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趋势稳定,预计全年GDP增速为7.8%,CPI为2.7%。未出现系统性风险全面爆发,同时也没有持续性的反弹。有利于大改革的推出。

内容简介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基本上延续了2013年"底部波动"、"复苏乏力"的局面,宏观经济景气状况相对稳定,"波动中筑底"的趋势较为强烈。预计全年GDP增速为7.8%,CPI为2.7%。从短期经济运行来看,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表现不仅宣告了全球悲观主义者所持的"2014年中国崩溃论"的失败,同时也没有证明乐观主义者在2013年底所持的"中国周期逆转论"。中国宏观经济一方面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全面爆发、经济增长直线下滑的局面,但同时也没有在反周期的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出现持续性的反弹。这种底部小幅波动的宏观状况有利于大改革的推出。从中期来看,中国宏观经济在持续回落中呈现较强的筑底迹象,周期力量存在着逆转的趋势。大改革的出台将在中期重树市场信心,助推宏观经济周期景气的逆转。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名单
  • 总序
  • 主报告
  • 2014—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步入“新常态”攻坚期的中国宏观经济
  • 第一部分总论与预测
  • 第二部分步入“新常态”新阶段的2014年——典型特征与新因素
  • 一、预测统计描述
  • 二、2014年“新常态”的四大典型特征
  • 二、2014年“新常态”的四大新因素
  • 第三部分步入“新常态”攻坚期的2015年
  • 一、2015年“新常态”的6大挑战与变异点
  • 二、2015年不同情形的预测与政策目标选择
  • 第四部分结论与政策建议
  • 分报告
  • 分报告一经济下滑背景下的就业形势:判断、预测与滞后风险
  • 一、对2014年我国就业形势的总体判断
  • 二、经济持续下滑所带来的滞后的就业风险不可忽视
  • 三、2015年保就业的增速底线测算
  • 四、结论性评语
  • 分报告二反腐败是否拖累了投资增长?——基于行业异质性的分析
  • 一、反腐败是否会拖累投资增长?
  • 二、反腐败影响投资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 三、投资描述:反腐败前后不同类型的投资增长趋势分析
  • 四、反腐败是否拖累了投资增长
  •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 分报告三中国网络消费的现状、经济影响及未来发展预测
  • 一、网络消费的重要经济意义
  • 二、近年网上消费发展情况
  • 三、网络消费发展的驱动因素与影响的研究
  • 四、网络消费的宏观影响
  • 五、网络消费未来预测
  • 六、总结
  • 分报告四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 一、引言
  • 二、模型构建
  • 三、数据描述
  • 四、模型结果
  •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 分报告五违约常态化与系统性风险的控制
  • 一、违约走向常态化
  • 二、中国的系统性风险
  • 三、推进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建设,完善违约退出机制
  • 四、中国公司债违约处置机制现状
  • 五、美国公司债违约处置机制借鉴
  • 六、启示
  • 分报告六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政策的结构效应分析
  • 一、引言
  • 二、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政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分析
  • 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政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计量分析
  • 四、结论
  • 分报告七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框架重构——公开市场操作还是“利率走廊”
  • 一、前言
  •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起点:金融抑制下的双轨利率体系
  • 三、利率市场化下货币政策调整的两大模式: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走廊”
  • 三、中国货币政策体系转型的基础
  • 四、“利率走廊”模式的优势与中国的现实
  • 五、中国构建“利率走廊”面临的挑战
  • 分报告八外生冲击与财政收入波动
  • 一、引言
  • 二、进出口贸易及相关财税收支概览
  • 三、文献回顾、研究方法和数据
  • 四、实证分析
  • 五、结论
  • 分报告九理解国际资本的流动:特征和趋势
  • 一、引言
  • 二、国际资本流动状况的整体分析
  • 三、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特征
  • 四、国际债券投资的流动
  • 五、国际股权投资的流动特征
  • 六、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动与国际资本流动格局演变的未来趋势
  • 分报告十次贷危机以后全球失衡的调整模式与我国对外贸易收支的变化
  • 一、引言
  • 二、次贷危机以来全球失衡的调整模式
  • 三、全球失衡调整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收支的演变
  • 四、我国制成品出口增长趋势的分析
  • 六、主要结论
  • 分报告十一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行为与加成率(price markup)的动态关系——基于存活企业的研究
  • 一、引言
  • 二、方法讨论
  • 三、数据
  • 四、估算结果
  • 六、结论
  • 分报告十二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变化与中国资本流动分析
  • 一、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变动
  • 二、国际资本流动格局未来的演变可能
  • 三、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动与特征
  • 四、结论
  • 分报告十三国有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效应及其改革逻辑
  • 一、引言
  • 二、“国进民退”存在么?事实与依据
  • 三、国有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效应的综合分析
  • 四、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逻辑的探讨
  • 分报告十四中国工业增长与技术进步的结构性分析
  • 一、工业增长与企业经营的整体情况
  • 二、工业增长与企业经营的结构性分析
  • 三、工业技术进步的基本情况
  • 四、总结
  • 附录
  • 附录一关于同意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岗位设置方案的批复
  • 附件
  •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岗位设置方案
  • 附录二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
  • 二、CMAFM模型的单方程估计
  • 三、CMAFM的历史模拟误差和动态乘数分析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