍常用的几种宽带数字接收机实现结构,同时介绍脉冲压缩和单比特接收机;第3章介绍接收机中的信号检测方法及频率、DOA等参数测量技术;第4章阐述脉内特征识别技术,脉内特征可增加PDW的参数维度,并结合第2、3章以及本章部分内容给出FPGA的设计实现实例,还介绍了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信号脉内分类技术的初步成果;第5章介绍针对接收机采样信号的辐射源指纹分析技术,给出特定辐射源识别的方法;第6章介绍目前较为新颖的压缩采样数字接收机设计,讨论其参数测量的可能性,为被动雷达宽带数字接收机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书适合从事电子战等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等使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前言
  • 第1章 绪论
  • 1.1 反辐射导弹简介
  • 1.1.1 美国反辐射导弹的发展
  • 1.1.2 其他国家反辐射导弹的发展
  • 1.1.3 反辐射导弹武器未来的发展
  • 1.2 被动雷达数字接收技术发展
  • 1.2.1 主要接收机形式
  • 1.2.2 宽带数字接收机
  • 1.3 宽带数字接收机在被动雷达中的作用
  • 1.3.1 宽带数字接收机功能
  • 1.3.2 宽带数字接收机对系统灵敏度的影响
  • 1.4 宽带数字接收机面临的复杂信号环境
  • 1.4.1 复杂电磁环境
  • 1.4.2 雷达信号环境描述
  • 1.4.3 宽带数字接收机面临的技术挑战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宽带数字接收机基础
  • 2.1 基础理论
  • 2.1.1 采样理论
  • 2.1.2 信号的抽取与插值
  • 2.1.3 多相滤波器
  • 2.1.4 调制滤波器组
  • 2.1.5 信号的正交变换理论
  • 2.1.6 数字下变频
  • 2.1.7 宽带数字接收机设计的基本原理
  • 2.2 基于STFT调制的宽带数字接收机设计
  • 2.2.1 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数字接收机
  • 2.2.2 基于多相滤波的短时傅里叶变换结构
  • 2.2.3 短时傅里叶变换接收机仿真
  • 2.3 基于多相滤波DFT调制的宽带数字接收机设计
  • 2.3.1 多相滤波DFT结构
  • 2.3.2 滤波器设计
  • 2.3.3 信道化前后信噪比增益
  • 2.3.4 信道化结构仿真
  • 2.4 滑动FFT结构信道化宽带数字接收机
  • 2.5 加权叠加结构数字接收机
  • 2.5.1 加权叠加数字接收机原理
  • 2.5.2 加权叠加结构数字接收机仿真
  • 2.6 复数多相滤波器组信道化接收机
  • 2.7 基于FRM结构的信道化接收机
  • 2.7.1 频率响应屏蔽技术
  • 2.7.2 基于FRM的信道化结构
  • 2.7.3 基于FRM结构的信道化接收机仿真
  • 2.7.4 基于复指数调制FRM的信道化结构
  • 2.8 非均匀数字信道化接收机设计
  • 2.8.1 基于重构滤波器组的非均匀信道化接收机
  • 2.8.2 余弦调制结构接收机
  • 2.9 基于脉冲压缩的宽带数字接收机
  • 2.9.1 chirp变换
  • 2.9.2 基于脉冲压缩的宽带数字接收机结构
  • 2.9.3 输入信号约束条件
  • 2.9.4 基于脉冲压缩的宽带数字接收机参数测量
  • 2.9.5 基于脉冲压缩的宽带数字接收机仿真实验
  • 2.10 单比特宽带数字接收机
  • 2.11 本章小结
  • 第3章 PDW形成
  • 3.1 信号检测技术
  • 3.1.1 静态阈值检测
  • 3.1.2 动态阈值检测
  • 3.1.3 相关检测
  • 3.2 脉冲到达时间与脉冲宽度估计
  • 3.3 频率测量
  • 3.3.1 相位差测频算法
  • 3.3.2 过零检测
  • 3.3.3 DFT测频算法
  • 3.3.4 MUSIC测频
  • 3.3.5 差异接收机测频
  • 3.4 角度测量
  • 3.4.1 比幅法测向
  • 3.4.2 干涉仪测量原理
  • 3.4.3 多基线测向
  • 3.4.4 虚拟基线测向
  • 3.4.5 立体基线测向
  • 3.4.6 旋转干涉仪测向
  • 3.4.7 最小二乘测向
  • 3.4.8 互谱宽带测向
  • 3.4.9 相位和差测角法
  • 3.4.10 MUSIC测向
  • 3.4.11 极化MUSIC测向
  • 3.5 基于FPGA的MUSIC测向实现
  • 3.5.1 总体设计
  • 3.5.2 协方差生成
  • 3.5.3 特征值分解
  • 3.5.4 噪声子空间
  • 3.5.5 谱峰搜索
  • 3.5.6 硬件仿真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脉内信号分析
  • 4.1 时频分析
  • 4.2 脉内调制形式
  • 4.2.1 线性调频信号
  • 4.2.2 非线性调频信号
  • 4.2.3 相位编码信号
  • 4.2.4 复合调制信号
  • 4.2.5 脉内调制信号经信道化后的仿真波形
  • 4.3 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调频信号识别
  • 4.4 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调频信号识别
  • 4.4.1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原理
  • 4.4.2 线性调频信号检测原理
  • 4.5 基于瞬时累加自相关的调相信号识别
  • 4.6 基于频谱复杂度的脉内调制信号识别
  • 4.6.1 雷达信号特征分析
  • 4.6.2 基于频谱复杂度的雷达信号识别流程及仿真分析
  • 4.7 基于循环谱的调相信号识别
  • 4.7.1 循环自相关的基本原理
  • 4.7.2 PSK信号循环自相关检测原理及仿真分析
  • 4.8 复合调制信号识别
  • 4.9 深度学习信号识别
  • 4.9.1 深度学习简介
  • 4.9.2 基于深度学习的LPI雷达信号识别仿真
  • 4.10 宽带数字接收机FPGA实现实例
  • 4.10.1 接收机主要芯片介绍
  • 4.10.2 基于多相滤波DFT调制的宽带数字接收机FPGA设计
  • 4.10.3 信号检测与脉冲测量FPGA实现
  • 4.10.4 脉内分析FPGA实现
  • 4.11 本章小结
  • 第5章 雷达辐射源无意调制特征提取与个体识别
  • 5.1 概况
  • 5.1.1 发展概况
  • 5.1.2 雷达信号无意调制特征的基本要求
  • 5.1.3 无意调制特征提取与个体识别方法概述
  • 5.2 经典实现方法
  • 5.2.1 雷达常规PRI特征的提取与个体识别
  • 5.2.2 雷达载波频率偏移特征的提取与个体识别
  • 5.2.3 雷达脉冲信号上升沿包络特征的提取与个体识别
  • 5.2.4 雷达信号相位噪声特征的提取与个体识别
  • 5.3 基于多域RF-DNA雷达辐射源的个体识别
  • 5.3.1 时域RF-DNA特征提取
  • 5.3.2 频域RF-DNA特征提取
  • 5.3.3 时频域RF-DNA特征提取
  • 5.3.4 分形域RF-DNA特征提取
  • 5.3.5 构建多域RF-DNA
  • 5.3.6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
  • 5.4 基于栈式稀疏自动编码器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
  • 5.4.1 XGBoost分类器
  • 5.4.2 sSAE-XGBoost算法
  • 5.4.3 实验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压缩采样宽带数字接收机
  • 6.1 引言
  • 6.2 压缩采样理论
  • 6.2.1 压缩采样理论概述
  • 6.2.2 信号的稀疏表示
  • 6.2.3 测量矩阵的设计
  • 6.2.4 稀疏信号的重构
  • 6.3 模拟信息转换器结构
  • 6.3.1 随机解调结构
  • 6.3.2 多陪集采样
  • 6.3.3 调制宽带转换器
  • 6.4 MWC压缩采样宽带数字接收机设计
  • 6.5 基于MWC的多路压缩复用压缩接收机结构
  • 6.6 基于MWC离散压缩采样的信号检测技术
  • 6.6.1 基于单路压缩采样数据的能量检测算法
  • 6.6.2 基于多路压缩采样数据能量混合叠加检测算法
  • 6.6.3 算法仿真和性能分析
  • 6.7 基于MWC离散压缩采样的信号测频技术
  • 6.7.1 复数信号载频估计方法
  • 6.7.2 实数信号载频估计方法
  • 6.7.3 LFM压缩采样信号参数估计
  • 6.7.4 算法仿真与性能分析
  • 6.8 基于MWC离散压缩采样的信号识别技术
  • 6.8.1 MWC压缩采样信号脉内调制特征分析
  • 6.8.2 MWC压缩采样信号脉内调制识别方法
  • 6.8.3 单路MWC压缩采样信号的识别流程
  • 6.8.4 多路混合叠加压缩采样信号识别
  • 6.8.5 算法仿真与性能分析
  • 6.9 基于MWC压缩采样均匀线阵的CF与DOA联合估计
  • 6.9.1 基于原型MWC压缩采样均匀线阵的CF与DOA联合估计
  • 6.9.2 双路MWC压缩采样均匀线阵的CF和DOA联合估计
  • 6.9.3 单路MWC压缩采样均匀线阵的CF和DOA联合估计
  • 6.9.4 双重压缩均匀线阵结构的CF和DOA联合估计
  • 6.10 基于多相结构的MWC数字接收机结构
  • 6.10.1 MWC数字接收机的FPGA实现
  • 6.10.2 基于多相结构的MWC数字接收机推导
  • 6.11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内容详尽 值得一读

    导弹啥的电子对抗我不太懂。我是查技术资料查到这本书的,对所需的部分整个看了下来,觉得内容非常详细,很容易懂,是本好书。推荐给做电子、做芯片的朋友,可作为工具书来阅读。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