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寻421个汉字的造字创意及字形流变,收录300余幅文物考古相关插图,解锁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内容简介

起源于图绘的中国古文文字,是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笔一画中,隐含了先民言语的符号。象形的文字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活环境、使用的工具、生活的方式,甚至是处理事务的方法和思想观念。以分析古文字来探求古代社会的具体状况,可以解读古文明的重要信息。

本书是甲骨学权威、“中国好书”获奖作者许进雄关于中国古文字及相关社会文化的扛鼎之作。

作者将421个古文字分门别类,收录300余幅文物考古相关插图,结合神话传说、出土文物、文献典籍、中外民俗等丰富材料,于推究创字本源与字形流变之外,探寻并重构了华夏先祖衣食住行、劳动游乐、生老病死等各个角度的生活细节和观念,破除当代对于上古时期诸多礼俗、习惯、思想的误解,生动、趣味地呈现了中国古代文明原初阶段社会生活的全景图卷。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中国的文字体系与书写工具
  • 序论
  • 古代文字的通性
  • 甲骨文表现的造字法则
  • 引申和假借
  • 中国文字体系形成的时代
  • 大汶口文化的陶文
  • 主要书体
  • 书写工具:毛笔
  • 书写的材料:竹简
  • 纸张的发明
  • 第二章 中国古史的传统
  • 序论
  • 历史的三个阶段
  • 圣人的作物时代:圣
  • 帝王的创制时代:黄
  • 建立王朝的信史时代:王
  • 三个阶段的社会特征
  • 第三章 渔猎与气候
  • 概述
  • 猎物﹕象
  • 兕、犀
  • 廌、解廌、獬豸
  • 鹿
  • 捕猎的方法
  • 中国古时气候的变迁
  • 第四章 畜牧
  • 畜牧之起
  • 畜牧与农业之相成相斥
  • 第五章 农业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形成
  • 农业的重要
  • 中国早期的三个农耕区
  • 最早发展农耕迹象的华南地区
  • 中国东西文化的融合
  • 农耕技术:除草
  • 农耕技术:灌溉
  • 牛耕
  • 农业发展的阶段
  • 第六章 粮食作物
  • 收获的喜悦
  • 主要的谷类
  • 小米——黍、稷、粟、粱
  • 稻米
  • 第七章 金属
  • 冶金术的发明
  • 青铜的优点
  • 中国开始冶金的时代
  • 发明冶金的传说
  • 中国古代熔铸技术的特色
  • 采矿
  • 炼矿
  • 制范
  • 熔铸
  • 商周的青铜工艺
  • 贵金属,金与银
  • 铁的性质
  • 中国冶铁的时代
  • 中国发明生铁之早
  • 铁冶与语言
  • 附录
  • 第八章 工艺
  • 分工
  • 职业分类
  • 工匠的身份
  • 工艺易学而难精
  • 石材加工
  • 竹、木材的工艺
  • 木匠工艺
  • 漆的应用
  • 骨角器
  • 皮革
  • 麻布
  • 蚕丝业
  • 织机
  • 刺绣
  • 陶器
  • 玻璃
  • 第九章 食物
  • 序论
  • 肉食
  • 谷物
  • 烹饪方式
  • 火上烧烤
  • 石煮法、竹煮法
  • 陶器煮食
  • 蒸煮
  • 其他煮食法
  • 饮食之乐
  • 酒的医疗效果
  • 冻饮
  • 饮食器物
  • 觥、匜
  • 饮食礼节
  • 筷子
  • 进食的次序
  • 宴客排场
  • 用餐次数
  • 第十章 衣服
  • 衣服的采用
  • 始创衣制
  • 裁制衣服的材料
  • 衣服的种类
  • 长衣
  • 交领
  • 服色
  • 刺绣
  • 腰带
  • 玉佩
  • 带钩
  • 颈饰
  • 发饰
  • 帽子
  • 鞋子
  • 铜镜
  • 第十一章 居住
  • 水源
  • 水患,记忆的开端
  • 城郭
  • 城的防水作用
  • 早期的住家
  • 干栏建筑
  • 高楼建筑
  • 房子的设备
  • 门户
  • 房间
  • 照明
  • 室内装饰
  • 枕头
  • 家具
  • 箱、柜
  • 熏炉
  • 商代的建筑
  • 周代的建筑技术新猷
  • 铜构件、斗拱
  • 战国时代建筑的豪华
  • 第十二章 交通
  • 交通的作用
  • 步行
  • 舟楫
  • 水运的优点
  • 航海
  • 造船
  • 筑路
  • 马车驾驭姿势
  • 乘石
  • 乘舆
  • 旅舍
  • 驿站
  • 第十三章 生命循环
  • 死亡的概念
  • 葬仪
  • 死亡仪式的演化
  • 棒杀老人
  • 放弃于山野待死
  • 埋棺葬
  • 尸体刺纹的美化
  • 文身的来源
  • 血的象征,红色
  • 重男轻女
  • 生育
  • 弃子
  • 婚姻
  • 婚姻制度的传说
  • 亲族称谓
  • 商代的继承制度
  • 经验的传授与教育
  • 孝道
  • 第十四章 娱乐活动
  • 娱乐之起
  • 乐器
  • 骨笛
  • 陶埙
  • 长管乐器
  • 弦乐
  • 定音
  • 编磬
  • 悬钟
  • 双音钟体
  • 乐器的盛衰
  • 歌舞
  • 雅乐
  • 百戏
  • 虎斗
  • 角抵
  • 杂技
  • 骑术
  • 射猎
  • 投壶
  • 第十五章 商业活动
  • 物品交换与市场
  • 交易物:石斧
  • 交易物:海贝
  • 贝币
  • 铜币:布币、刀币、圜钱
  • 商人
  • 战国时代的商业中心
  • 黄金货币
  • 度量衡
  • 长度与容量
  • 标准的度量衡
  • 天平
  • 商业活动的贡献
  • 第十六章 疾病与医药
  • 病痛
  • 外伤
  • 病痛的部位
  • 发病的原因
  • 药物
  • 梦的启示
  • 巫与医学
  • 传统医学的建立
  • 追寻长生不死
  • 《神农本草经》
  • 《黄帝内经》
  • 针刺、按摩
  • 医术派别
  • 第十七章 战争与刑法
  • 生存的竞争
  • 兵器:石斧
  • 弓箭
  • 源自工具的武器和仪仗
  • 杀人的武器﹕戈
  • 车与短兵
  • 防护装备
  • 战术的改进
  • 动员
  • 军队编制
  • 旗帜
  • 周克商
  • 东周的战争
  • 战争的掠夺
  • 犯罪与奴隶
  • 刑罚
  • 刺瞎
  • 周代的五刑
  • 法的施行
  • 法家
  • 第十八章 祭祀与迷信
  • 原始宗教的产生
  • 敬畏神灵
  • 神灵的居处
  • 祭祀的对象
  • 帝与天
  • 岳与河
  • 巫祝
  • 鬼神的扮相
  • 骨卜
  • 筮法与周易
  • 迷信与阴阳五行学说
  • 第十九章 天文
  • 序论
  • 太阳
  • 月亮
  • 星辰
  • 岁星
  • 天的警告
  • 历法
  • 季节
  • 月相
  • 一日的分段
  • 圭表
  • 铜漏
  • 浑天仪
  • 第二十章 方向与四灵
  • 概说
  • 四方
  • 司南
  • 五行学说与四灵
  • 祈雨之法
  • 龙为皇家象征
  • 引用著作简称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华文字信息库

    非常棒的一本书,全都是知识点,中华文明的核心密码在于 “汉字”,传闻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因为文字穷天地之化,而夺鬼神之灵,每个字都是一幅图画,承载了丰富的信息,本书通过 421 个汉字的造字创意和文字流变,探讨中华民族先民生活的演变过程。西方是表音文字,是 “它源文字 “,西方文字是由闪米特字母分化而来,从别人那里借了一套符合来记音,表音文字依附于语言,文字本身没有意义,只是通过记录语词的发音来产生意义。而汉子是自源文字不同,最开始都是表意的,这些字包含着本民族对世界万物的认知,表意文字可以脱离语言,不会说中文的人,看甲骨文也能猜出意思,有文化的传承。汉字严格来说是 “音音文字”,甲骨文中的同音假借字就已经占 70% 以上,但基础表意文字组成内核,用词进行变化而达意,如果是表音文字会出现因为多音字就要创造出很多专业词汇才能准确表达,反而形成门槛,否则引起歧义,废除汉字的韩文反而造成困惑和阅读缓慢。本书以文字为载体,对中国古代博物志进行了一次梳理,融合了文字、考古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呈现出一部既引人入胜又耐人寻味的佳作。在过去的半年里,我沉浸其中,深感中国文字的传承与流变井然有序,令人信服。与此同时,近年来出土的考古实物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证资料。相较之下,西方五百年前的文字却饱受争议,信息仅掌握在少数专家手中。诸如汉穆拉比宝典、亚里士多德三百万字著作等珍贵文献,都遭到伪史论者的质疑与攻击。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珍贵文献横空出世时,缺乏有效的传承与流变机制。通过对中国古代博物志的研究,我们得以一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为现代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和传承那些承载着人类智慧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

      !。: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