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7.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24千字
                       字数
                        2019-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洛阳隋唐五代的历史沧桑,由辉煌和凄婉编织而成。
内容简介
隋唐五代时期,洛阳发展到新的高峰。洛阳作为千年国都,这一时期或为东都、神都,或为西都、京师。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又是隋唐大运河中心。洛阳牡丹崭露头角,牡丹花城揭开了序幕。这一时期,帝王们或多次巡幸,或长期驻守,利用洛阳“天下之中”的便利条件来统治全国,号令天下。洛阳和世界连成一片,周边民族的首领、使者、商贾、僧倡、留学人员,梯山航海,在这里活动、定居、安葬。这里人文荟萃,群星灿烂;经济繁荣,技艺精湛。在长期歌舞升平中,间或也有刀光剑影和兵燹动乱。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第一章 隋朝的东都
 - 第一节 隋文帝称帝前后的洛阳
 - 第二节 隋炀帝营建东都
 - 第三节 美丽的西苑
 - 第四节 皇家图书馆
 - 第五节 大运河的中心
 - 第六节 国家粮仓的密集地
 - 第七节 民族交往与丝绸之路
 - 第二章 隋末洛阳的战乱
 - 第一节 大业六年元日的建国门暴动
 - 第二节 杨玄感争夺洛阳
 - 第三节 瓦岗军同东都军的拉锯战
 - 第三章 隋代洛阳的宗教
 - 第一节 隋文帝时期洛阳佛教的复兴
 - 第二节 隋炀帝设立东都内道场
 - 第三节 隋炀帝设立东都上林园翻经馆
 - 第四节 隋代洛阳的石窟、佛寺和僧人
 - 第五节 隋代洛阳地区的道教
 - 第四章 隋代洛阳的文学
 - 第一节 隋代洛阳的诗歌
 - 第二节 隋代洛阳的骈体文
 - 第五章 隋代洛阳的艺术
 - 第一节 隋代洛阳的乐舞游艺
 - 第二节 隋代洛阳的美术书法
 - 第六章 唐朝的东都和武周的神都
 - 第一节 唐高祖利用洛阳形势建立唐朝
 - 第二节 秦王李世民指挥唐军攻克洛阳
 - 第三节 唐太宗营建与巡幸洛阳宫
 - 一 唐太宗营建洛阳宫
 - 二 唐太宗三幸洛阳宫
 - 第四节 唐高宗改洛阳宫为东都
 - 一 唐高宗建东都
 - 二 唐高宗游弋于长安、洛阳两京之间
 - 三 太子李弘死葬洛阳
 - 四 皇后武则天偕同唐高宗驻洛阳
 - 五 唐高宗病逝洛阳
 - 第五节 武则天改东都为神都
 - 一 武则天长驻洛阳的原因
 - 二 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
 - 三 女皇帝武则天改朝换代
 - 四 酷吏政治在继续
 - 五 派系争斗
 - 六 宫城喋血
 - 七 武则天病逝上阳宫
 - 第六节 从唐中宗拒绝巡幸东都到唐玄宗五幸洛阳
 - 一 唐中宗拒绝巡幸东都
 - 二 镇压李重福叛乱
 - 三 唐玄宗五幸洛阳
 - 第七节 安史之乱在洛阳
 - 第七章 唐代洛阳的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唐代东都留守官
 - 第二节 唐代洛阳地方行政机构
 - 第八章 唐代洛阳地区的经济
 - 第一节 农业
 - 第二节 手工业
 - 第三节 商业
 - 第九章 唐代洛阳的建筑布局
 - 第一节 唐代东都的建筑布局
 - 第二节 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 第三节 天津桥、中桥
 - 一 天津桥
 - 二 中桥
 - 第四节 唐代洛阳美丽舒适的私家园林
 - 第十章 唐代洛阳的教育和科举
 - 第一节 唐代洛阳地区的教育活动
 - 一 作为科举制的附庸和阶梯的学校教育
 - 二 唐代东都的教育
 - 第二节 唐代洛阳的科举活动
 - 第三节 唐代洛阳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
 - 一 进士科考试的内容和方法
 - 二 明经科考试的内容和方法
 - 三 制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
 - 四 武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
 - 第十一章 唐代洛阳的学术著述
 - 第一节 唐代洛阳的图书编纂和注疏
 - 第二节 刘知幾的史学理论著作《史通》
 - 一 刘知幾的编纂主体观
 - 二 《史通》所建立的历史编纂学体系
 - 三 刘知幾的学术地位
 - 第三节 李筌的军事学著作《太白阴经》
 - 第十二章 唐代洛阳的佛教
 - 第一节 唐初道先佛后政策下的洛阳佛教
 - 第二节 武则天佛先道后政策下的洛阳佛教
 - 第三节 华严宗大师法藏洛阳事迹
 - 第四节 唐代洛阳地区的禅宗南北宗
 - 第五节 密宗僧人在洛阳
 - 第六节 唐代洛阳地区的佛寺
 - 第七节 唐代龙门石窟
 - 第十三章 唐代洛阳的道教和三夷教
 - 第一节 唐代在洛阳的佛道之争
 - 第二节 唐代帝室在洛阳的崇道活动
 - 第三节 李筌的《黄帝阴符经疏》
 - 第四节 唐代洛阳的三夷教
 - 一 祆教
 - 二 景教
 - 三 摩尼教
 - 第十四章 唐代洛阳的文学
 - 第一节 高武时期洛阳诗坛的齐梁遗风
 - 第二节 陈子昂在洛阳的文学革新实践
 - 第三节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在洛阳
 - 第四节 诗界多面手李颀
 - 第五节 韩愈在洛阳推动古文运动
 - 第六节 韩愈在洛阳以文为诗
 - 第七节 诗界鬼才李贺
 - 第八节 诗风平易的白居易
 - 第九节 李商隐、杜牧在洛阳
 - 第十节 唐代洛阳小说
 - 一 张的野史小说《朝野佥载》
 - 二 牛僧孺的传奇小说《玄怪录》
 - 三 李玫的传奇小说《纂异记》
 - 四 皇甫枚的传奇小说《三水小牍》
 - 第十五章 唐代洛阳的音乐舞蹈
 - 第一节 唐代洛阳的官方音乐舞蹈百戏
 - 第二节 唐代洛阳的民间音乐舞蹈
 - 第三节 南卓的音乐著作《羯鼓录》
 - 第十六章 唐代洛阳的绘画雕塑
 - 第一节 唐代洛阳的绘画
 - 第二节 唐代洛阳的雕塑
 - 第十七章 唐代洛阳的书法
 - 第一节 孙过庭的《书谱》
 - 第二节 唐代洛阳的书法艺术
 - 一 褚遂良的《伊阙佛龛碑》
 - 二 武则天的《升仙太子碑》
 - 三 薛曜的《夏日游石淙诗并序》
 - 四 杜牧的《张好好诗》
 - 第三节 颜真卿书法的洛阳因缘
 - 一 颜真卿来洛阳向张旭请教笔法
 - 二 颜真卿的洛阳书法作品
 - 第十八章 唐代洛阳的科学技术
 - 第一节 处在世界巅峰的唐代天文历法成就
 - 第二节 唐代洛阳精湛的医术和医药学著作
 - 第十九章 唐代洛阳的社会生活
 - 第一节 唐代洛阳牡丹和观赏风气
 - 第二节 唐代洛阳的饮食文化和养生之道
 - 第三节 唐代洛阳的时令节日
 - 一 上元夜
 - 二 上巳节
 - 三 寒食节
 - 四 清明日
 - 五 盂兰盆会
 - 六 皇帝诞辰节日
 - 第四节 唐代洛阳社会的迷信心理和行为
 - 第二十章 唐代洛阳的丧葬文化
 - 第一节 唐代洛阳出台的丧葬制度和重要墓葬
 - 一 在洛阳创新的“父在为母齐衰三年”制度
 - 二 洛阳的唐代重要墓葬
 - 第二节 唐代洛阳的唐三彩明器
 - 第三节 唐代洛阳的墓志文化
 - 第二十一章 唐朝历史洛阳落幕
 - 第一节 唐末战乱中的洛阳
 - 第二节 朱全忠劫持唐昭宗迁都洛阳
 - 第三节 唐梁禅代
 - 第二十二章 五代时期的洛阳
 - 第一节 后梁的西都
 - 一 梁太祖迁都洛阳
 - 二 朱友珪行弑篡位
 - 三 梁末帝讨伐朱友珪
 - 第二节 唐庄宗定都洛阳
 - 第三节 唐明宗的“粗为小康”
 - 第四节 后唐后晋政权的嬗替
 - 第二十三章 五代洛阳的教育和科举
 - 第一节 五代洛阳的教育
 - 第二节 五代洛阳的科举活动
 - 一 五代政权对科举活动的管理
 - 二 进士科
 - 三 明经类
 - 四 常举其他科目
 - 五 五代朝廷在中原举办科举活动的意义
 - 第二十四章 五代洛阳的文化
 - 第一节 五代洛阳的书籍编纂
 - 一 五代朝廷编修律令格式
 - 二 五代朝廷编修本朝史书
 - 三 编纂唐朝史书的早期准备工作
 - 四 马缟的《中华古今注》
 - 第二节 五代洛阳的文学
 - 第三节 五代洛阳的艺术
 - 一 五代洛阳的乐舞
 - 二 五代洛阳的书法
 - 第四节 五代洛阳的宗教
 - 一 五代洛阳的佛教
 - 二 五代洛阳的道教
 - 第五节 五代洛阳的雕版印刷业
 - 第六节 五代洛阳的节日
 - 一 上元夜
 - 二 清明日
 - 三 皇帝诞辰节日
 - 第二十五章 隋唐五代洛阳的民族文化交流
 - 第一节 宗教信仰
 - 第二节 乐舞美术
 - 第三节 衣食住行
 - 第四节 礼仪典制
 - 第五节 内迁外族人的汉化现象
 - 引用书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