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展示软件测试全过程,包括方法、实践、关键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12章,以案例为背景,以项目实际运行的全过程为路线图,全面展开软件测试的思维方式、流程、方法和优秀实践,涉及测试计划、测试需求分析与设计、软件评审、自动化测试、测试执行、缺陷跟踪、结果评估等关键内容,最后辅以深刻的剖析与总结。新版更侧重架构,策略、分析、设计和基础的内容会去掉。

目录

  • 版权信息
  • 版权
  • 内容提要
  • 第3版 推荐语
  • 第3版 推荐序一
  • 第3版 推荐序二
  • 第1版 推荐序一
  • 第1版 推荐序二
  • 第3版前言
  • 第2版前言
  • 第1版前言
  • 第1章 360度看软件测试:一览无余
  • 1.1 软件测试基本认知——正反思维
  • 1.2 从狭义测试到广义测试
  • 1.3 基于质量的认知
  • 1.4 基于风险的认知
  • 1.5 基于社会性的认知
  • 1.6 基于经济的认知
  • 1.7 基于标准的认知
  • 1.8 基于Test Oracle的认知
  • 1.9 基于批判性思维的认知
  • 1.10 基于传统开发模式的认知
  • 1.11 基于敏捷开发模式的认知
  • 1.12 小结
  • 第2章 全程测试:闪光的思想
  • 2.1 测试左移与右移
  • 2.2 测试驱动开发
  • 2.3 传统研发模式的测试环
  • 2.4 敏捷研发中的测试环
  • 2.5 DevOps与测试
  • 2.6 小结
  • 第3章 准备:基础设施与TA框架
  • 3.1 虚拟机与容器技术
  • 3.2 基础设施即代码
  • 3.3 持续集成环境
  • 3.3.1 版本管理与构建
  • 3.3.2 CI管理工具的安装
  • 3.4 自动化测试框架
  • 3.4.1 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构成与分类
  • 3.4.2 单元测试框架
  • 3.4.3 UI TA框架
  • 3.4.4 移动应用TA框架
  • 3.4.5 面向API的TA测试框架
  • 3.4.6 验收测试框架
  • 3.5 DevOps完整工具链
  • 3.6 小结
  • 第4章 准备:个体与团队
  • 4.1 全栈,体现了技术深度
  • 4.2 个人测试能力模型
  • 4.3 软件测试思维训练
  • 4.3.1 软件测试系统性思维
  • 4.3.2 分析性测试思维
  • 4.3.3 批判性测试思维
  • 4.3.4 创造性、发散性测试思维
  • 4.4 软件研发团队测试组织与能力
  • 4.5 软件研发团队测试过程改进
  • 4.6 DevOps对软件测试人员的影响分析
  • 4.7 小结
  • 第5章 项目启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5.1 用户与质量要求
  • 5.1.1 用户是谁
  • 5.1.2 对质量有什么要求
  • 5.1.3 参照哪些质量标准
  • 5.2 项目背景
  • 5.3 产品元素
  • 5.4 测试方法和技术
  • 5.5 确定测试规范
  • 5.6 小结
  • 第6章 测试计划:分析与策略
  • 6.1 软件测试的目标
  • 6.1.1 分析软件产品的特定质量要求
  • 6.1.2 测试目标
  • 6.2 项目的测试需求
  • 6.2.1 测试需求分析的基本方法
  • 6.2.2 测试需求的分析技术
  • 6.2.3 功能需求分析
  • 6.2.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6.3 测试工作量估算
  • 6.3.1 工作量的估计
  • 6.3.2 工作分解结构表方法
  • 6.3.3 工作量估计的实例
  • 6.4 测试资源需求
  • 6.5 测试里程碑和进度安排
  • 6.5.1 传统测试
  • 6.5.2 敏捷测试
  • 6.6 测试风险分析
  • 6.7 如何制订有效的测试策略
  • 6.8 编写测试计划书
  • 6.9 小结
  • 第7章 测试设计:架构与用例
  • 7.1 测试框架的设计
  • 7.1.1 从需求到测试用例
  • 7.1.2 基于SUT结构来组织设计
  • 7.2 测试设计要考虑的因素
  • 7.3 如何运用测试设计方法
  • 7.4 非功能性测试也存在设计
  • 7.5 探索式测试之设计
  • 7.6 测试用例规范性与评审
  • 7.6.1 测试用例的构成
  • 7.6.2 测试用例书写标准
  • 7.6.3 测试用例评审要点
  • 7.7 测试集的创建
  • 7.8 小结
  • 第8章 测试执行:自动与探索
  • 8.1 测试执行概述
  • 8.2 测试执行的准备
  • 8.2.1 测试任务安排
  • 8.2.2 测试环境的建立与配置
  • 8.2.3 测试自动化运行平台
  • 8.3 如何有效地创建测试集
  • 8.4 敏捷测试的执行
  • 8.4.1 策略与实践
  • 8.4.2 探索式测试的执行
  • 8.5 用户体验和易用性测试
  • 8.5.1 易用性测试的标准
  • 8.5.2 如何进行A/B测试
  • 8.6 回归测试
  • 8.7 软件缺陷的报告
  • 8.7.1 缺陷的属性及其描述
  • 8.7.2 如何有效报告缺陷
  • 8.8 小结
  • 第9章 永不收尾:持续反馈与改进
  • 9.1 验收测试
  • 9.2 部署验证
  • 9.2.1 客户端软件安装测试
  • 9.2.2 后台系统的部署验证
  • 9.3 在线测试与日志分析
  • 9.4 后继版本的测试
  • 9.5 测试过程评审
  • 9.6 团队反思:持续改进
  • 9.7 小结
  • 第10章 全程静态测试:以不变应万变
  • 10.1 常用的评审方法
  • 10.2 需求评审优秀实践
  • 10.2.1 如何操作需求评审
  • 10.2.2 需求评审的标准
  • 10.2.3 需求的可测试性
  • 10.3 系统架构的审查
  • 10.3.1 系统架构选型的确认
  • 10.3.2 软件设计评审标准
  • 10.3.3 设计的可测试性
  • 10.3.4 系统组件设计的审查
  • 10.4 产品设计规格说明书的复审
  • 10.4.1 重视设计规格说明书的审查
  • 10.4.2 设计规格说明书的多层次审查
  • 10.4.3 界面设计的评审
  • 10.5 系统部署设计的审查
  • 10.5.1 系统部署逻辑设计的审查
  • 10.5.2 软件部署物理设计的审查
  • 10.5.3 可用性设计的审查
  • 10.5.4 可伸缩性设计的验证
  • 10.5.5 安全性设计的验证
  • 10.6 代码评审与静态分析
  • 10.7 小结
  • 第11章 全程性能测试:持续优化
  • 11.1 常见的性能问题
  • 11.2 如何确定系统的性能需求
  • 11.2.1 明确性能测试的基本目标
  • 11.2.2 关键性能指标分析
  • 11.2.3 关键业务分析
  • 11.3 如何完成性能测试的设计
  • 11.3.1 如何模拟用户操作
  • 11.3.2 如何有效地模拟加载过程
  • 11.3.3 如何实时准确地控制加载
  • 11.4 如何执行性能测试
  • 11.5 如何分析和评估测试结果
  • 11.6 小结
  • 第12章 全程安全性:持续加固
  • 12.1 贯穿研发生命周期的安全性测试
  • 12.2 滥用案例与安全性需求
  • 12.2.1 软件系统存在哪些安全漏洞
  • 12.2.2 国内外标准中关于系统安全性的要求
  • 12.2.3 安全性测试需求分析
  • 12.3 安全性风险分析
  • 12.4 安全性静态测试
  • 12.5 渗透测试
  • 12.6 系统运维安全性监控与审计
  • 12.7 小结
  • 第13章 全程建模:彻底自动化
  • 13.1 测试过程模型
  • 13.2 基于模型的测试
  • 13.3 基于业务建模的MBT方法
  • 13.3.1 基于业务流程建模
  • 13.3.2 基于事件流、应用场景建模
  • 13.4 基于UML的MBT方法
  • 13.4.1 基于UML的MBT具体实现
  • 13.4.2 基于有限状态机建模
  • 13.5 小结
  • 第14章 全程可视化:管理无死角
  • 14.1 测试过程的度量体系
  • 14.1.1 测试管理的全局性与层次性
  • 14.1.2 测试过程度量指标体系
  • 14.2 测试全过程的度量
  • 14.2.1 测试分析与设计的度量
  • 14.2.2 代码评审与分析的度量
  • 14.2.3 测试执行的度量
  • 14.2.4 与缺陷相关的度量
  • 14.2.5 测试充分性和上线后的度量
  • 14.3 测试度量管理与工具
  • 14.4 测试用例管理
  • 14.5 测试管理工具的应用
  • 14.6 小结
  • 第15章 测试展望:未来更具挑战
  • 15.1 云计算与测试的基础设施
  • 15.2 微服务、契约测试与自动化测试工具
  • 15.2.1 契约测试工具
  • 15.2.2 智能的单元测试工具
  • 15.2.3 前端测试工具
  • 15.3 如何测试人工智能软件
  • 15.4 如何用AI技术为测试服务
  • 15.4.1 AI技术及其应用
  • 15.4.2 AI技术如何应用于测试
  • 15.4.3 AI测试工具
  • 15.5 小结
  • 附录A 测试中的记忆符号:测试思维宝库
  • 附录B 测试计划(GB8567—2006)
  • B.1 引言
  • B.1.1 标识
  • B.1.2 系统概述
  • B.1.3 文档概述
  • B.1.4 与其他计划的关系
  • B.1.5 基线
  • B.2 引用文件
  • B.3 软件测试环境
  • B.3.x (测试现场名称)
  • B.4 计划
  • B.4.1 总体设计
  • B.4.2 计划执行的测试
  • B.4.3 测试用例
  • B.5 测试进度表
  • B.6 需求的可追踪性
  • B.7 评价
  • B.7.1 评价准则
  • B.7.2 数据处理
  • B.7.3 结论
  • B.8 注解
  • B.9 附录
  • 附录C 代码审查的示范性列表
  • C.1 格式
  • C.2 程序语言的使用
  • C.3 数据引用错误
  • C.4 数据声明错误
  • C.5 计算错误
  • C.6 比较错误
  • C.7 入口和出口的连接
  • C.8 存储器的使用
  • C.9 控制流程错误
  • C.10 子程序参数错误
  • C.11 输入/输出错误
  • C.12 逻辑和性能
  • C.13 维护性和可靠性
  • 附录D RF库与工具
  • 附录E 软件测试术语中英文对照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