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用户推荐指数
                        科技
                       类型
                        7.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5千字
                       字数
                        2022-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非专业人士也能阅读的开源科普书,带你全景式了解开源世界中的居民日常、历史故事、迷人之处、开源的价值、中国机遇等。
内容简介
本书中,你可以跟随作者在活跃而神秘的开源世界中进行一次奇妙的旅行。
本书从生活中的常见软件讲起,介绍了什么是开源、标志性开源项目的标志、开源人的日常活动、组织机构等;紧接着介绍开源世界中包括科学家、程序员、律师、商人、用户等在内的不同角色,以及开源运动如何在这些人的推动下取得胜利;最后探讨了开源的迷人特性,介绍了这件表面上看起来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取得的成就,并对开源在本土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全书包含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数据分析,让非技术领域的读者也能用高屋建瓴的视角感受和拥抱开源文化。本书适合在开源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社区工作者、研究人员等参考,也适合想了解开源的一般大众阅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总序
 - 序
 - 视频导向图书使用指南
 - 在视频导向图书上找到入口
 - 免费享用增值内容的权益
 - 联系客服
 - 前言 巧遇开源布道师
 - 开源所涉及的知识分类
 - 旅行前的准备
 - 旅行指南
 - 本书面向的读者群体
 - 向导的位置和联系方式
 - 第一章 开源世界的入口:如何通过软件认识开源?
 - 01 无处不在的开放源代码软件
 - 现代人的软件生活
 - 日常的手机软件(App)
 - 移动设备
 - 浏览器
 - 桌面操作系统
 - 其他设备
 - 一位当代上班族的日常
 - 02 人为规定的软件属性:关于许可协议的常识
 - 软件的固有特性
 - 软件使用的法律条款:作为商品合法地存在
 - 开源软件的许可声明
 - 开源许可协议:令人眼花缭乱的声明
 - 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定义
 - 第二章 何谓源代码?它是如何工作的?
 - 01 体验一次非凡的开源技术之旅
 - 虚构的简单场景
 - 小结
 - 02 掌握技能:从表象到源代码
 - “普通人”看源代码之捷径
 - 03 正向理解:从源代码到运行结果
 - 从一段“Hello,World!”程序说起
 - 继续正向理解:超级复杂的程序/软件
 - 安装Chromium的两种方法
 - 系统需求
 - 安装Google提供的工具depot_tools
 - 获取代码
 - 保持和上游代码同步
 - Apache httpd从源代码到Web服务器
 - 第三章 开源世界的标志
 - 01 开源象征符号:世人识别的标志
 - 关于标志和品牌的故事
 - 嗨,你们需要一个符号
 - 开源有什么明显的标志吗?
 - 02 标志性成就:那些震惊世人的卓越象征性标志
 - Apache软件基金会
 - Linux基金会
 - 开放源代码促进会
 - 第四章 开源:在所有人看得见的地方工作
 - 01 欢迎来到透明的世界
 - 02 公开、透明的开源流程
 - 03 代码从头开源
 - 04 想法公开
 - 05 交流公开透明且归档
 - 06 开发流水线公开可见
 - 07 视频会议录制并公开
 - 第五章 开源世界的日常
 - 01 起居:开源世界居民的日常
 - 从一位打工者的生活轨迹说起
 - 开源世界公民的日常轨迹
 - 在所有人看得见的地方工作
 - 02 神秘的工作状态:编码及其他
 - 工厂的外在展现
 - 软件开发是一项脑力活动
 - 传统开发团队:聚集一隅的集体生产
 - 开源的核心:编码
 - 不可见: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协作
 - 03 无限的代码修改:版本控制系统
 - 写作版本的修改
 - 应用市场的软件更新
 - 版本控制系统
 - 计算机程序开发语言指令——源代码
 - 版本控制系统概览
 - 合并时的探讨
 - 04 形成闭环:问题跟踪系统
 - 问题跟踪
 - 细致探讨真正发生的地方
 - 不止于bug
 - 05 沟通交流的重地:邮件列表
 - 邮政:人类沟通的重大飞跃
 - 电子邮件:互联网的灵魂
 - 电子邮件的附件功能:可以携带代码
 - 开源项目中的邮件列表/新闻组
 - 以Linux Kernel邮件列表为例
 - 06 同时在线的沟通:即时聊天
 - 虚拟形象:打造自己的人设
 - 即时沟通
 - IRC与Slack
 - 不适合开源沟通的工具:微信
 - 07 展示和宣传:网站及其他
 - 你需要让别人找到你
 - 媒介
 - 博客:关键人物的观点
 - 聚合类站点:话题热点
 - 授予地位
 - 订阅与推送
 - 垂直论坛
 - 传统媒体
 - 利用热点事件
 - 搜索引擎
 - 酒香也怕巷子深
 - 08 形成网络:社交媒体放大效应
 - 我们是天生的社交动物
 - Web 2.0与社交
 - 话题性
 - 网络
 - 实践
 - 09 村落效应:重要而必需的线下见面会
 - 我们必须向身边的人学习
 - 村落效应
 - 线下聚会:为开源而聚
 - 线下聚会通常做什么?
 - 10 本土优秀线下聚会案例分享
 - 什么是 Apache本地共同体(ALC)?
 - 如何寻找本地的线下聚会?
 - 怎么组织线下聚会?
 - 11 教育:书籍、纪录片与培训
 - 开源之书
 - 记录的艺术
 - 培训:技能的传播
 - 12 日常行为规范和准则
 - 张贴在“大门”上的规范和准则
 - “通用”的法则
 - 违反准则的后果
 - 第六章 开源世界的城市与乡镇
 - 01 聚集:开源世界的城市与重镇
 - 来谈谈人类的聚集地
 - 欢迎来到开源世界
 - 开源世界边缘地带的重镇:维基百科(Wikipedia)
 - 02 汇聚:代码托管平台
 - GitHub
 - SourceForge
 - GitLab
 - GNU Savannah
 - Fedora Pagure
 - 其他
 - 问题
 - 03 虚拟的社会组织:开源共同体
 - 开源的生产方式:同行生产(peer production)
 - 围绕项目而结识和组织
 - 跨越地理位置
 - 超越文化与语言
 - 符号与标识
 - 共同体的定义
 - 04 共同体的代言人:非营利基金会
 - 开源项目被认可的正式组织
 - 开源非营利基金会的诞生和发展时间轴
 - 从几个维度来看开源非营利基金会的崛起
 - 开源非营利基金会的功能
 - 05 新教伦理:拥抱开源的商业公司
 - 软件商业化的法律依据
 - 何谓新教伦理
 - 基于开源的商业公司
 - 拥抱开源的互联网巨头
 - 正在路上的传统商业公司
 - 基于开源项目的初创公司
 - 06 被其他世界承认或建交的部门:机构
 - 从Linux的“总部”说起
 - Apache软件基金会的总部
 - 大公司的开源项目办公室
 - 高校/学术机构
 - 本土的民间行业联合体
 - 07 嘉年华:开源世界的大型会议与活动
 - 需要大型聚会的内在缘由
 - 豪华的大型商业会议
 - 开源世界的大型会议
 - 参与大型开源会议的意义
 - Google编程之夏
 - 第七章 开源世界的人物
 - 01 不起眼的推动者:大众驱动的开源
 - 开源项目的主力
 - 无限多样性的群体
 - 互联网空间的新连接
 - 技术的民主化
 - 如何识别他们?
 - 02 科学家:奠定开放的基石
 - 开放,科学的要素
 - 计算机算法泰斗:高德纳
 - 蒂姆·伯纳斯-李与万维网
 - 开放式协作之先河:RFC背后的科学家共同体
 - 03 程序员:选择将代码开源的匠人
 - 独具一格
 - 源代码就不应该封闭
 - 开源的北斗星:理查德·斯托尔曼
 - 只是为了好玩:林纳斯·托瓦兹
 - 仁慈的独裁者:吉多·范罗苏姆
 - Perl编程语言设计者:拉里·沃尔
 - 全栈工程师典范:法布里斯·贝拉
 - BSD和Vi的作者:比尔·乔伊
 - 开源大数据处理的缔造者:道格·卡廷
 - Jupyter和IPython缔造者:费尔南多·佩雷斯
 - 十年如一日的坚守:Sage Weil
 - 代码为王
 - 04 律师:开源知识产权的捍卫者
 - GPLv3的缔造者:Eben Moglen
 - 05 布道师:不遗余力地推广开源的信徒
 - 向世俗妥协的黑客:埃里克·雷蒙德
 - 技术趋势洞见者:蒂姆·奥莱利
 - Debian社会契约和开源促进会的缔造者:布鲁斯·佩伦斯
 - 06 学者:开源现象背后机理的探索者
 - 所有人都想复制成功
 - 问题比答案多
 - 如何科学地找到范式?
 - 软件工程领域的探索者
 - 经济学家:挖掘开源背后的商业因素
 - 07 商人:可持续发展的创业者、风险投资家
 - 开源的商业迷思
 - 商业的创新者们
 - 风险投资
 - 洞悉开源消费者心理的创新者:鲍勃·扬
 - 点石成金的风险投资者:彼得·芬顿
 - 08 保持中立:赢得信任的社会工作者
 - 开放源代码的归属问题
 - 开源软件非营利基金会的崛起
 - 把开源种子撒播到所有行业:杰姆·策姆林
 - 09 付费用户:洞悉开源的形成心理表征者
 - 所有的现代人都是开源的用户
 - 天上不会掉“馅饼”
 - 为开源付费的方式
 - 解决问题的实用主义者
 - 开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 10 搭便车者:目光短浅的“受害者”
 - 惯性思维下人们对自由/开源软件的误解
 - 将自由软件理解为免费软件
 - 软件的隐性成本
 - 学习曲线与脱离上游
 - 任由“投喂”,失去活力
 - 人性的弱点
 - 潜在的付费用户
 - 第八章 开源的胜利
 - 01 开源运动的胜利:一场伟大的革命
 - 和专有软件分庭抗礼
 - 如何定义开源运动?
 - 02 垄断者:进行二进制授权的商业软件巨头们
 - 从软件作为授权的商品说起
 - 不止微软
 - 微软“帝国”的反垄断诉讼
 - 形成垄断的主要方式
 - 商业软件仍将继续存在
 - 03 利益:开源动了谁的奶酪?
 - 万圣节备忘录
 - 互联网的崛起,技术栈的选择
 - 开源技术栈的扩张
 - 随之而来的是商业模式的变化
 - 04 演化:无法阻挡的生命力
 - 从Linux内核(Kernel)的发展历史说起
 - 技术的累积
 - 开放带来的演化
 - 05 妥协:模式融合下的现代开源
 - Apache许可协议2.0(Apache v2.0)的崛起
 - 基于开源项目的商业公司的崛起
 - 彼此融合,共同前进
 - 06 背叛:拒绝云计算巨头的“伪”开源
 - 关于Open Core模式
 - 消费者的思维定式
 - 云计算时代下的软件授权冲突
 - 托管式开源服务
 - 关于软件授权模式的“光谱”
 - 第九章 开源之迷:让人欲罢不能的优势
 - 01 保持开放!
 - 提供均等的参与机会
 - “才配其位”
 - 极致的技术追求
 - 专注于解决问题
 - 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做好
 - 技术的演化:棘轮效应与可持续发展
 - 02 分布式协作
 - 互联网的分布式
 - 代码开发的协作要素
 - 开源文化或理念的先天优势
 - 03 保持中立
 - 理解竞争
 - 竞争中的企业需要合作
 - 开源是最佳的中立选择
 - 04 经济效益:软件是成本,而不是资产
 - 从商业的角度思考
 - 开源的商业逻辑
 - 降低成本
 - 加速上市
 - 第十章 开源的成就: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 01 给无价开源进行价格评估
 - 荣耀:存放在北极圈的开放源代码
 - 如何和现实的货币接轨?
 - “昂贵的”开源
 - 更多看不见的价值
 - 02 公司:那些超过一亿美元的开源商业组织
 - 上下游全部开源
 - 上游开源,商业产品有所保留
 - 上游开源,商业提供软件即服务(SaaS)
 - 开源经济的春天已经到来
 - 03 新造王者:开源开发者的崛起
 - 开源让开发者不再需要获得任何人的许可
 - 互联网教育和协作平台
 - 云计算彻底解放出开发者的算力
 - 开发者自发形成的标准
 - 技术架构的决定权转移
 - 04 核心组织:繁荣的共同体
 - 开发者职业群体
 - 开源(开发者)共同体
 - 按解决问题的方式进一步细分
 - 开源的使用者:用户作为共同体的一部分
 - 第十一章 开源的不完美之处:让人望而却步的开源特性
 - “病毒”说
 - “免费”说
 - “混乱”说
 - “乌合之众”说
 - 01 冲突:开源的难以预测与现代的“麦当劳化”的精准
 - 生活中的可预测性
 - 数据化决策
 - 社会的麦当劳化
 - 开源的无法预估性
 - 02 纠结:商业模式与道德伦理
 - 搭便车者不会从现实中消失
 - 开源软件工程和文化的双重属性
 - 网络世界的规制与现实的道德张力
 - 03 艺术:走向成功的路上运气大于理性
 - 复制一个Linux项目有没有可能?
 - 失败率超级高的开源项目
 - 文化的作用有多大?
 - 自发性与外部激励
 - 第十二章 开源:数字化世界的基石
 - 01 基础设施软件:业务的基石
 - 路与桥:数字基础设施背后看不见的劳动力
 - 数据中心的运作
 - 每一台服务器都需要运行操作系统
 - 海量数据的存储与处理
 - 编程语言与框架几乎全开源
 - 容器与云原生时代的开源
 - 02 公共物品:开源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
 - 从GNU项目的私有性说起
 - 开源定义的明确说明
 - 宽松许可协议的声明
 - 开源的非政府性质
 - 基于互联网的产出
 - 开源项目是否应该由政府来运营和维护?
 - 03 数据资产:现代社会的“石油”
 - 人类行为的思考:从记录开始
 - 互联网每天会产生多少数据?
 - 数据资本——精准进化
 - 数字化会进一步加快数据的产生
 - 数据和开源
 - 开源的新势力:开放数据
 - 04 机遇:数字化世界的新基建
 - 数字化时代的基础设施
 - 新基建
 - 05 未来:开源作为新基建的一种有效模式
 - 开源作为新的协作方式
 - “新基建”中开源占据主流的情况
 - “新基建”利用全球智慧的契机
 - 第十三章 中国同步世界:开源为中国提供的机会
 - 01 不可或缺:开源世界的中国元素
 - 难以从代码中识别的民族性
 - I18N与L10N,汉语从未缺席
 - 开源城市里的掠影
 - 最大的开源使用地区
 - 02 与世界的差距:过去的我们是如何错过开源的机会的
 - 从1993年的那些软盘说起
 - 迅速地接受开源技术成果
 - 以开源项目为原型的畸形商业化之路
 - 共同体的失败构建与论坛的消失
 - FANG与BAT的对比带给开源的启示
 - 03 希望与悲观:当下的强劲表现和隐藏的危险
 - 互联网的变化与格局
 - 正在形成的割裂世界
 - 那些积极拥抱上游的行为
 - 可怕的孤岛是否会形成?
 - 后记
 - 致谢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