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6.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9千字
字数
2018-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水为切入点,从一个新视角来整体审视山西区域社会历史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山西泉域数量丰富、种类多样的水利碑刻、契约文书、渠册水册、族谱档案等民间文献,以实证研究和专题研究结合的方式,充分展现了山西这个水资源日渐匮乏的省份,明清以来围绕泉水资源开发所形成的水环境、水产业、水组织、水政治、水制度、水文化和水信仰,力图以泉域社会为例,建构起水利社会史研究的基本知识体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田野·社会丛书》总序
- 走向田野与社会——中国社会史研究的追求与实践
- 绪论 类型学视野下的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
- 一、多学科共识:通过水来看社会
- 二、水利社会史研究的类型学视野
- 三、水利社会史研究关注的焦点与问题
- 四、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未来发展
- 第一章 明清时代山西泉域社会的水资源环境
- 一、明清山西水环境总体特征
- 二、明清以来山西水力加工业的数量、规模和效益
- 三、山西水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
- 第二章 太原晋水:山西泉域社会的个案之一
- 一、晋水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 二、晋水流域水利社会的形成与运行
- 三、晋水流域的水神崇拜与祭祀
- 四、晋水流域的冲突与合作
- 第三章 介休洪山:山西泉域社会的个案之二
- 一、争水传说与水案
- 二、水资源开发与水利型经济
- 三、修庙与治水——泉域社会发展中的两条主线
- 四、水案影响下的泉域社会
- 第四章 洪洞霍泉:山西泉域社会的个案之三
- 一、颇似江南:泉水、渠系与村庄
- 二、以水为中心:水资源与水经济
- 三、权力中心:水组织与水政治
- 四、灌溉不经济:水争端与水权利
- 五、权利象征:水信仰与水习俗
- 第五章 清代绛州鼓堆泉域的村际纷争和水利秩序——以“鼓水全图”为中心的调查与研究
- 一、同名异质:从两幅“鼓水全图”说起
- 二、刻图于石:水利图碑的生成和效用
- 三、私约重于官法:不被需要的水利图碑
- 四、结论
- 第六章 表达与实践:山西泉域社会水权的形成与维系——以翼城滦池泉域为中心的考察
- 一、权利分配:初始水权的形成及其特点
- 二、权利表达:维护村庄水权的多种方式
- 三、权利实践:水资源紧缺状态下的水权争端
- 四、集体水权与私有水权的共存及其绩效
- 第七章 清至民国山西泉域社会中的公私水交易——以新发现的水契和水碑为中心
- 一、公水交易的两种类型
- 二、私水交易的两种类型
- 三、结论
- 第八章 清至民国内蒙古土默特地区的水权交易——兼与晋陕地区的比较研究
- 引言
- 一、地水结合:附着在土地交易中的水权
- 二、地水分离:脱离开土地单独交易的水权
- 三、同中有异:与晋陕水权交易的比较
- 四、若干理论性的思考
- 第九章 率由旧章:山西泉域社会水权争端的处理原则
- 一、率由旧章的具体表现
- 二、率由旧章的驱动机制
- 三、率由旧章的影响
- 第十章 油锅捞钱与三七分水:山西泉域社会的分水文化
- 一、好汉精神:油锅捞钱的思想根源
- 二、三七分水:油锅捞钱的必然结果
- 三、倒果为因:油锅捞钱、三七分水与明清争水问题
- 第十一章 象征与秩序:山西泉域社会的水母娘娘信仰解读
- 一、作为母题的水母娘娘
- 二、作为传统的水母娘娘
- 三、作为象征的水母娘娘
- 第十二章 超越村庄:山西泉域社会在中国研究中的意义
- 一、克服村庄分析范式的局限
- 二、泉域社会研究的理论脉络
- 三、泉域社会研究的区域实践
- 四、泉域社会研究的问题意识及旨趣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