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美国历史学家魏斐德数十年对中国史研究集大成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的诸多关键性问题,如中西方关系演变、明清两代的政治变革、近代中国对世界的认识、民国时期上海地方史、中国革命与现代化等等。

作者通过对一系列历史事件、机构和人物的入微考察,在书中他对中国的国家功能、社会冲突、现代化转型、民族主义和革命等进行了全面研究和深入阐述,力图展示出中国社会结构和发展轨迹的独特性,重现中国对现代文明的追寻之路。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序言 从世界及比较史的视角读魏斐德文集
  • 开篇 远航
  • 第一章 中国与世界
  • 引言
  • 世界历史背景下的中国
  • 中国与17世纪世界的危机
  • 革命和世界主义——《莫扎特式的历史家:关于约瑟夫·列文森》序言
  • 小议列文森的官僚体系——君主对立关系主题的发展
  • 第二章 明清时期
  • 引言
  • 明清过渡期——1644年的大顺政权
  • 北京的官员
  • 明清更替——17世纪的危机抑或轴心突破
  • 17世纪的危机
  • 满人的征服和对正统学说的利用
  • 智识主义的连续性
  • 顾炎武
  • 黄宗羲的帝国改革主张
  • 17世纪的浪漫派、节义派与殉道派
  • 浪漫派
  • 节义派
  • 殉道派
  • 自主的代价——知识分子与明清政治
  • 明代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力争上游的途径
  • 专制政治及其臣仆
  • 张居正与中央集权的影响
  • 公义与私党
  • 书院
  • 东林书院的致用说与主静说
  • 东林派的政治地位
  • 东林派抗争的高潮
  • 东林派抗争的本质
  • 清末的学会
  • 结社的新意识形态
  • 中国明清时代公共领域的界限
  • 明朝晚期的思潮
  • 学社的兴起
  • 设定有前提的政治活动边界:盛清期的中央集权制与文人学士的政治(1711—1730)
  • 审查、腐败和起义
  • 19世纪之初,有限的公共领域的复兴
  • 结论:礼教以及市民社会的局限
  • 盛清:1683—1839
  • 第三章 晚清与近代中国
  • 引言
  • 广州贸易和鸦片战争
  • 广州贸易的特点
  • 贪污腐化和公所基金
  • 英—中垄断商人
  • 与中国的三角贸易
  • 垄断制的告终
  • 鸦片贸易
  • 律劳卑事件
  • 关于鸦片问题的争论
  • 广州查封鸦片
  • 走向战争
  • 战争的第一阶段
  • 赎回广州
  • 战争的最后阶段
  • 中国战败:《南京条约》
  • 中华帝国晚期的地方治理之演进
  • 乡村政府以及士绅的矛盾角色
  • 社区职能以及地方行政
  • 税制改革
  • 1661年的税收风波
  • 满族的统治
  • 雍正时期的地方治理
  • 犯罪活动及其惩治
  • 内忧与外患
  • 大规模游行示威
  • 太平天国之后的地方治理
  • 土豪劣绅
  • 清征服江南时期的地方观念和忠君思想——江阴悲剧
  • 江阴城
  • 明的灭亡
  • 知县方亨
  • 防御措施
  • 寻求援军
  • 地方观念
  • 阎应元与二次抵抗
  • 清的援军
  • 屠城
  • 历史和神话
  • 广东的秘密会社
  • 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上海
  • 引言
  • (一)
  • (二)
  • (三)
  • 抗战时期的政治恐怖主义
  • 萧条
  • 帝国主义者——傀儡警察的关系
  • 暗杀伪外交部长陈箓
  • 不分青红皂白的恐怖活动与颠覆警察
  • 陈公博的执政
  • 林吉雄事件
  • 报复
  • “孤岛上海”的终结
  • 参考文献
  • 汉奸——战时上海的通敌与锄奸活动
  • 越轨
  • 转变
  • 叛逆与变节
  • 背叛与绥靖
  • 城市里的投敌活动
  • 蓝衣社
  • 战争与救国
  • 接收
  • 傀儡
  • 傅筱庵叛国
  • 两极分化
  • 瞄准汉奸
  • 孙亚兴的恐怖主义小组
  • 恐怖主义活动继续进行
  • 暗杀席时泰
  • 勾结
  • 尾言
  • 战时上海的走私
  • 被困的城市
  • 米粮
  • 通货膨胀
  • 货币改革
  • 排队的生活
  • 全国走私网
  • 走私警察
  • 预防走私
  • 浦东走私贩
  • 和平示范区
  • 岗哨
  • 米虫
  • 矛盾的一体
  • 参考文献
  • 美国警察顾问与中国国民党特工(1930—1937)
  • 现代警察
  • 日本顾问
  • 国民党公安局
  • 奥克斯特·沃尔默及美国式警察在中国的专业化
  • 沃尔默的中国学生
  • 浙江警察学校
  • 全国警察训练
  • 戴笠和浙江警察学校
  • 中央警官学校
  • 戴笠和他的警界对手
  • 参考文献
  • 关于南京政府的修正观念——儒家法西斯主义
  • 力行社
  • 筹备工作
  • 核心与前沿团组
  • 复兴社
  • 蓝衣社
  • “法西斯主义化”
  • 儒家公民
  • 中国与欧洲的法西斯主义
  • 中国文化主义的象征性含糊
  • 第五章 关于中国史学
  • 引言
  • 反思清朝——西方关于帝国晚期研究中未解决的问题
  • 国家与社会
  • 关于中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 正确对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 从社会经济方面说明政治事件的原因
  • 对中国历史的研究要注意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 研究中国史要注意到世界性网络的影响
  • 跨国界的比较性研究
  • 分析的观点分类
  • 概念的争论和混淆
  • 新的问题取向
  • 跨国界的方法
  • 中国历史档案新近解密
  • 关于中国档案和美国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 关闭阶段
  • 初步开放
  • 清宫档案
  • 中国档案的开放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国家与现代化
  • 引言
  • 历史变化的模式——1839—1989年中国的国家与社会
  • 地方主义—军阀主义—专制主义
  • 儒学的复兴
  • 地方精英
  • 士绅自治的表象
  • 传统国家的权力
  • 现代国家与社会控制
  • 国民党的警察改革
  • 1949年之后的警察和国家权力
  • 朱瑞对澳门的占领与中国对近代早期帝国主义的回应
  • 关于认同与国家形成的反思
  • 第七章 民族与革命
  • 引言
  • 清末与近代中国的市民社会
  • 现代中国文化的民族性探寻
  • 结篇 讲述中国历史
  • 虚构与事实之间的张力
  • 历史叙事的声音
  • 叙事作为解释
  • 历史再经历和理想的模式
  • 李凯尔特的独特概念理论
  • 历史家的工艺
  • 疑虑和能指
  • 时间的奥秘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