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南京大屠杀铁证回归南京全纪实。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留下来的外国友人,用手中的笔、相机、摄影机等,记录下日军的南京大屠杀暴行,掌握了把恶魔送上刑场的重要证据。其中,马吉牧师拍摄的16毫米胶片影像,以及拉贝记录的《拉贝日记》,是最为重要的史料文献,已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作者详细记录了各界爱国人士寻找马吉影片的艰辛过程。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为寻找南京大屠杀证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终在各方通力合作下,“37分钟”版马吉影片被成功追回。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本书全方位揭示了马吉影片的重要性,并将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暴行的真实情况公之于众。鲜活而深刻的描写,凝结着几代爱国人士的奋斗与奉献,蕴含着对和平的不倦追求。

目录

  • 版权信息
  • 彩插
  • 序 历史从未离开
  • 第一章 2017年,“37分钟”版马吉影片浮现
  • 黄昏的电话
  • 戴克牧师
  • 德国的南京人
  • 从《罗森报告》到福斯特书信
  • 戴克牧师的回忆,《拉贝日记》公开真相
  • 张纯如找到拉贝后人
  • 邵子平循迹追踪《拉贝日记》
  • 戴克力劝,促日记公开
  • 莱茵哈特夫人:打开日记所读到的都是流着的血
  • 纽约记者会向全世界公布《拉贝日记》
  • 还原真实历史
  • “37分钟”版马吉影片浮出水面
  • 南京只有“17分钟”版马吉影片
  • 凌晨,越洋电话追至纽约
  • 第二章 “联合会”寻证南京大屠杀
  • 反击日本新军国主义,唐德刚领衔“联合会”
  • 1991年7月2日,日媒寻获“鬼片”,曝光大屠杀
  • 《罗森报告》解密:“影片是令人震惊的时代文献”
  • 时隔半个世纪,“鬼片”复活
  • 沉睡影像苏醒,震撼日本媒体;寻获马吉影片,日媒火速播报
  • 中国人不忘自己的“火劫”
  • 美国记者会:“日本人擅长改写历史”
  • 石原妖言惑众,德丁亲身驳斥
  • “日本人擅长改写历史”
  • 留下第一手史料,戳破日本右翼谎言
  • 德丁访谈摘录:“日本人把杀中国士兵当游戏”
  • 1991年7月12日,“37分钟”版马吉影片首现纽约
  • 众筹广告集证,驳右翼谬言
  • 难寻旧时人,原来是近邻
  • 找到13卷屠杀现场原片
  • 日本记者也在美国寻“鬼片”
  • “37分钟”影像——日寇屠城铁证
  • 制三千套录影带寄送联合国,阻日本入安理会
  • 日军《七三一部队图片展》美国巡展
  • 第三章 2018年,“37分钟”版马吉影片重现纽约
  • 《58页手记》揭秘重新发现马吉影片全过程
  • 美国传信找到“37分钟”版“一寸盘”
  • “37分钟”版“一寸盘”引争端
  • “一寸盘”回归陷僵局
  • 在耶鲁神学院图书馆的新发现
  • 南京课题组远赴耶鲁,带回6个版本的马吉影片
  • 北京东长安饭店的惊喜
  • “联合会”捐赠“一寸盘”
  • “联合会”三任会长现南京
  • 新增屠城血证
  • “37分钟”现安全区外日军暴行更为丰富镜头
  • 首现多个东京审判检方证人和证据画面
  • 一栋房内13人,被日军杀了11人,许传音、马吉目击惨案现场
  • 女伤者巨大“V”形伤口证实其险遭斩首,威尔逊、麦卡伦同证
  • 硝烟弹痕,8秒展现战后上海四行仓库
  • 冲天烈焰焚烧250具遇难者棺木,淞沪会战惨烈再现
  • 新增影像案例对应马吉解说词,实证历史
  • 第四章 三部纪录片成就历史经典
  • “37分钟”版马吉影片首次展出
  • 《马吉的证言》传世
  • 用艺术铭记历史伤痕
  • 导演:看了原片,悲愤不能自持
  • 钱要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 日军出镜忏悔
  • 前情报员永富博道:必须向中国人民真诚地谢罪
  • 侵华日本老兵东史郎:“皇军决不关心人道”
  • 侵华日军老兵上羽武一郎:“现在我们懂得这些是暴行”
  • 东京之旅
  • 我的前半生
  • 赴日本拍摄《奉天皇之命》
  • “日本男孩3岁就被洗脑”
  • 《验证南京大屠杀》,日媒戳破右翼谎言
  • “鬼片”胶卷仍静静地转动着
  • 只身赴美寻找“马吉影片”
  • “我跑遍了整个日本,南京大屠杀完全没有被报道”
  • 多角度采访、考证,交叉印证历史
  • 南京实地考证
  • 第五章 “新的老南京人”
  • 他的烦恼
  • 《文汇报》的信任
  • 怀柔夜访
  •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来了重量级校友
  • 记者的古道热肠
  • 责任与担当
  • “从今天起,我就是‘南京大萝卜’了!”
  • 成为“南京好市民”
  • 暖心!《南京日报》记者助力办医保
  • 《大公报》连续三天整版报道
  • 捐出《58页手记》原件
  • “家乡人民感谢您!”
  • 成为“新的老南京人”
  • 走进历史现场
  • 徐慧红:我与邵老先生的三次见面
  • 章建新:我看到的邵先生:真实、正直、友善
  • 董铁农:邵老——眷念故土、追求正义
  • 赵旗:邵老先生印象
  • 陶涛:我眼中的邵子平
  • 黄在松:幸会邵子平老先生
  • 孙文:邵子平先生的南京养老待遇
  • 何进:追求正义的“南京好市民”
  • 讨个公道
  • 后记 让历史记住他们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