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31千字
字数
2023-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详解“传播法”的内容,适应信息时代新传播生态及教学实践。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以宪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四大部门法为体例标准,主要内容包括:
传播权,传媒与司法;传媒准人与产权制度,传媒安全和经营的行政管理,传播内容的行政管理,传播职业的行政管理;传播侵权的归责、构成要件与责任,传播侵害个人信息权益与隐私权,传播侵害名誉权,传播侵害肖像权与姓名权,传播侵害死者人利益,传播侵害知识产权与其他财产权益;“传播犯罪”的制度原则及成立条件,侵害国家法益的传播犯罪,侵害社会法益的传插犯罪,侵害个体法益的传播犯罪。
作者从以往的“新闻传播法”扩展到“传播法”,包括“新闻传播法”不能涵盖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网络传播犯罪等内容,改变了目前国内相关教材研究对象和范畴局限于“新闻传播法”的情况,适应信息时代新传播生态及教学实践。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导论
- 一、我国传播法学研究的历史源流
- 二、传播法学体系建构:部门法为标准
- 三、传播法学的研究对象、任务
- 四、传播法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原则与规则
- 五、传播法学方法论
- 第一编宪制传播法
- 第一章 传播权及其规范
- 第一节 传播权
- 第二节 传播权的权能、依据及保护
- 第三节 传播权的限制
- 第二章 传媒与司法的关系
- 第一节 传媒与司法关系的理论
- 第二节 域外媒体与司法的关系
- 第三节 我国媒体与司法的关系
- 第二编行政传播法
- 第三章 行政传播法原则与行政合法、违法成立条件
- 第一节 行政传播法的原则
- 第二节 涉传播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与违法后果
- 第三节 传播行为行政违法的成立条件
- 第四章 传媒市场准入与相关产权制度
- 第一节 互联网传播服务市场准入及相关产权制度
- 第二节 传统媒体市场准入与产权制度
- 第三节 我国传媒市场准入与产权制度的特点
- 第五章 传媒安全与运营的行政规制
- 第一节 网络安全的行政规制
- 第二节 网络传播平台与技术服务的行政规制
- 第三节 网络传播产品服务的行政规制
- 第四节 出版物运营的行政规制
- 第五节 广播电视运营的行政规制
- 第六节 电影业运营的行政规制
- 第七节 传播型不正当竞争与垄断的行政规制
- 第六章 传播内容的行政规制
- 第一节 传播内容的原则性规制
- 第二节 涉密传播与政府信息传播的行政规制
- 第三节 网络煽动、网络谣言、网络滋事的行政规制
- 第四节 涉未成年人传播内容的行政规制
- 第五节 淫秽色情内容传播的行政规制
- 第六节 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行政规制
- 第七节 传播侵害著作权的行政规制
- 第七章 经济信息传播的行政规制
- 第一节 广告传播的一般规制
- 第二节 互联网和广播电视广告传播的规制
- 第三节 证券期货市场信息传播的行政规制
- 第八章 个人信息处理的行政规制
- 第一节 个人信息处理的原则
- 第二节 个人信息处理的规则
- 第三节 个人信息跨境提供的规制
- 第四节 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
- 第五节 个人信息处理的监管
- 第九章 传播职业的行政规制
- 第一节 传播职业资格的行政规制
- 第二节 港澳台常驻内地(大陆)新闻机构和记者的业务规制
- 第三节 外国常驻我国新闻机构和记者的业务规制
- 第三编民事传播法
- 第十章 传播侵权归责原则、责任要件及其证明
- 第一节 传播侵权:内涵、外延与特征
- 第二节 传播侵权归责原则
- 第三节 传播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及其证明
- 第四节 传播侵权责任的动态综合认定
- 第十一章 传播侵害个人信息权益
- 第一节 个人信息权益概述
- 第二节 个人信息权益的权能、民事属性及其与隐私权的关系
- 第三节 传播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方式、特征及民事救济
- 第十二章 传播侵害名誉权
- 第一节 名誉权概述
- 第二节 传播侵害名誉权的类型
- 第三节 传播侵害名誉权纠纷中的过错、违法要件及其证明
- 第四节 传播侵害名誉权诉讼中损害的证明及认定
- 第十三章 传播侵害隐私权
- 第一节 隐私权概述
- 第二节 传播侵害隐私权的类型、特征
- 第三节 私密信息侵害纠纷的法律适用
- 第十四章 传播侵害肖像权
- 第一节 肖像权概述
- 第二节 网络传播侵害肖像权
- 第三节 可识别性:肖像权扩张保护的标准
- 第十五章 传播侵害死者人格利益
- 第一节 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法理依据及意义
- 第二节 媒体传播侵权与我国死者人格利益保护制度的演进
- 第三节 特别保护:“英烈条款”中“公共利益”及其法律适用
- 第十六章 传播侵害著作权
- 第一节 著作权的客体与主体
- 第二节 著作权的权能(内容)
- 第三节 著作权及其相关权的限制
- 第四节 著作权侵权责任的认定及赔偿标准
- 第十七章 传播侵权责任方式与责任形态
- 第一节 传播侵权责任方式
- 第二节 传播侵权责任形态
- 第四编刑事传播法
- 第十八章 传播犯罪的制度原则及其成立条件
- 第一节 “传播犯罪”概念:内涵、外延与特征
- 第二节 传播犯罪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三节 传播犯罪的成立条件:三阶层犯罪论
- 第十九章 侵害国家法益的传播犯罪
- 第一节 侵害国家法益的煽动型传播犯罪
- 第二节 侵害国家法益的涉密传播犯罪
- 第三节 侵害国家法益的涉恐传播犯罪
- 第二十章 侵害社会法益的传播犯罪
- 第一节 妨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传播犯罪
- 第二节 扰乱社会秩序的传播犯罪
- 第三节 妨害司法秩序的传播犯罪
- 第四节 妨害伦理道德的传播犯罪
- 第二十一章 侵害个体法益的传播犯罪
- 第一节 侵害人身权益和民主权益的传播犯罪
- 第二节 侵犯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知识产权)的传播犯罪
- 第三节 侵害财产权益的传播犯罪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