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嬗变之境》: 晚清史研究汇编,聚焦社会经济问题。

内容简介

《嬗变之境》一书,系作者步入晚清史研究后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的汇集,侧重晚清社会和经济方面问题的讨论,各篇研究风格虽有较大差异,但均系有得之见,部分问题当然还可深入讨论,故本书暂命名疏稿,聊作初入晚清史研究的资证而已。

目录

  • 封面
  • 目录
  • 内容简介
  • 扉页
  • 版权信息
  • 出版序言
  • 思想与观念篇
  • 咸丰朝经世学派与近代地理观念的演进
  • 一 世界中心主义理念与经世学派的重兴
  • 二 睁眼向洋第一步:世界地理的近代关注
  • 三 制夷主题中的价值索论
  • 咸同光三朝晚清外交观念的演进
  • 一 地理观念的转换:促动外交观念演进的重要因子
  • 二 外交理念:从夷务到洋务
  • 三 外交战略:从商务羁縻到商战抗夷
  • 四 外交原则:从以夷制夷到均势、结盟理论
  • 晚清“鸦片商战”观念与近代经济民族主义的非理性
  • 一 鸦片商战言论的萌生
  • 二 以土抵洋观念的形成
  • 三 商战的成效与恶果
  • 近代绅商与经济伦理观念的变迁
  • 一 近代绅商互渗的社会学检视
  • 二 绅商互渗:经济伦理观念的制约与促动
  • 三 近代经济伦理观念的演进:绅与商的价值估价
  • 儒道与治生之间:儒家经济伦理观念中的对峙与融通
  • 一 儒家经济伦理观念的梯级差序
  • 二 差序格局中的紧张与对峙
  • 三 对峙中的融通与转换
  • 儒家经济伦理观念“差序格局”界论
  • 一 论题因由
  • 二 “差序格局”的范畴和语境
  • 三 经济伦理观念的序化形态
  • 四 差序格局的一个诠释:以日本早期文明为例
  • 舆论与社群篇
  • 大众媒介与晚清时期公共舆论的扩张
  • 一 公共领域·公共舆论·媒介
  • 二 批判性舆论空间:大众媒介的崛起与政治疏离
  • 三 排拒与固守:公共舆论与晚清政权互动性质透视
  • 媒介形态与晚清公共领域研究的拓展
  • 一 “商会—市民社会”研究趋向的检讨
  • 二 晚清大众媒介:规模·结构·内容转向
  • 三 辅助媒介:近代文化和公共舆论扩展的中介因素
  • 四 近代媒介文化视野中的社会与国家
  • 近代组织传媒与晚清公共舆论的扩张
  • 一 传播媒介:一种市民社会发育程度的分析工具
  • 二 组织传播媒介、晚清公共舆论扩张的重要酵母
  • 三 组织传播媒介视野中的社会与国家
  • 西方传教士与20世纪初期的国民性问题
  • 一 在两难与争论中抉择
  • 二 开民智播睿知的独有视界
  • 三 在民族觉醒和社会变革中的价值摧升
  • 20世纪初趋新社群对国民性问题的关注
  • 一 趋新概念界定与趋新社群涌现
  • 二 益新民智与鼓化文明:国民性问题的视界
  • 制度与体制篇
  • “常”与“变”:光绪前期清理州县积亏及制度因革
  • 一 清亏肇因
  • 二 整饬纲纪
  • 三 制度因革
  • 商务局与清末工商产业的行政整合
  • 一 商政改革的言论
  • 二 商务局的职责定位
  • 三 旧制掣肘
  • 地方游离于中央:晚清“地方财政”形态疏证
  • 一 咸同就地筹饷与地方财政的萌生
  • 二 外销财政与地方财政规模
  • 三 两税划分时期的地方财政意识
  • 日本税制与清季税制革新
  • 一 日式税制的受容
  • 二 奉天税政改制之案例
  • 三 广东杂捐杂税改制之案例
  • 巡视督查制度与清季财政转型
  • 一 从个案操作到制度启动
  • 二 巡官授权
  • 三 驻省督查
  • 四 巡查成效与环境制约
  • 辛亥前后财政改制的环境与制度传衍
  • 一 改制环境
  • 二 制度传衍
  • 清末禁烟谕旨起因论
  • 一 唐绍仪作用的认定
  • 二 汪大燮六月初奏折的讨论
  • 三 传教士杜布斯联合请愿书的影响讨论
  • 清季的鸦片专卖
  • 一 借镜其他国家和地区
  • 二 各部态度
  • 三 度支部梗阻
  • 四 督抚再争
  • 清末外省的鸦片专卖
  • 一 江苏:两种专卖模式的波折
  • 二 福建:绅商积极介入
  • 三 山东:筹款导向的专卖行动
  • 征引文献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