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品读“唐宋八大家”之韩愈,读才华横溢却始终不得志的诗人波澜的一生。

内容简介

韩愈从年轻时就积极谋求仕进,渴望建功立业,施展抱负,却屡遭贬谪。但他依然不改初心,在从朝廷到地方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勇于任事,并且大胆敢言。这些经历和心态,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诗文创作。

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的散文创作主张,又有“不平则鸣”“笔补造化”的诗歌创作理念,使当时的文坛气象一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导读
  • 七岁属文
  • 擢第春官
  • 幕府辗转
  • 阳山之贬
  • 分司东都
  • 不平之鸣
  • 从征淮西
  • 谏迎佛骨
  • 宣抚镇州
  • 其一
  • 其二
  • 大星陨落
  • 韩愈生平简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有很多畫面情節描寫,感覺有點用小說的方式來寫,讀起來輕鬆,但欠嚴謹。最後的大事記不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 “韩昌黎”,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贞元八年(792),二十五岁的韩愈登进士第,却未能通过吏部举行的博学宏词科试,为了维持生计,韩愈先后入董晋、张建封之幕为官。担任幕官只是权宜之计,韩愈又到京城两应吏部铨选,终于得授四门博士。四门博士期满后又担任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被贬阳山,遇赦被召回,先后担任国子博士、河南令、考功郎中、中书舍人、太子右庶子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 “淮西之乱”,因军功授刑部侍郎。其后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 “韩吏部”。长庆四年(824),韩愈病逝,享年五十七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 “文”,后世也称他 “韩文公”。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