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非形式逻辑的兴起,标志着逻辑学的语用学转向。现在,非形式逻辑不但为实践理性提供一般方法论,而且在相关学科表现出非常强的应用性。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介绍非形式逻辑的尝试、定义和内容;然后重点论述其思想渊源,包括亚里士多德的论题学和修辞学、图尔敏的实质逻辑、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汉布林的谬误理论等内容;最后,附录了非形式逻辑在批判性思维、法律论证和马克思主义等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丛书序言
  • 前言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非形式逻辑的尝试
  • 一、逻辑学教学的实践转向
  • 二、逻辑学研究的语用学转向
  • 三、哲学研究的批判性反思
  • 四、非形式逻辑兴起的外部条件
  • 五、非形式逻辑研究的国际学术重镇
  • 六、非形式逻辑研究的国际学术会议
  • 第二节 非形式逻辑的定义
  • 一、“逻辑学”是一个复数名词
  • 二、非形式逻辑的定义
  • 三、论证的定义
  • 第三节 非形式逻辑的内容
  • 一、基本内容
  • 二、主要特征
  • 三、非形式逻辑对哲学的意义
  • 四、非形式逻辑的思想渊源
  •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的论题学
  • 第一节 从“证明”到“探究”
  • 一、作为证明方法的形式逻辑
  • 二、作为探究方法的论题学
  • 三、从“证明”到“探究”
  • 第二节 “四谓词”理论
  • 一、基本概念
  • 二、基本内容
  • 三、应用要求
  • 第三节 诡辩式反驳
  • 一、何谓谬误?
  • 二、表面情况
  • 三、谬误种类
  • 四、不同的解释
  •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
  • 第一节 修辞情景
  • 第二节 说服论证的基本形式
  • 一、品格(ethos)
  • 二、情感(pathos)
  • 三、理性(logos)
  • 第三节 一种哲学式解读
  • 一、修辞学是一种哲学修辞学
  • 二、修辞学是一种事关品格的技艺
  • 三、当代修辞学离不开亚里士多德的传统
  • 第四章 图尔敏的实质逻辑
  • 第一节 理性主义的认识论难题
  • 一、认识论研究中的模糊性
  • 二、认识中的逻辑鸿沟
  • 三、可备选的解决方案
  • 四、放弃分析性理想
  • 第二节 图尔敏论证模型
  • 一、论证模型
  • 二、基本要素
  • 第三节 实质主义逻辑观
  • 一、逻辑学的隐含模型
  • 二、实质论证的有效性问题
  • 三、工作的逻辑
  • 第五章 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
  • 第一节 正义观念的方法论难题
  • 一、六种具体正义
  • 二、形式正义
  • 三、方法论难题
  • 第二节 新修辞学的基本思想
  • 一、基本概念
  • 二、基本理论
  • 第三节 第三条道路的兴起
  • 一、区分文学修辞学和哲学修辞学
  • 二、区分形式逻辑和论辩逻辑
  • 三、新修辞学的意义、影响和不足
  • 第六章 汉布林的谬误理论
  • 第一节 对谬误的标准处理
  • 一、谬误的主要类型
  • 二、亚里士多德之后的谬误研究
  • 第二节 标准谬误论批判
  • 一、对谬误定义的批判
  • 二、对谬误分类的批判
  • 第三节 形式辩证法
  • 一、论证的概念
  • 二、论证的评价标准
  • 三、形式辩证法
  • 附录1 “批判性思维”究竟是一门什么课程?
  • 一、批判性思维课程不是什么?
  • 二、批判性思维课程是什么?
  • 三、结论和仍未解决的问题
  • 附录2 法律推理中的二阶证立
  • 一、二阶证立是对司法裁决规则的正当性和可接受性的证明
  • 二、后果主义论证体现了一种理想的规则功利主义
  • 三、融贯性论证和一致性论证体现了一种理想的形式主义正义
  • 四、结语
  • 附录3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 一、何谓“分析”?
  • 二、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
  • 三、现代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
  • 四、关于方法论的几点反思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非形式逻辑缘由

    对于非形式逻辑的缘由与发展进行梳理,明确非形式逻辑的研究重点。整体内容偏学术,有些类似文献综述,存在一定的阅读难度,不推荐没有一定逻辑基础的人进行阅读。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复旦大学主办,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双重管辖。2001年经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复旦大学出版社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