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第十六届文津奖获奖作品,考古学家讲解中国的农业起源问题,解读我们是如何由狩猎采集者成为农业生产者的,揭示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的远古基因。

内容简介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环境复杂,在不同地域生活的狩猎采集者各有其生存策略,不同地区农业起源的过程也完全不同。狩猎采集到农业产生过程中发生了哪些转折性事件?为什么在有的地方农业呈燎原之势,而有的地方迟迟不肯出现农业的萌芽?

本书介绍了关于农业起源问题的各种定义和理论方法,利用当今气象站资料模拟了史前狩猎采集者的生计策略,结合考古材料回答了中国农业起源过程中种种复杂的问题,为我们重现这一变革中的细节。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前言
  • 一 问题的缘起
  • 二 农业起源是一个怎样的问题
  • 三 中国农业起源作为一个问题
  • 四 方法与视角
  • 第一章 农业起源的理论解释
  • 一 导言
  • 二 什么是农业?
  • 三 经典的农业起源理论
  • 四 农业起源理论分析
  • 五 寻求一种普遍的解释
  • (一)新的理论基石
  • (二)狩猎采集适应的长期趋势
  • (三)狩猎采集者的压力应对机制
  • (四)农业起源机制的新认识
  • 第二章 理论解释:为什么农业不起源
  • 一 环境的约束
  • 二 沙漠与热带雨林适应
  • 三 流动性:狩猎采集适应的双刃剑
  • 四 适应的历史:要素禀赋结构
  • 五 新朋友:共生关系
  • 六 狩猎采集的伊甸园:水生资源利用
  • 七 小结
  • 第三章 中国狩猎采集者的模拟研究
  • 一 前言
  • 二 狩猎采集者的生态模拟方法
  • 三 中国狩猎采集者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 四 最少陆地资源模型(Minimalist Terrestrial Model)
  • 五 推导与预测
  • 第四章 农业起源区的资源禀赋积累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适应
  • 一 前言
  • 二 华北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的适应变迁
  • (一)全球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适应的演化
  • (二)华北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分界:年代与材料
  • (三)华北旧石器晚期革命
  • 三 细石叶工艺的起源与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的适应
  • (一)中国细石叶工艺的时空分布特征
  • (二)细石叶工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石器技术?
  • (三)细石叶工艺产生的原因
  • (四)细石叶工艺起源区域与年代
  • (五)细石叶工艺所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适应
  • (六)细石叶工艺与农业起源
  • 四 长江中下游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适应变迁
  • (一)材料与研究
  • (二)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特征
  • (三)旧石器时代晚期狩猎采集者适应方式的变迁
  • 五 小结
  • 第五章 中国农业起源的环境初始条件
  • 一 前言
  • 二 狩猎采集者的最佳栖居地
  • 三 生态交错带
  • 四 新的生境
  • (一)海平面上升
  • (二)古季风
  • (三)植被的变化
  • (四)动物群的变化
  • (五)新仙女木事件
  • (六)气候的季节性与稳定性
  • 五 小结
  • 第六章 中国农业起源的基本模式
  • 一 前言
  • 二 从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发展看“新石器时代革命”的实质
  • (一)华北地区
  •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
  • 三 探索新旧石器时代的过渡
  • (一)为什么是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而不是“中石器时代”?
  • (二)年代与材料:为什么中国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开始于1.5万年前?
  • (三)新特征的归纳与分析: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究竟发生 了哪些变化?
  • (四)变化的解释: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发生?
  • (五)总结:革命性的过渡
  • 四 比较的视角:中国农业起源的基本特征
  • (一)世界主要农业起源中心
  • (二)西亚农业起源与中国
  • (三)中国农业起源的内在差异性
  • (四)中国农业起源的基本特征:统一性与差异性
  • 第七章 农业起源的十字路口:燕山南北地区
  • 一 前言
  • 二 基本问题
  • 三 生态交错带适应的一般模式
  • 四 史前文化适应方式的转换
  • (一)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的适应辐射
  • (二)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细石叶工艺的产生——强化的开端
  • (三)从狩猎采集到食物生产
  • (四)比较:食物生产影响下的狩猎采集
  • (五)混合生计模式的多样性与文化的自身发展
  • (六)分化与共生
  • 五 环境格局的变化与适应变迁
  • 六 小结
  • 第八章 但开风气不为先:华南地区
  • 一 前言
  • 二 热点问题:华南中石器时代
  • 三 华南中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与文化特征
  • 四 华南中石器时代的文化适应
  • (一)气候与环境变化
  • (二)华南最佳采食模型
  • (三)华南地区史前文化生态系统
  • 五 东南亚地区
  • 六 小结
  • 第九章 最强悍的狩猎采集者:东北地区
  • 一 前言
  • 二 寒冷地带的文化适应策略
  • 三 时代与材料
  • 四 东北地区史前文化适应的多样性
  • 五 农业的传播与狩猎采集社会的变迁
  • 六 小结
  • 第十章 最后的狩猎采集者:西南地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西南地区的文化生态条件
  • 三 行为生态学的适应分析
  • 四 考古材料的文化序列
  • 五 西南地区的适应多样性
  • (一)西南地区的农业起源
  • (二)狩猎采集者文化适应的多样性以及对农业扩散的反应
  • (三)贵州的后旧石器时代
  • 第十一章 谁拓殖了青藏高原?
  • 一 前言
  • 二 青藏高原的文化生态条件
  • (一)基本自然地理条件
  • (二)农业的文化生态条件:青藏高原适合食物生产者吗?
  • (三)狩猎采集的文化生态条件:狩猎采集者可以在青藏高原 上生存吗?
  • 三 青藏高原的古环境
  • 四 青藏高原的新石器时代
  • 五 最早的青藏人
  • (一)青藏高原晚更新世人类遗存
  • (二)青藏高原古人类的来源
  • (三)人类进入青藏高原的时间与方式
  • 六 青藏高原文化适应方式的建立
  • (一)成功的青藏高原适应
  • (二)新石器时代青藏高原适应方式的变迁
  • (三)更早的可能
  • 第十二章 结语:完成或未完成的问题
  • 一 现代化视角中的农业起源问题
  • 二 狩猎采集者文化生态学视角中的农业起源
  • 三 直接或间接的考古证据
  • 四 未完成的问题:考古学透物见人的困难
  • 后记
  •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这农业的发展对中国来说就非常重要!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是农业大国,还因为这个农业是很多农人立身之本!要想看清楚未来的发展,就不能脱离农业!这个世界的运行也离不开农业,所以了解一下农业!推荐大家收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是怎么从狩猎采摘时代来到了农业时代的?

      题记:我们所有的习以为常,都是曾经的石破天惊。—— 王世权我一直很好奇,人类(从能人、直立人、智人一路走来)经过数百万年的狩猎采摘,怎么就突然停下来开始种植庄家了?从狩猎采摘到农业耕种这个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定居” 是人类历史上的大事件,人们只有先安定下来才会有文化的积累和文明的诞生,《大学》有云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个人如此,人类亦如此!农耕让人们安定了一下,人们从狩猎采摘时的四处游荡逐渐变成了农耕时代的安土重迁,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此开始加速。当我们意识到这个转变有多么重要时,这个转变要克服多大的惯性和路径依赖时,就会愈加好奇这个转变是如何发生的?为何会发生?这本书就试图来回答这个问题,而且是我看过的书里面回答的最好的,本书有扎实的论证又有思辨的张力,这在以往看的考古类书籍中是很少见的。你可知道完成这个转变人类用了多长时间?从本书我看到了一个数据是 7000 年(从 1.5 万年前到 8000 年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毕竟是博士论文改编的书,结论没有反复突出强调,对于喜欢简单明了的来说,可读性不是那么强。只是记住了中国的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三级阶梯地形,长江黄河双核农业历史造就了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人口密度与气候环境的高度重合,证明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底层本质的约束。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