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研习欣赏白居易诗歌的经典读本。

内容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原籍太原,贞元十六年进士及第。元和十年,白居易因尚书言事被贬江州司马。晚年官运畅达,闲居洛阳,自号“香山居士”。

在创作观念上,白居易极力强调诗歌的通俗性、写实性,同时主张通过诗歌的讽喻补察时政,其诗歌理论对中晚唐乃至后世的诗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白居易的歌行体诗创作,在叙事的基础上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在当时和后世均有很大的影响。

本书从白居易的诗集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对字词和典故进行简明的注释,并在评析部分疏通全篇大义、讲解作品的艺术特色,以便读者理解诗意。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观刈麦 时为盩厔县尉
  • 李都尉古剑
  • 赠元稹
  • 宿紫阁山北村
  • 感鹤
  • 寄唐生
  • 轻肥
  • 上阳白发人 愍怨旷也
  • 新丰折臂翁 戒边功也
  • 卖炭翁 苦宫市也
  • 井底引银瓶 止淫奔也
  • 早秋独夜
  • 友人夜访
  •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 登香炉峰顶
  • 小池二首
  • 吾雏
  • 池畔二首
  • 感镜
  • 寄微之三首(其二)
  • 夜闻歌者 宿鄂州
  • 江楼闻砧 江州作
  • 夜雪
  • 寄行简
  • 送客回晚兴
  • 江南遇天宝乐叟
  • 真娘墓 墓在虎丘寺
  • 长恨歌
  • 琵琶引 并序
  • 花非花
  •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 和友人洛中春感
  • 邯郸冬至夜思家
  • 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江楼望归 时避难在越中
  •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 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
  •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 惜牡丹花二首(其一) 一首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 江楼月
  • 望驿台 三月三十日
  • 村夜
  • 王昭君二首(其二) 时年十七
  •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 燕子楼三首 并序
  • 初贬官过望秦岭 自此后诗江州路上作
  • 蓝桥驿见元九诗 诗中云江陵归时逢春雪
  • 襄阳舟夜
  • 雨中题衰柳
  • 岁晚旅望
  • 舟中读元九诗
  • 放言五首(其三)
  • 代春赠
  • 答春
  • 晚春登大云寺南楼赠常禅师
  • 百花亭
  • 送客之湖南
  • 西楼
  • 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章
  • 庾楼新岁
  • 大林寺桃花
  • 建昌江
  • 西河雨夜送客
  •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 问刘十九
  • 醉中对红叶
  • 夜送孟司功
  • 答微之
  • 李白墓
  • 题岳阳楼
  • 入峡次巴东
  • 夜入瞿塘峡
  • 种桃杏
  • 竹枝词四首(其一)
  • 闺怨词三首(其二)
  • 南浦别
  • 紫薇花
  • 后宫词
  • 夜筝
  • 勤政楼西老柳
  • 喜张十八博士除水部员外郎
  • 暮江吟
  • 寒闺怨
  • 采莲曲
  • 商山路有感 并序
  • 夜泊旅望
  • 舟中晚起
  • 钱塘湖春行
  •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 杭州春望
  • 余杭形胜
  • 江楼夕望招客
  •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 霓裳羽衣歌 和微之
  • 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 和浙西李大夫作
  • 春题湖上
  • 别州民
  • 西湖留别
  • 爱咏诗
  • 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
  • 春老
  • 渡淮
  • 答客问杭州
  • 故衫
  • 东城桂三首并序(其三)
  • 早发赴洞庭舟中作
  • 泛太湖书事寄微之
  • 正月三日闲行
  • 夜归
  • 六月三日夜闻蝉
  • 自喜
  •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 太湖石
  • 履道春居
  • 寄殷协律 多叙江南旧游
  • 杏园花下赠刘郎中
  • 华州西
  • 春词
  • 送敏中归豳宁幕
  • 宴散
  • 魏王堤
  • 晚桃花
  • 阿崔
  • 哭崔儿
  •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 酬李二十侍郎
  • 衰荷
  • 香山寺二绝
  • 杨柳枝词八首(其四)
  • 池上二绝(其二)
  •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其日独游香山寺
  • 秋雨夜眠
  •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 达哉乐天行
  •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因赠子蒙题于卷后
  • 哭刘尚书梦得二首(其一)
  • 杨柳枝词
  • 白云泉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