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7.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36千字
字数
2016-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资本论》深入解析:内容体系、价值理论及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资本论》的写作背景、写作过程和内容体系,具体包括劳动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剩余价值生产和工资理论,资本积累、周转和循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生息资本理论和地租理论等等。本书编写中,力求超越专业门槛,使没有经济学背景的人士也能毫无障碍地理解马克思的理论体系,并了解其现实意义。
目录
- 封面
- 扉页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内容提要
- 序言
- 第一部分 总论
-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 二、马克思是如何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
- 三、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是怎样的
- 四、恩格斯是如何编辑、出版《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的
- 五、《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六、如何理解《资本论》所运用的方法和方法论
- 七、如何理解《资本论》的逻辑结构
- 八、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九、马克思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 十、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目的是什么
- 十一、如何结合《资本论》的主要内容理解它的研究对象
- 十二、如何全面地理解《资本论》的方法和方法论
- 十三、《资本论》的体系结构如何体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认识
- 十四、为什么说“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或减轻分娩的痛苦”
- 十五、为什么说“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 十六、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这一论点
- 十七、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关于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论
- 十八、《资本论》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是什么
- 十九、理解《资本论》所必须了解的一些基本概念与范畴
- 第二部分 《资本论》第一卷主要内容
- 一、《资本论》第一卷的研究对象——资本的生产过程
- 二、《资本论》第一卷的逻辑结构和主要理论
- 三、《资本论》第一卷内容介绍
- 为什么商品成为《资本论》的起点范畴
- 商品的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
- 为什么说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来源
- 如何理解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
-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什么属性?它们与商品的属性有什么关系
- 商品的社会属性怎样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 价值的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 马克思是如何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的
- 商品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和基本矛盾是什么
- 如何理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 货币的来源、本质和职能各是什么
- 货币流通量规律是什么
-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形式是什么?它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
-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是怎样论述价值规律的
- 什么是商品拜物教?产生商品拜物教的原因或根源是什么
-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所阐述的商品和货币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什么是资本总公式
-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什么
- 如何理解“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 如何理解马克思讲的“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这一论述
- 什么是劳动力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什么
- 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资本的前提
- 劳动力商品的交换有什么特殊性
- 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指什么
- 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在劳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 为什么说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 如何理解“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的表现”
- 什么叫西尼耳的“最后一小时”
- 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 为什么说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 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 工场手工业中的劳动和工具各有什么特点
- 什么是工场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 机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意义是什么?资本家使用机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管理的二重性
-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发展的两个阶段是什么
-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 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手段是什么
-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是怎样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动机、目的和剥削手段的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怎样获得了适应资本本性的物质技术基础的
- 如何理解劳动对资本从形式上的隶属到实际上的隶属的转化
- 劳动力价格与剩余价值量的关系是什么
- 计时工资的特点是什么
- 计件工资的特点是什么
- 什么是资本主义工资?它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 如何比较国民工资的差异
- 国际价值与价值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 如何理解社会再生产过程
- 什么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它呈现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哪些新特征
- 什么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为什么说它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
-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什么
- 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有哪些
-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内容及其在《资本论》中的地位和意义是什么
- 推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动因和机制是什么
- 马克思是怎样运用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
- 马克思是怎样运用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来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的
- 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 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及其实质是什么
- 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过程是怎样的
- 怎样从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来理解资本的本质
- 《资本论》第一卷是如何分析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的
- 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资本论》第一卷是如何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规律的
- 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资本论》第一卷是如何运用和展开劳动价值理论的
- 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内容是什么?《资本论》第一卷是如何运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
-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资本积累理论的关系是什么
- 资本积累理论的内容及其在《资本论》中的地位和意义是什么
-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什么
- 四、对《资本论》第一卷的总体理解
- 第三部分 《资本论》第二卷主要内容
- 一、《资本论》第二卷的研究对象——流通过程
- 二、《资本论》第二卷的逻辑结构和主要内容
- 三、马克思为什么要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的流通过程?他是怎样分析的
- 四、《资本论》第二卷内容介绍
- 马克思为什么要分析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 货币资本循环的特点是什么
- 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和采取的职能形式是什么
- 生产资本循环的特点是什么
- 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是什么
- 价值革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 个别资本连续循环的内在条件是什么
- 从个别资本的角度看,产业资本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 资本循环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如何理解资本的形态变化?保证产业资本连续运动的内在条件是什么
- 为什么说资本是一种运动,而不是静止物
- 资本周转与资本循环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 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什么
- 折旧有什么特点
- 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 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是什么
- 影响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是什么?加快资本周转的意义和途径是什么
- 资本运动速度与资本增殖程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单个资本运动和社会资本运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 斯密教条的错误是什么
- 马克思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的原理及其依据是什么
- 货币资本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说一定量的货币额包含着生产潜力
-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它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 社会总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条件是什么
- 五、如何从总体上理解《资本论》第二卷
- 六、《资本论》第二卷在《资本论》全书中的地位和意义是什么
- 第四部分 《资本论》第三卷主要内容
- 一、《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 二、《资本论》第三卷的逻辑结构和主要内容
- 三、《资本论》第三卷为什么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 四、《资本论》第三卷内容介绍
- 价值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是如何转化为它们的具体形式的
- 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 竞争的特点有哪些
- 马克思是如何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平均利润的
-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 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
- 商品的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关系是什么
-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马克思关于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业资本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作用是什么
- 商业资本是如何通过商业工人的劳动获得商业利润的
- 商业中的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来源是什么
- 商业资本的周转速度对商品的价格有什么影响
- 借贷资本是如何形成的?它的特点是什么?利息及其本质是什么
- 平均利润是怎样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
- 商业信用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 银行信用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 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
- 马克思是如何论述股份公司和经理问题的
- 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源泉和形式是什么
-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及其来源是什么
-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两权分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五、如何从总体上理解《资本论》第三卷
- 六、《资本论》的经济危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