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6千字
字数
2023-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哈尼族历史迁徙是我国民族迁徙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就了哈尼族近现代分布格局和众多支系。
内容简介
本书借助布罗代尔历史时段理论,对话斯科特“逃避统治的艺术”,基于哈尼族族源“氐羌北来”说,以统一多民族中国形成、发展的宏观历史视野,以哈尼族与王朝国家关系为中心,以哈尼族与自然地理、其他族群关系为补充,运用历史文献、哈尼族迁徙史诗、田野调查等资料,探寻哈尼族历史迁徙过程及动因、特点、影响。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基金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
- 二 学术回顾与反思
- 三 涉及理论
- 四 研究资料
-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 六 相关说明
- 第一章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和夷”的迁徙
- 第一节 先秦时期“氐羌”的南迁
- 一 石器时代“氐羌”的南迁
- 二 夏商周时期“氐羌”的南迁
- 第二节 中央王朝对“西南夷”地区的开拓与经营
- 一 秦时期
- 二 两汉时期
- 三 蜀汉时期
- 四 两晋南北朝时期
- 第三节 春秋战国至南北朝时期“和夷”的迁徙活动
- 一 “和夷”的来源与族属
- 二 “和夷”的迁徙
- 第二章 隋唐与南诏大理国时期“和蛮”的迁徙
- 第一节 隋朝和唐朝前期对西南地区的治理
- 一 隋朝对西南地区的治理
- 二 唐朝前期对西南地区的治理
- 第二节 南诏、大理国对“和蛮”的统治
- 一 南诏的统治举措
- 二 南诏对“和蛮”的统治
- 三 大理国的统治举措
- 四 大理国对“和蛮”的统治
- 第三节 隋唐和南诏、大理国时期“和蛮”的迁徙活动
- 一 隋唐时期“和蛮”的迁徙
- 二 南诏、大理国统治时期“和蛮”的迁徙
- 第三章 元代“和泥”的迁徙
- 第一节 元代云南重回统一多民族国家
- 一 蒙古军征服大理国
- 二 元王朝对云南的设治与经营
- 第二节 元王朝对“和泥”的统治
- 一 元代“和泥”的分布及其社会状况
- 二 元王朝对“和泥”的统治
- 第三节 元王朝统治时期“和泥”的迁徙活动
- 一 元军屠戮下罗槃甸“和泥”的迁逃
- 二 元军军事镇压下乌蒙山区“和泥”的迁离
- 三 元军开疆拓土下“和泥”的逃匿
- 第四章 明代“窝泥”的迁徙
- 第一节 明王朝的经营与云南社会状况、民族结构变化
- 一 明王朝对云南的设治与经营
- 二 明代云南社会状况与民族结构的变化
- 第二节 明王朝对“窝泥”的统治
- 一 明代“窝泥”的分布及其社会状况
- 二 明王朝对“窝泥”的统治
- 第三节 明王朝统治时期“窝泥”的迁徙活动
- 一 民族结构变化下“窝泥”的“汉进夷退”式迁徙
- 二 川西南“阿泥”的往南迁徙
- 第五章 清代“窝泥”的迁徙
- 第一节 清代云南内地化进一步推进、边疆危机出现
- 一 清王朝对云南的设治与经营
- 二 清末云南边疆危机出现
- 第二节 清王朝对“窝泥”的统治
- 一 清代“窝泥”的分布及社会状况
- 二 清王朝对“窝泥”的统治
- 第三节 清王朝统治时期“窝泥”的迁徙活动
- 一 改土归流下六诏山地区“窝泥”的迁徙
- 二 武装起义与暴力镇压下哀牢山地区“窝泥”的迁徙
- 三 国内和国际形势影响下“窝泥”的境外迁徙
- 第六章 哈尼族历史迁徙的动因
- 第一节 哈尼族历史迁徙的表层直接动因
- 一 瘟疫疾病流行
- 二 自然灾害降临
- 三 族内矛盾爆发
- 四 外族武力侵占
- 五 中央王朝的军事征伐
- 六 境外战乱
- 第二节 哈尼族历史迁徙的中层间接动因
- 一 环境气候
- 二 人口增长
- 三 亲缘因素
- 四 族际关系
- 五 国家政策
- 第三节 哈尼族历史迁徙的深层文化动因
- 一 对居住空间气候环境的认知和选择
- 二 对居住空间地理环境的要求和标准
- 三 居住空间文化礼仪
- 第七章 哈尼族历史迁徙的特点与影响
- 第一节 哈尼族历史迁徙的特点
- 一 总体方向的自北向南与局部的复杂无常
- 二 在平坝、山地间游走到最终定居山区
- 三 向边地迁徙
- 四 向同族聚居区迁徙
- 五 大规模举族迁徙与部分、零星迁徙并存
- 六 长距离迁徙与短距离渐进式、节点状迁徙同在
- 第二节 哈尼族历史迁徙的影响
- 一 迁徙对本民族的影响
- 二 迁徙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 三 迁徙对民族与国家关系的影响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