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在逆全球化浪潮的大背景下产业政策该何去何从。
内容简介
本书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E.施蒂格利茨和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教授阿克巴·诺曼共同编撰,主要聚焦于产业政策的选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自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发达经济体和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纷纷祭出的量化宽松政策的效力似乎已经到了尽头,全球经济增长不但乏力,而且流动性过剩和泛滥所造成的泡沫反倒把全球经济正在拉向灾难性的边缘,警惕和避免新一轮金融和经济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为此,政策制定者开始重新审视本国以往的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以期在全球化背景下和互联网时代,通过调整产业政策,转换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最终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正是在此背景下,本书编选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可值得借鉴或具有深刻经验教训的产业政策的文章,通过具体的案例剖析,重新审视了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模式、产业周期、经济增长的路径,以期为各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设计符合本国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促进经济结构的转换、提升经济质量和层次、实现优质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参考依据。
本书重大的理论意义和价值贡献在于:在逆全球化的潮流和大背景下,它促使政策制定者思考“复苏”的产业政策该往哪个方向走、该如何优化,才能为本国乃至全球的新一轮经济增长重新注入活力和提供动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哥伦比亚大学政策对话倡议:经济发展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
- 第1章 知识、产业和技术政策概览
- 第一部分 理论与概念基础
- 第2章 学习型经济体中的产业政策
- 第3章 动态效率:结构动态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 第二部分 开发金融
- 第4章 不确定性、投资与融资:国家开发银行的战略性作用
- 第5章 开发银行的作用:如何促进对欧洲乃至全球的投资
- 第6章 打开日本产业政策制度的“黑匣子”:对开发银行、私人部门和劳动的制度性分析
- 第7章 开发银行与产业融资:印度的实践与教训
- 第三部分 实践与建议
- 第8章 重新审视产业政策:新结构经济学视角
- 第9章 产业政策的种类:模式、政策篮子与转型周期
- 第10章 产业战略:为优质增长而迈向学习型社会
- 第11章 科技能否使自然资源成为一个面向工业化的平台:为拉丁美洲(和其他资源充裕型国家)寻找新机遇
- 第12章 制造业发展:比较优势、生产率增长和国别条件的作用
- 第13章 制造业与中间服务业的共生关系:对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分析
- 致谢
- 撰稿人简介
- 英文参考文献
- 索引
出版方
华夏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是一家综合性出版机构,以专业出版为特色,兼顾大众出版与教育出版,在经济、管理、西方哲学、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医学等专业出版门类形成主题系列,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在图书市场占据较大的份额,在读者中享有良好的信誉和阅读忠诚度。曾系统推出“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成为文学经典阅读的基本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