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理解我国宪法制度的实用读本。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的修改以及党的十九届历次会议、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2023年3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最新精神编写,通过问答的形式,对我国宪法和我国的选举制度、立法制度、代表制度、监督制度等系列宪法性制度作了解读,力求使读者更好理解我国的宪法制度,从而更好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三版 前言
  • 再版前言
  • 前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目录
  • 序言
  • 第一章 总纲
  •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第三章 国家机构
  •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第三节 国务院
  •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 第七节 监察委员会
  • 第八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 一、宪法及宪法相关法的基本知识
  • 1.宪法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 2.宪法有什么作用?
  • 3.宪法在人类历史上是怎样产生的?
  • 4.宪法的类型有哪几种?
  • 5.什么是制宪权?
  • 6.如何理解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在国家法治上的最高体现?
  • 7.1954年宪法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制定的?
  • 8.我国宪法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 9.为什么说1982年宪法是一部好宪法?
  • 10.为什么说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集中统一?
  • 11.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12.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一般法律有什么不同?
  • 13.什么是宪法解释?
  • 14.宪法解释的原则是什么?
  • 15.什么是宪法实施监督制度?
  • 16.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宪法监督制度?
  • 17.怎样看待宪法的稳定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 18.现行宪法进行过几次修改?修改了哪些内容?
  • 19.新时代我国宪法制度有哪些创新发展?
  • 20.我国宪法序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21.我国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是怎样的?
  • 22.什么是宪法相关法?哪些法律属于宪法相关法?
  • 23.我国宪法相关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 二、国家性质、国家形式与国家标志
  • 1.我国的国体是什么?
  • 2.如何理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3.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和意义什么?
  • 4.我国的政体是什么?
  • 5.如何理解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
  • 6.什么是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 7.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什么?
  • 8.什么是行政区划?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几个层级?
  • 9.我国“一国两制”法律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 10.我国的国家标志有哪些?
  • 11.国旗应当怎样升挂和使用?
  • 12.国徽应当怎样使用?
  • 13.国歌的使用有什么规定?
  • 三、国家基本制度
  • (一)国家经济制度
  •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哪些内容?
  • 2.为什么说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 3.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和经营体制是什么?
  • 4.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 5.我国自然资源所有权有哪些形式?
  • 6.宪法对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 7.国家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对土地进行征收或者征用?
  • 8.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如何?
  • 9.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10.如何理解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11.国家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对公民的私有财产进行征收征用?
  •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 13.国有、集体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方式是什么?
  • 14.外国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怎样在中国从事经济活动?
  • (二)国家政治制度
  • 1.政治制度与宪法的关系是什么?
  • 2.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3.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 5.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方式有哪些?
  • 6.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原则是什么?
  • 7.我国国家机关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 8.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划分的原则是什么?
  • 9.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涵是什么?
  •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机构和职能有哪些?
  • 11.我国宪法规定的民族平等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 12.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形式及任务是什么?
  • 13.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组成、产生和任期是怎样的?
  • 14.如何理解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基层人民政府的关系?
  • (三)国家文化制度
  • 1.我国宪法对发展教育事业是如何规定的?
  • 2.我国宪法对发展科学、医疗卫生、体育和文化事业是如何规定的?
  • 3.国家对待知识分子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 4.社会主义公民应具有的公德主要有哪些?
  • (四)国家社会制度
  • 1.为什么要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 2.为什么说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 3.我国宪法对于保护环境是如何规定的?
  • (五)依法治国原则
  • 1.什么是依法治国?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 2.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 3.我国宪法是怎样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的?
  • 4.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新时代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5.为什么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 7.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8.为什么说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 9.什么是依法行政?
  • 10.新形势下如何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 11.怎样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
  • 12.如何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 13.什么是法治工作队伍?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治专门队伍?
  •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1.公民的含义是什么?
  • 2.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3.什么是人权?
  • 4.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 5.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6.什么是公民权利?
  • 7.我国公民权利有什么特点?
  • 8.什么是公民义务?
  • 9.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关系?
  • 10.什么是政治权利?
  • 11.为什么说公民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12.什么是剥夺政治权利?
  • 13.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包括哪些方面?
  • 14.我国法律是如何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的?
  • 15.司法、行政如何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 16.宪法为什么要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 17.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如何得到保障?
  • 18.我国宪法如何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
  • 19.我国宪法如何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 20.我国宪法为什么要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 21.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 22.公民如何行使批评、申诉、控告以及检举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 23.公民如何依法取得国家赔偿?
  • 24.国家赔偿的范围是什么?
  • 25.公民如何申请行政赔偿?
  • 26.公民如何申请刑事赔偿?
  • 27.国家赔偿的方式和标准是什么?
  • 28.为什么说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 29.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
  • 30.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及主要内容有哪些?
  • 31.劳动者的休息权如何实现和保护?
  • 32.我国的退休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 33.公民如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 34.为什么说受教育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
  • 35.国家如何保障公民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自由?
  • 36.我国宪法如何保护妇女与男子的平等权?
  • 37.国家如何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
  • 38.我国实行怎样的计划生育政策?
  • 39.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哪些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
  • 40.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的底线是什么?
  • 41.为什么说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 42.公民如何履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 43.公民如何履行爱护公共财产的义务?
  • 44.公民如何履行遵守劳动纪律的义务?
  • 45.公民如何履行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
  • 46.宪法为什么要求公民必须尊重社会公德?
  • 47.公民如何履行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 48.公民如何履行保卫祖国和服兵役的义务?
  • 49.公民为什么必须依法纳税?
  • 五、国家机构
  •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是什么?
  •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怎样产生的?
  • 3.全国人大有哪些职权?
  • 4.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哪些职权?
  • 5.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的职责是什么?
  • 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方式是什么?
  • 7.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性质和职责是什么?
  • 8.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哪些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
  • 9.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议案的程序是什么?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1.国家主席的性质和职权是什么?
  • 2.国家主席是怎样产生的?
  • (三)国务院
  • 1.国务院的性质是什么,它的地位如何?
  • 2.国务院是如何组成的,任期如何?
  • 3.总理负责制、部长主任负责制是什么?
  • 4.国务院采用怎样的会议制度?
  • 5.国务院行使哪些职权?
  • 6.国务院的机构有哪几类,具体包含哪些机构?
  • 7.国务院行政机构的设立需要经过怎样的程序?
  • 8.国务院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如何设置?
  • 9.审计机关的职能和地位是什么?
  •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
  • 1.为什么要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
  • 2.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如何?
  • 3.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如何组成的,任期如何?
  • 4.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权是什么?
  • 5.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什么样的领导体制?
  • (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1.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地方政权体制?
  • 2.地方各级人大如何产生?
  • 3.地方各级人大的职权是什么?
  • 4.地方各级人大多久开一次会?
  •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如何召集?
  • 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如何设立,其职权是什么?
  • 7.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是什么?
  • 8.地方人民政府的设置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化?
  • 9.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 10.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如何组成?
  • 1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制度是怎样的?
  • 1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采用什么会议制度?
  • 1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如何设立工作部门?
  • 14.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与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相应工作部门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 15.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怎样设立派出机关?
  • (六)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 1.什么是民族自治地方?
  • 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哪些?
  • 3.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权与一般的地方立法权有何不同?
  • 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还具有哪些职权?
  • (七)监察委员会
  • 1.监察委员会是如何建立的?
  • 2.监察委员会如何设置?
  • 3.监察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有哪些?
  • 4.监察委员会的领导体制是怎样的?
  • 5.各级监察委员会怎样对同级人大负责?
  • 6.监察委员会如何独立行使监察权?
  • 7.监察机关如何与其他国家机关互相配合?
  • 8.监察机关如何与其他国家机关互相制约?
  • 9.监察委员会的职责是什么?
  • (八)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 1.人民法院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 2.人民法院是怎样产生和组织的?
  • 3.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原则是什么?
  • 4.审判委员会的性质是什么?
  • 5.法官有什么职责、义务?
  • 6.担任法官需要什么条件?
  • 7.哪些情况下法官应当被免职?
  • 8.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 9.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是怎样的?
  • 10.人民检察院由哪些人员组成?
  • 11.检察委员会的职责是什么?
  • 12.检察官的职责、义务、权利是什么?
  • 13.担任检察官需要什么条件?
  • 14.检察官如何被任免?
  • 15.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 16.如何确保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 (九)特别行政区机关
  • 1.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是什么?
  • 2.特别行政区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 3.特别行政区的性质是什么?
  • 4.特别行政区有哪些权力?
  • 5.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架构是怎样的?
  • 6.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架构是怎样的?
  • 六、选举制度
  • 1.我国选举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完善过程?
  • 2.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3.选举机构的职责是什么?
  • 4.各级人大代表名额怎样确定?
  • 5.对少数民族的选举有什么特别规定?
  • 6.怎样进行选区划分?
  • 7.怎样进行选民登记?
  • 8.流动人口如何参选?
  • 9.如何提名、确定代表候选人?
  • 10.怎样进行投票选举?
  • 11.如何进行代表资格审查?
  • 12.代表的罢免及辞职、补选程序是怎样的?
  • 13.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大代表如何产生?
  • 14.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的代表如何产生?
  • 七、立法制度
  • 1.中国特色社会法律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哪几个层次构成?
  • 3.如何理解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哪些法律部门构成?
  •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是什么?
  • 6.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7.我国的立法体制是怎样的?
  • 8.国家立法权是如何界定的?
  • 9.全国人大的立法程序是怎样的?
  • 10.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程序是怎样的?
  • 11.哪些地方人大有立法权?
  • 12.如何在立法中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主导作用?
  • 13.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 14.法律解释的程序是怎样的?
  • 15.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是什么?
  • 16.法律规范之间冲突的裁决机制是什么?
  • 17.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是怎样的?
  • 八、人大监督制度
  • 1.人大监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 2.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 3.各级人大常委会怎样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
  • 4.人大常委会的财政经济监督有哪些内容?
  • 5.各级人大常委会怎样对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 6.各级人大常委会怎样选择执法检查的具体项目?
  • 7.怎样组织执法检查?
  • 8.执法检查结束后如何提出相关报告?
  • 9.什么是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 10.各级人大常委会还有哪些监督形式?
  • 九、人大代表制度
  • 1.人大代表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 2.我国人大代表与西方议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 3.人大代表如何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 4.人大代表如何处理好集体行使职权与发挥代表作用的关系?
  • 5.人大代表如何处理好行使职权与接受监督的关系?
  • 6.人大代表如何处理好执行代表职务与从事本职工作的关系?
  • 7.人大代表如何处理好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 8.宪法和法律为人大代表执行职务提供什么保障?
  • 十、议事制度
  • 1.什么是议事制度?
  •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有哪些会议形式?
  • 3.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如何产生,有哪些职权?
  • 4.哪些主体可以向全国人大会议提出议案?
  • 5.委员长会议主要行使哪些职权?
  • 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进行表决?
  • 7.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列入会议议程的法律草案如何审议?
  • 8.如何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质询案,对质询案的处理程序是什么?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