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挖掘英国文化主义研究命题和传统。

内容简介

《红湖人文学科丛书·文化的显影:英国文化主义研究》以知识社会学为方法论,综合运用卡尔·曼海姆有关“知识社会学”的构想、米歇尔·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反思新自由主义背景下文化研究遭遇的挑战为切入点,以最具英国本土特色的文化主义思想传统与研究范式为考察对象,以重估“文化”的位置为核心问题意识,旨在结合英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情境,探析文化主义传统的具体指向与关键思想,把握大众社会在英国的形成、英文研究的兴起、新左派运动、战后英国成人教育以及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取向等重要的社会和理论命题,追问文化主义传统与范式之间的内在关联,探询文化主义研究范式浮现的历史语境与现实意义,突显其间纵横交错的思想论争与派系交锋,将一些被置换的重要论题再度挖掘呈现。

目录

  • 版权信息
  • “红湖人文学科丛书”编委会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重估“文化”的位置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三节 方法论:知识社会学与文化研究的相遇
  • 第一章 “文化—文明”传统的两条脉络
  • 第一节 “文化”的斯芬克斯之谜
  • 第二节 “文化—文明”与德国文化民族主义
  • 第三节 影响的个案:哈曼与柯勒律治
  • 第四节 功利主义与英国“文化—文明”传统
  • 第二章 大众社会理论与英国文化主义的源起
  • 第一节 大众社会与大众社会理论
  • 第二节 大众社会在英国的形成
  • 第三节 批判大众社会:从马修·阿诺德到F.R.利维斯
  • 第四节 走向“左翼文化主义”
  • 第三章 马修·阿诺德与英国文化主义传统
  • 第一节 马修·阿诺德的“多副面孔”
  • 第二节 马修·阿诺德:葛兰西意义上的“有机知识分子”
  • 第三节 “转折的年代”与人文精神危机
  • 第四节 马修·阿诺德:一位有机知识分子的文化观
  • 第五节 阿诺德与通俗/大众文化:一种别样视角
  • 第四章 “英文研究”的兴起与利维斯主义
  • 第一节 “英文研究”的兴起与英国文学批评的机制化
  • 第二节 F.R.利维斯与利维斯主义: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的叉合
  • 第三节 F.R.利维斯的马克思主义观
  • 第四节 超越文化精英主义
  • 第五章 文化如何显影:“第三条道路”与英国新左派的文化政治学
  • 第一节 图绘战后初期英国的社会结构
  • 第二节 “第三条道路”与英国新左派的文化政治学
  • 第三节 战后成人教育与英国文化研究
  • 第六章 英国文化主义:范式转型与思想论争
  • 第一节 理查德·霍加特与工人阶级文化
  • 第二节 雷蒙德·威廉姆斯与“文化革命”
  • 第三节 文化主义:范式与论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