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历史文化读物《温故》系列之十七。

内容简介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卷首语
  • 特稿
  • 往事半苍茫(下) ——成舍我的办报生涯
  • 人物
  • 同为“北大人” ——记胡适与李璜的情谊
  • 印象
  • 缅怀老友孙望教授
  • 记忆
  • 户口的故事
  • 口述
  • 最初的枪声 ——二十九军老兵的抗战记忆
  • 聚焦
  • 陈胡的联合战线与核心价值
  • 风物
  • 潮人有根
  • 文本
  • 一位清代文童的《论语》心得
  • 以英文写作的温源宁教授
  • 送小学生去知青点
  • 少年时光
  • 购物的变迁
  • 我的1977
  • 还乡记
  • 两封购物家书
  • 当年的一份交代材料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温故知新(17)

    刚看完《坚不可摧》感叹主人公在日军战俘营的遭遇,包括 47 天的海上漂流,生命力强劲。本书中抗日老兵王世江的口述,讲的当年参加 29 军抗日受伤,手臂中弹后,已经溃烂多日,为重返战场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刮骨疗毒,类似这样的场景红军战士也是比比皆是,感叹生命力的顽强,也是残酷的淘汰过程。本刊《户口的故事》是节选周素子《晦侬往事》中的一章,50 年前中国江南的农村还没有家家通电,当时人的颠沛流离,生活的艰辛触目惊心,值得现在的年轻人了解,忆苦思甜。很难想象 40 年前黑白电视机刚进入家庭,吃穿还要票证限量,而经过 40 年,我们不但自己充足,并且产能辐射全世界,在感叹科学进步的同时,恍然如梦。本书出版于 20 年前,首篇讲著名报人程舍我的故事,“温故” 系列都是很认真和真实的个人讲述和回忆录,但剪裁有滤镜,幸运的是又过了 20 年,信息流通的便捷,又有 AI 加持,应试教育出来的我们,要向印度人学习,学会正反角度的理解,可以赢天下,但婆罗门不会把自己也骗了,程舍我有个著名的儿子,这方面 “温故” 没有提。30-40 年前是平面媒体时代,能认字的知识分子还处于 “知道分子” 阶段,能得到信息就有优势,当年有份《参考消息》就很骄傲,如果谁家有《大参考》那更是不得了,可现在懂王都自己刷屏的今天,知道分子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任何人动动手指(动嘴也行),AI 就会搜索出大量信息,自我判断和分析更重要,尤其是现在传媒并不是为了传递信息,而是为了满足受众的情绪,再加上 AI 算法的加持,更容易陷入认知偏差,幸亏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去翻阅历史,历史是最好的裁判。2025 年 #206

      2
      4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