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85千字
字数
2022-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结合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等现代理论,从“如何学习”的角度解读《论语》,让孩子爱上学习,掌握高效学习的方法。
内容简介
五千万书友的领读人樊登,以《论语》为线索,为青少年分享学习之道。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三个维度,解决孩子关于学习的问题。
在本书中,樊登结合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等现代理论解读《论语》,结合孔子的智慧,告诉小读者应该如何享受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在学习中煎熬。让青少年在轻松读懂《论语》的同时,理解学习的本质,培养更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并吸收高效学习的方法。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给青少年的信
-
第一部分 以学为乐 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习惯
-
长到多大,都别丢了“快乐”
-
诚实面对不足是进步的动力
-
人生的乐趣,在于对真知的追求
-
内心强大之人,才敢放低身段提问
-
不要在还没有努力前就放弃
-
学习本就是一件快乐的事
-
举一反三:给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间
-
认知失调是成长路上最难跨越的坎
-
纯粹求知的乐趣
-
爱学习的人才更懂读书的意义
-
做学问应有谨慎的态度和敬畏之心
-
正视错误,并从中学习、修炼
-
第二部分 高效学习 找到适合你的学习模式
-
君子务本:微习惯将影响你的一生
-
重视自主思考,别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
学会在反思中成长
-
怎样学习最高效
-
我们应该如何平衡思考与行动
-
学会给自己“找碴”,坦然面对错误
-
学习的三重境界
-
如何看待现有的知识
-
真正的创新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每个人都有平等学习的权利
-
学习需要认真的态度和周密的规划
-
怎样进入忘我的心流境界
-
求学之道,是心无旁骛
-
如何应对求学过程中的焦虑
-
求学,是追求博闻还是专精
-
怎么用“提问”启发思考
-
做任何事,别在突破阈值之前放弃
-
不懈怠,是对学问的尊重
-
立志容易,坚持不易,抵达目标更不易
-
求学的四步进阶
-
学习的最佳路径
-
空想无益,要站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
-
能力的获得,要依靠后天的训练
-
求学做事不能墨守成规
-
学习也需要掌握策略
-
学习新知识与巩固旧知识并重
-
广泛涉猎,做一个“T型人才”
-
做学问不能凭空想象
-
好学的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
第三部分 不唯学习 孔夫子送给你的全面成长攻略
-
想要全面成长,我们应该这样学
-
诗经:最动人的语言,先秦人民的流行歌曲
-
成为全方位发展的人,让人生更饱满
-
美好的目标让我们成为美好的人
-
“好学”助你突破人生局限
-
求学的三个阶段
-
无能与无德,都是耻辱的
-
用“仁”的方式看待这个世界
-
读书要能学以致用
-
不要只看得见别人,而看不到自己
-
追求道,是一生的事业
-
学习让我们突破极限,变得更优秀
-
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权利
-
学习可以帮你提高认知能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孔子时代各国形势图
-
附录二:孔子生平年表
展开全部
真正的学习与成长,在于点燃内在的生命之火,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开放谦逊的态度和持续的自我觉知,最终在求索中达到内心的自由与平和。《论语》启示我们:点亮心中求知探索的火苗,脚踏实地在生活中去实践感悟,保持一颗谦卑开放、善于自我审视的心,我们就能在成长的路上步履不停,最终抵达内心的笃定、自由与祥和。1. 激发动能,超越功利,《论语》最重要的意义是激发大家的责任感和好奇心,这种责任感和好奇心将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相比起来,考试成绩这点事实在是微不足道。学习最根本的动力,是你自己真的想搞明白和觉得这事该干,不是为了考试分数。别光顾着刷分!发自内心地想知道、想负责,才是能让你一直学下去、学好它的真正动力。分数?比起这个劲儿,真的不算啥!为啥学? 得是自个儿真心想知道、觉得该做,不是为了分数。学习动力就像汽车的发动机。 分数只是仪表盘上显示的数字(比如车速),而好奇心和责任感才是真正的汽油和引擎。光盯着仪表盘(分数)没用,得靠好油(内在动力)车子才能持续、有力地跑下去,甚至开得更远、更好。2. 学习本质在于实践与创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是要不断地应用,不断地尝试、践行,知识的终点是行动。学习的真正喜悦与成效来源于将知识付诸实践(行)和创新理解(温故知新)。学到的东西,经常拿出来练练手、用一用,那感觉不是很爽吗?光学不练假把式!把课本知识用到生活里、难题上,试试看效果怎么样,这个过程本身就能让你乐在其中(就像练熟了游戏操作,成功打怪一样爽)。怎么学? 学了就用,边用边乐呵。学知识就像学游泳。 光在岸上看书听教练讲动作要点(光学理论)永远学不会,甚至觉得枯燥。只有真正跳进水里,按照要点去扑腾、去划水(实践),呛几口水(遇到问题)再调整(学思结合),最后能游起来、享受戏水的乐趣(产生满足感和新知),这才叫真学会了,而且过程虽难但乐在其中。3. 突破认知困境,保持谦卑,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承认自己是无知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笨点、不知道,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明明啥也不懂,还觉得自己可牛了。觉得自己啥都懂?危险了!勇敢说出这个我不懂,反而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最坑人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瞎嘚瑟。啥态度? 别装懂,承认不懂才有进步。认知水平像盲区地图。 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领域,就像地图上标明了此处有危险或未知区域。虽然地图不完整,但至少安全,并鼓励你去探索。认为自己啥都知道(达克效应低谷区),就像地图一片空白还标满安全通途,盲目进去就可能掉坑里出不来(进步无门甚至倒退)。4. 点燃内在之火,引导自我成长,教育不是注满一盆水,而是点燃同学们内心中的那团火。老师唯一要做的,应该是让孩子们爱上自己的人生,让他们主导自己的成长。理想的教育目标是激发学习者内驱力和对自己人生的热爱,引导其自我主导的成长。好老师不是给学生脑子里灌知识的,而是点燃学生心里那把我想学的火苗。好老师最该做的,是让学生自己爱上自己的人生,学会自己往前走。灌知识?不如点把火,让娃自己愿意去学、去探索。咋点燃? 老师要点燃兴趣,让孩子自己爱上成长。教学像种花。 传统灌输式是把花硬按在固定模具里浇水施肥(强行塞知识),花可能长得不舒展甚至会蔫(厌学)。好老师是提供一个肥沃的土壤和阳光环境(点燃兴趣),让花儿自己寻找向上生长的方向和能量(内在驱动力),最终绽放属于它自己独一无二的美(实现自我成长)。5. 学习的至高境界,专注与纯粹。读书的目的不只是记住其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还要让自己沉浸在阅读和思考中... 忽略纯粹求知的乐趣,太过实用主义,就找不到学习的动力。读书别光想着死记硬背每句话,享受那个钻进去琢磨的过程。太想着学这有啥用,反而容易泄气。学习的快乐在琢磨本身!沉浸在翻书、思考、跟知识较劲儿的过程里,忘掉它能不能赚钱换好处。太功利?那劲儿容易没。乐在哪? 享受钻进去思考的过程本身,别太算计用不用得上。学习就像旅行。 去一个地方旅游,如果只想着拍张网红照打卡发朋友圈证明我来过(追求分数,结果),旅行的深度乐趣就失去了(爬山只坐缆车到山顶拍个照)。但如果享受路上的风景、和当地人聊天、品尝美食、了解文化(求知的过程本身),即使最后忘了拍打卡照,这趟旅行也是充实而快乐的(内心富足)。6. 思维模式决定生活品质,如果你生活中还有烦恼,根本原因是你的思维方式错了。... 克己复礼的根本,其实就是管好大脑(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当我们能够换一种方式去看待世界时,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宁静(天下归仁)。如果你总是不开心、遇麻烦,很可能是想问题的方式跑偏了。烦恼缠身?八成是你自己看世界、想问题的角度不对劲儿了!学着管好自己的冲动,少点儿我觉得肯定这样、必须那样、只能这样的固执想法(其实就是别瞎猜、别死犟、别自闭),心就会平和很多,看啥都顺眼点了。心不顺? 大概率是自己想岔了,改改思路就顺了(少瞎猜、少死犟、少只想着自己)。思维像个滤镜。 当大脑充满瞎猜、死犟、自我中心这些扭曲滤镜(认知偏差)时,看到的世界是灰暗的、扭曲的,小事也能变天塌(烦恼多)。通过学习和反思,换上更清晰、更包容、更灵活的健康滤镜(批判性思维、成长思维、开放性),还是那些事,但看着就明亮了、顺眼了、能找到解决方案了(内心归于仁、平和)。
学而习之,不亦说乎
这本书写的很好,论语可谓是中华人民的精神内核,肯定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只记得只字片语的论语,也许他人随口提起一句,我内心里立刻会升起一股了然于心的状态,很自然明白对方表达的意思,并且内心是认同的。这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信念,虽然现代人以利益为主,道德法治都是可以违背的条件而已,但是,每个人内心都是知道君子、道义是好的,不过已经成为了神坛上的敬畏之词而已。但是,本书将论语的很多内容知识与真实世界里的事情相结合,能够让人便于理解和接受,也许这也是讲书的魅力。
論語入門
看完才發覺,這本書是樊登老師寫的一本在青少年中推廣論語的普及書。很慚愧,我還未從頭到尾通讀過論語,人生遺憾。所以,我有了補上這一課的強烈願望。樊登老師的這本書把論語和對人生的思考結合在一起。學古用今。雖然簡單,但收穫不小。通過這本書,我可以再閱讀華衫老師的關於論語的書了。僅以此書紀念孔子誕辰。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磨铁图书
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众类民营图书公司之一。磨铁图书是业内知名作者公认的最佳出版合作平台,目前公司已经签约王蒙、周国平、余秋雨、于丹、蒙曼、冯唐、南派三叔、当年明月、张德芬、今何在、阿桂、刘同、马东团队、白茶、郭斯特、使徒子、伟大的安妮、张悦然天下霸唱、雷米、Priest等众多业内知名作家。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畅销小说作者和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