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2千字
字数
2022-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海外研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学术成果。
内容简介
卡里·托克教授基于多年来对中国的研究,从比较的视角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九大支柱,即有耐心的资本、具备竞争优势的高铁技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工业化的扩展、全球化3.0版本、人民币国际化、强力政府、娴熟的外交和儒家道德观。
全书既全面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必然成功的逻辑,也论述了“一带一路”项目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同时深刻剖析了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是21世纪的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品这一崭新认识。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一带一路”倡议是什么
- “一带一路”倡议的缘起
- 古丝绸之路
- 习近平的愿景
- “一带一路”倡议的管理
- “一带一路”倡议是什么
- “一带一路”倡议的定义
- “一带一路”倡议主张什么
- 世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应
- “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 “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什么
- “一带一路”倡议不是新马歇尔计划
- “一带一路”倡议并非自由贸易协定
- 第二章 有耐心的资本
- 更具耐心的中国资本
- 中国拥有强大的金融能力
- 中国提供资金的途径之一:双边协议
- 中国提供资金的途径之二:多边贷款
- 中国提供资金的途径之三:推动公私合作
- 中国与伊斯兰融资机构的合作
- 与欧洲、中东、东南亚金融机构的合作
- 中国并不是投资冒险者
- 亚投行的优势
- 中国做的是长远生意
- 第三章 具备竞争优势的高铁技术
- 打破技术垄断的勇气与智慧
- 中国高铁技术的竞争优势
- 高铁建设的正外部性
- 中国的海外高铁投资
- 第四章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 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缺口巨大
-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 “一带一路”倡议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在海外建设中国特色的基础设施
- 建设连接中国与能源产地的能源网络
- 建设中巴经济走廊
- 向撒哈拉以南非洲推广现代基础设施
- 在东南亚地区建设跨国基础设施
- 中俄蒙经济走廊
- 与西亚北非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
- 中国在中亚的基础设施建设
- 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
- 第五章 工业化的扩展
- 中国的产业升级与新的雁行模式
- “一带一路”的技术转让与国际产能合作
- 重塑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
- 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的推进
- 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投资和建设工业园区
-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推广工业化
- 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推进工业化
- 在中东欧国家建设工业园区
- 在中亚和南亚地区推进工业化
- 第六章 全球化3﹒0版本
- 不列颠治下的和平与全球化1﹒0版本
- 美国治下的和平与全球化2﹒0版本
- 全球化3﹒0版本: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
- 第七章 人民币国际化
- 美元体系
- 人民币的崛起
- 人民币国际化
- 塑造新的全球货币秩序
- 人民币的未来
- 第八章 强力政府
- 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
- 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性
- 第九章 娴熟的外交
- 共通之处
- 中国外交政策的显著特点
- 第十章 儒家道德观
- 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
- 6C:“一带一路”项目的本质特征
- 中西方法的差异
- 第十一章 “一带一路”项目面临的挑战
- 经济风险
- 政治风险
- 技术挑战
- 项目管理方面的问题
- 第十二章 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困境
- 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缺陷
- 多边机构治理不善
- 多边机构充当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工具
- 发展中国家在多边机构中没有发言权
- 多边机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误导性建议
- 多边机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援助资源匮乏
- 全球经济公共产品的短缺
- 美国的相对衰落
- 储蓄不足
- 缺少投资
- 制造业衰落
- 来自亚洲的竞争
- 金融业的崛起
- 游说者势力的增强
- 对白领犯罪缺乏有效应对
- 垄断势力的壮大
- 收入分配不平等
- 第十三章 中国式解决方案
- 中国模式与中国智慧
- 一种新型国际关系路径的诞生
- 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
- 南南合作:非洲案例
- 第十四章 结论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