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世界毒物全史]详细介绍毒理学发展史,共50+分支学科。"

内容简介

《世界毒物全史》第六册《毒理学分支学科史》共10卷,分别介绍法医毒理学、工业毒理学、食品毒理学、生化与分子毒理学、环境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生殖毒理学、放射毒理学和兽医毒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同时,也介绍了药物毒理学、遗传毒理学、免疫毒理学、饲料毒理学等毒理学基础与应用学科和靶器官与系统毒理学科。此外,简要介绍了毒物与毒素学学科和20世纪、21世纪出现的毒理学新兴分支学科,总共50多个分支学科。这些毒理学的分支学科,既有在毒理科学领域之内形成的科学交叉,又有毒理学与生命科学领域的相关学科交叉,还有毒理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相关学科交叉,使毒理学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和深入。可以预计未来还将出现更多新的分支学科。

目录

  • 版权信息
  • 献给
  • 第51卷 法医毒理学史
  • 卷首语
  • 1 法医学与法医毒理学
  • 1.1 世界法医学的发展史
  • 1.2 法医毒理学及其分支学科
  • 2 法医毒理学的早期研究
  • 2.1 相关法律与规定
  • 2.2 中毒的医学检验
  • 2.3 中毒诊断与鉴定
  • 3 法医毒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 3.1 16世纪法医毒理学的形成
  • 3.2 奥尔菲拉与法医毒理学
  • 3.3 从砷镜反应开始的法医毒物学
  • 3.4 克里斯泰森与法医毒理学
  • 3.5 英国厨娘之死与法医毒理学教育
  • 3.6 林几对中国法医毒理学的贡献
  • 3.7 法医毒理学在中毒案件中的应用
  • 3.8 毒物分析化学方法的建立与完善
  • 4 法医毒物分析学科的发展
  • 4.1 法医毒理学与法医毒物分析的关系
  • 4.2 法医毒物分析学科的发展
  • 4.3 前苏联法化学简史
  • 5 法医毒物学重要著作与期刊
  • 5.1 法医毒理学著作
  • 5.2 法医毒物分析著作
  • 5.3 法医毒理学期刊
  • 6 法医毒理学展望
  • 第52卷 工业毒理学史
  • 卷首语
  • 1 工业毒理学的发展历程
  • 1.1 工业毒理学的历史印迹
  • 1.2 工业中毒事件推动工业毒理学的发展
  • 1.3 近现代工业毒理学家的贡献
  • 2 现代工业毒理学的发展
  • 2.1 现代工业毒理学的拓展
  • 2.2 主要工业化学物毒性研究进展
  • 2.3 循证医学在工业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 2.4 转化医学在工业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 3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工业毒理学
  • 3.1 中国工业毒理学的进展
  • 3.2 中国工业毒理学的社团组织
  • 3.3 中国工业毒理学专著
  • 4 职业接触限值与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
  • 4.1 职业接触限值的国际历史
  • 4.2 中国职业接触限值应用历史
  • 5 工业毒理学发展趋势与展望
  • 5.1 工业毒理学面临两个“增长”
  • 5.2 加快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5.3 应对新经济环境下新问题的研究
  • 5.4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学术交流
  • 第53卷 食品毒理学史
  • 卷首语
  • 1 食品毒理学的发展历程
  • 1.1 食品毒性研究的起源
  • 1.2 现代食品毒理学的形成
  • 1.3 现代食品毒理学的发展
  • 2 食品毒理学学科的重大成果
  • 2.1 食品毒理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 2.2 新资源食品的管理与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 2.3 辐照保藏食品技术的研究
  • 3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与毒理学评价
  • 3.1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史
  • 3.2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 3.3 转基因食品的管理
  • 4 保健食品的管理与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 4.1 保健食品及其管理
  • 4.2 保健食品的安全性及其毒理学评价
  • 5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与安全评价
  • 5.1 食品添加剂及其定义
  • 5.2 管理机构与法规标准
  • 5.3 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价
  • 5.4 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接触材料)
  • 6 食品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
  • 6.1 风险分析框架的形成
  • 6.2 风险评估机构的组建与发展历程
  • 6.3 中国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
  • 6.4 膳食暴露评估的进展
  • 7 食品毒理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 7.1 各国食品毒理学教育状况
  • 7.2 中国的食品毒理学教育
  • 7.3 食品毒理学教材与专著
  • 8 21世纪食品毒理学展望
  • 8.1 开拓营养毒理学的新局面
  • 8.2 将现代生物技术引入食品毒理学
  • 8.3 发展食品毒理学教育事业
  • 第54卷 生化与分子毒理学史
  • 卷首语
  • 1 生化与分子毒理学的发展历程
  • 1.1 分子生物学促进了分子毒理学的形成
  • 1.2 现代生物技术推进了生化与分子毒理学的发展
  • 2 生化与分子毒理学新技术的应用
  • 2.1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毒理学上的应用
  • 2.2 基因多态性检测技术在毒理研究中的应用
  • 2.3 RNA干扰在分子毒理学上的应用
  • 2.4 基因敲除在分子毒理学上的应用
  • 2.5 转基因技术在毒理学上的应用
  • 2.6 基因组学技术在毒理学上的应用
  • 2.7 蛋白质分离鉴定技术在毒理学中的应用
  • 2.8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毒理学中的应用
  • 2.9 生物芯片技术在毒理学上的应用
  • 2.10 分子克隆技术在毒理学上的应用
  • 2.11 生物信息学在毒理学上的应用
  • 3 生化与分子毒理学重大成果
  • 3.1 揭示了酶与化学物中毒的关系
  • 3.2 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
  • 3.3 表观遗传学毒性机制研究有新突破
  • 4 中国生化与分子毒理学的发展
  • 4.1 中国生化与分子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 4.2 生化与分子毒理学社团组织
  • 5 生化与分子毒理学发展趋势与展望
  • 第55卷 环境毒理学史
  • 卷首语
  • 1 环境毒理学的早期研究
  • 1.1 大气污染事件与大气毒理研究
  • 1.2 水污染事件与水环境毒理研究
  • 1.3 土壤污染事件与土壤毒理研究
  • 1.4 化学杀虫剂毒性作用的早期研究
  • 1.5 《寂静的春天》对环境毒理学的启蒙
  • 2 环境毒理学的诞生与形成
  • 2.1 环境毒理学诞生前期的科研形势
  • 2.2 环境毒理学学科形成的科学优势
  • 2.3 环境毒理学的诞生与形成
  • 3 环境毒理学的发展
  • 3.1 20世纪70年代环境毒理学快速发展
  • 3.2 20世纪80年代环境毒理学全面发展
  • 3.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毒理学创新发展
  • 4 环境毒理学的重大成果
  • 4.1 二氧化硫
  • 4.2 大气颗粒物
  • 4.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 4.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 5 环境毒理学专著与期刊
  • 5.1 环境毒理学专著
  • 5.2 环境毒理学期刊
  • 6 环境毒理学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 第56卷 生态毒理学史
  • 卷首语
  • 1 生态毒理学学科发展历程
  • 1.1 生态毒理学的早期研究
  • 1.2 生态毒理学的诞生与形成
  • 1.3 生态毒理学的发展
  • 2 生态毒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 2.1 常规毒性试验的完善
  • 2.2 细胞及分子生态毒理方法
  • 2.3 生物致突变效应检测
  • 2.4 生态毒理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 3 生态毒理学重大理论的提出与影响
  • 3.1 模型生态系统的建立和改进
  • 3.2 化学物生态毒理学性质的评估
  • 3.3 生态风险评价的发展
  • 3.4 生物标志物的应用
  • 3.5 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的扩展
  • 4 典型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
  • 4.1 滴滴涕
  • 4.2 石油
  • 4.3 多环芳烃
  • 4.4 多氯联苯
  • 4.5 铅
  • 4.6 汞
  • 5 全球性污染问题的生态毒理学
  • 5.1 酸雨
  • 5.2 温室效应
  • 5.3 臭氧层减少
  • 6 生态毒理学专著与期刊
  • 6.1 生态毒理学专著
  • 6.2 生态毒理学专业期刊
  • 7 生态毒理学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 第57卷 生殖毒理学史
  • 卷首语
  • 1 生殖与生殖毒理学
  • 1.1 生殖与人类的繁衍兴衰
  • 1.2 人类主要的出生缺陷
  • 1.3 生殖毒性与发育毒性的发现
  • 1.4 生殖毒理学与发育毒理学
  • 2 古代对生殖危害的初步认知
  • 2.1 生殖危害与罗马帝国的灭亡
  • 2.2 关于妊娠禁忌药的记载
  • 3 毒物引发的生殖危害与研究成果
  • 3.1 生殖毒理学史上的灾难性事件
  • 3.2 环境因素与出生缺陷
  • 3.3 阴囊鳞状细胞癌
  • 3.4 内分泌干扰物导致的生殖毒性
  • 3.5 药物滥用导致的生殖毒性
  • 3.6 有机化合物与生殖毒性
  • 3.7 职业女性与生殖健康
  • 3.8 吸毒与生殖毒性
  • 3.9 兴奋剂与生殖毒性
  • 4 生殖毒理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 4.1 生殖毒性实验技术的发展
  • 4.2 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引进
  • 4.3 生殖发育毒性的评定
  • 5 生殖毒理学数据库和期刊与专著
  • 5.1 生殖毒理学数据库与期刊
  • 5.2 生殖毒理学专著
  • 6 生殖毒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6.1 研究人类性学的三个里程碑
  • 6.2 现代生殖毒理学的机遇与挑战
  • 第58卷 放射毒理学史
  • 卷首语
  • 1 放射毒理学的发展历程
  • 1.1 放射毒理学
  • 1.2 放射性核素的发现与元素周期表
  • 1.3 X线的发现启蒙了放射毒理学
  • 1.4 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发现
  • 1.5 核裂变及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发现
  • 1.6 核能利用与放射毒理学的发展
  • 1.7 放射毒理学研究领域的扩展
  • 2 放射毒理学的研究成果
  • 2.1 发现辐射类型与放射性衰变
  • 2.2 确定辐射的分类及其来源
  • 2.3 规定辐射剂量的量和单位
  • 2.4 电离辐射与生物效应的差异性
  • 3 中国放射毒理学研究进展
  • 3.1 中国放射毒理学研究历史回顾
  • 3.2 中国放射毒理学研究主要成果
  • 3.3 中国放射毒理学研究专著
  • 3.4 中国放射毒理学社团组织
  • 4 放射毒理学的未来展望
  • 第59卷 兽医毒理学史
  • 卷首语
  • 1 兽医毒理学的发展历程
  • 1.1 古代防治动物中毒病的记载
  • 1.2 近代兽医毒理学的形成
  • 1.3 家畜中毒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 1.4 现代兽医毒理学的学科发展
  • 2 兽医毒理学的重大发现与研究成果
  • 2.1 牛“翘摇病”与双香豆素
  • 2.2 “震颤痉挛症”与有毒黑麦草
  • 2.3 牛“水肿病”与栎单宁中毒
  • 2.4 牛“地方性血尿症”与蕨中毒
  • 2.5 牛“腹泻病”与钼中毒
  • 2.6 牛“气喘病”与黑斑病甘薯中毒
  • 2.7 羊“瞎眼病”与萱草根素中毒
  • 2.8 马“喘气病”与紫茎泽兰中毒
  • 2.9 阿里“醉马草”与冰川棘豆中毒
  • 3 中国动物毒物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 3.1 确定研究方向,编译学科教材
  • 3.2 开展学术交流,组建学术团体
  • 3.3 总结历史经验,出版学科专著
  • 4 兽医毒理学社团组织的发展
  • 4.1 美国兽医毒理学会
  • 4.2 欧洲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协会
  • 4.3 中国兽医毒理学社团组织
  • 5 兽医毒理学里程碑著作
  • 5.1 《兽医毒物学》专著
  • 5.2 《兽医毒理学》专著
  • 5.3 《家畜中毒学》专著
  • 5.4 《动物毒物学》专著
  • 6 兽医毒理学展望
  • 第60卷 其他毒理学分支学科史
  • 卷首语
  • 1 毒理学基础与应用学科史
  • 1.1 药物毒理学
  • 1.2 农药毒理学
  • 1.3 分析毒理学
  • 1.4 临床毒理学
  • 1.5 遗传毒理学
  • 1.6 免疫毒理学
  • 1.7 卫生毒理学
  • 1.8 饲料毒理学
  • 1.9 昆虫毒理学
  • 1.10 管理毒理学
  • 2 靶器官毒理学学科史
  • 2.1 肝脏毒理学
  • 2.2 肾脏毒理学
  • 2.3 呼吸系统毒理学
  • 2.4 心血管系统毒理学
  • 2.5 血液毒理学
  • 2.6 神经系统毒理学
  • 2.7 行为毒理学
  • 2.8 皮肤毒理学
  • 2.9 眼毒理学
  • 2.10 耳毒理学
  • 3 毒物与毒素学学科史
  • 3.1 有毒植物学
  • 3.2 植物种子毒物学
  • 3.3 植物毒理学
  • 3.4 毒素学
  • 3.5 植物毒素学
  • 4 20世纪毒理学新兴学科史
  • 4.1 发现毒理学
  • 4.2 金属毒理学
  • 4.3 燃烧毒理学
  • 4.4 毒性病理学
  • 4.5 军事毒理学与军事卫生毒理学
  • 4.6 航空毒理学
  • 4.7 航天毒理学
  • 5 21世纪毒理学新学科史
  • 5.1 毒理基因组学
  • 5.2 计算毒理学
  • 5.3 循证毒理学
  • 5.4 比较毒理学
  • 5.5 转化毒理学
  • 5.6 纳米毒理学
  • 5.7 预测毒理学
  • 5.8 系统毒理学
  • 5.9 灾害毒理学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西北大学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电子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2008年增设西北大学电子出版社,均由西北大学主办,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北大学出版社是我国西部地区成立最早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