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5G国际标准细节技术全面解析,概念梳理、系统性总结。

内容简介

本从5G射频指标、物理层技术、MAC层/RLC层/PDCP层/SDAP层技术、RRC层技术和接入网接口、核心网,从9个方面介绍了5G国际标准的细节技术。此外,为了加深读者的理解,本书还大量采用了跨层整理和系统总结的手法,将各协议层过程和动作融会贯通,对LTE和5G的相关内容,以及容易混淆的近似概念进行了系统性的概括和整理,让笔者可以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5G。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编辑委员会
  • 本书技术编审
  • 致谢
  • 序1
  • 序2
  • 序3
  • 序4
  • 前言
  • 第1章 通信的演进与驱动力
  • 1.1 通信的前世今生
  • 1.1.1 古代通信:一切靠“吼”的时代
  • 1.1.2 近代通信:给通信插上“电”的翅膀
  • 1.1.3 “移动”给通信带来新生
  • 1.2 通信“进化论”
  • 1.2.1 通信技术“进化”的材料:基础科学的进步
  • 1.2.2 通信技术“进化”的温床:研究和标准化组织
  • 1.2.3 通信技术“进化”的方向和动力:不断涌现的用户需求
  • 1.3 新场景、新思维:5G新愿景
  • 1.3.1 5G三大典型应用场景
  • 1.3.2 5G关键性能指标
  • 1.3.3 5G标准化进程
  • 【系统观1】通信系统功能分解
  • 第2章 从LTE中领悟到的演进需求
  • 2.1 LTE系统标准化历史
  • 2.2 LTE网络架构
  • 2.2.1 LTE接入网、核心网网络架构与演进需求
  • 2.2.2 LTE协议栈架构
  • 2.3 LTE关键技术简述与演进需求
  • 2.3.1 LTE多址技术与演进需求
  • 2.3.2 LTE物理帧结构与演进需求
  • 2.3.3 LTE物理资源与演进需求
  • 2.3.4 LTE HARQ技术与演进需求
  • 2.4 LTE与5G NR的功能比较
  • 第3章 5G系统架构与特征
  • 3.1 宏观角度:5G核心网架构
  • 3.1.1 5G核心网概述
  • 3.1.2 5G核心网架构的“核心亮点”:基于服务的网络架构
  • 3.2 宏观角度:5G接入网架构
  • 3.2.1 5G接入网概述
  • 3.2.2 5G接入网架构的“核心亮点”:多连接
  • 3.3 微观角度:5G协议栈结构
  • 第4章 系统灵魂:RAN1物理层规范
  • 4.1 物理层标准进展与规范架构
  • 4.2 5G NR物理层传输资源结构
  • 4.2.1 时域资源:帧、时隙和OFDM符号
  • 4.2.2 频域资源:NR资源网格
  • 4.2.3 上下行资源配置
  • 4.2.4 BWP
  • 4.2.5 补充上行
  • 4.3 从开机到初始接入
  • 4.3.1 “小白”的行为:同步和系统信息块(SSB)接收
  • 4.3.2 额外信息接收
  • 4.3.3 连通控制面的“桥梁”:随机接入
  • 4.4 从业务触发到数据传输
  • 4.4.1 你在哪里:寻呼
  • 4.4.2 物理层下行控制信道(PDCCH)
  • 4.4.3 行动有章法:共享信道(PDSCH/PUSCH)
  • 4.4.4 上行控制信道(PUCCH)
  • 4.5 传输和移动性的保障:5G参考信号
  • 4.5.1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 4.5.2 解调参考信号(DMRS)
  • 4.5.3 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
  • 4.5.4 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
  • 4.6 应对高频之变:波束管理
  • 4.6.1 初始接入过程中的波束扫描和配对
  • 4.6.2 波束调整
  • 4.6.3 波束指示和TCI
  • 4.6.4 波束恢复
  • 第5章 系统大脑:RAN2接入网高层规范
  • 5.1 接入网高层标准进展与规范结构
  • 5.2 为空口“定制”的L2:MAC、RLC、PDCP和SDAP子层
  • 5.2.1 系统的“调度师”:MAC子层
  • 5.2.2 系统的“快递打包员”:RLC子层
  • 5.2.3 系统的“防火墙”:PDCP子层
  • 5.2.4 系统的“需求对接员”:SDAP子层
  • 5.3 系统的“大脑”:RRC层
  • 5.3.1 RRC概述
  • 5.3.2 小区特定(Cell-Specific)的初始配置:系统信息
  • 5.3.3 直接控制与性能优化:RRC流程与消息
  • 5.3.4 RRC非激活态
  • 5.3.5 移动性和连接管理的“起点”:测量管理
  • 5.3.6 无线链路监控(RLM)和无线链路失败(RLF)
  • 5.3.7 移动性管理:小区选择与重选
  • 5.3.8 移动性管理:切换
  • 5.3.9 UE能力信息
  • 第6章 从用户走向网络:RAN3 NG-RAN接口规范
  • 6.1 接入网与核心网的桥梁:NG接口
  • 6.1.1 NG接口概述
  • 6.1.2 重要的N2消息举例
  • 6.2 接入网内线:Xn接口
  • 6.2.1 Xn接口概述
  • 6.2.2 重要Xn消息举例
  • 6.3 5G新增接口:F1接口
  • 6.4 5G新增接口:E1接口
  • 第7章 业务创新“孵化器”:5G核心网规范
  • 7.1 核心网标准进展与规范结构
  • 7.2 系统的“多面手”:服务质量体系
  • 7.2.1 QoS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演变
  • 7.2.2 5GC QoS体系
  • 7.3.1 为何“切”
  • 7.3.2 如何“切”
  • 7.4 核心网的第一个动作:注册管理
  • 7.4.1 注册管理概况
  • 7.4.2 5GC注册流程
  • 7.5 5GC连接管理与接入控制
  • 7.5.1 连接管理
  • 7.5.2 网络接入控制
  • 7.6 按需定制:移动性管理功能
  • 7.6.2 为大数据而生:移动图案(Mobility Pattern)
  • 7.6.4 可达性管理
  • 7.7 会话管理功能
  • 7.7.1 会话管理概述
  • 7.7.2 5GC的会话管理关键特征
  • 7.7.3 5G会话管理过程
  • 7.8 5G和其他系统的互操作
  • 7.8.2 5G和LTE互操作
  • 附录 【系统观】全局整理
  • 附录A 5G“超能力”是如何炼成的:5G新功能与能力总结
  • 附录B 5G各类标识符
  • 附录C 5G重要概念整理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