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实践指导和研究支撑。

内容简介

本书从制造业品质革命的概念及发生机理出发,提出了制造业品质革命的内涵、特征及发生路径,总结梳理了国内外推进制造业品质革命的先进经验,构建了涵盖结构、质效、品牌三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从总体路径、不同区域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类型三个维度,提出了我国制造业品质革命的推进路径,绘制了推进我国制造业品质革命的战略路径图。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新型工业化丛书编委会
  • 序言
  • 前言
  • 第一章 制造业品质革命的概念解析
  • 一、品质革命的提出和历史沿革
  • 二、制造业品质革命的内涵和特征
  • (一)内涵
  • (二)特征
  • 三、我国推进制造业品质革命的迫切性及重要性
  • (一)制造业品质革命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 (二)制造业品质革命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产业基础
  • (三)制造业品质革命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经之路
  • (四)制造业品质革命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保障
  • 第二章 制造业品质革命的发生机理
  • 一、制造业品质革命的理论基础
  • (一)赶超理论
  • (二)产业结构理论
  • (三)质量理论
  • 二、制造业品质革命的发生路径
  • (一)创新驱动:以“技术爆炸”带动产业跨越式发展
  • (二)管理驱动:以组织变革引导和推动制造业品质革命
  • (三)需求驱动:以消费需求倒逼制造业品质升级
  • (四)文化驱动:以品质文化厚植制造业品质革命土壤
  • 第三章 典型国家制造业品质革命的经验借鉴
  • 一、德国:精益制造的国家品牌战略
  • (一)模仿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二)统一标准:保障制造业安全可靠
  • (三)交流推广:高质量打造“德国制造”
  • (四)双轨教育:适配多样性人才需求
  • 二、美国:构建创新驱动的制造体系
  • (一)政策创新:出台一系列延续性法规
  • (二)生产创新:优化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设计
  • (三)人才创新:重点培育质量管理型人才
  • 三、日本:注重精细化设计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
  • (一)优化设计:多种方式促进企业间协同制造
  • (二)精细化管理:深耕细分领域,占领产业链关键环节
  • (三)国际布局:积极建立产业链国际合作网络
  • 四、韩国:融合文化时尚元素
  • (一)文化立国:通过影视剧等强化对外文化输出
  • (二)产业聚焦:发展时尚服装等重点产业链集群
  • (三)人才培养:营造多样化引才用才社会环境
  • 五、以色列:塑造政学资企协同的创新生态
  • (一)扬长避短:发展优势产业
  • (二)完善结构:打造创新生态系统
  • (三)广纳资源:开放式吸收合作
  • 六、瑞士:工匠精神和科技强国战略
  • (一)工匠精神:筑牢高端制造业
  • (二)重视教育:职业教育高度发达
  • (三)扩张海外:布局全球供应链体系
  • 七、启示
  • (一)完善顶层设计,在延续性法规、人才教育、优势产业上发力
  • (二)强化创新驱动发展,重视标准引领和产业转化能力
  • (三)构建高质量制造业生态,推进管理、技术、产业布局等多方面工作
  • (四)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拓展海外市场空间
  • 第四章 我国推进制造业品质革命的基础条件
  • 一、我国制造业规模大且有韧性,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跃升阶段
  • (一)制造业规模大、门类齐全,全链制造、韧性强,部分重要领域全球领先
  • (二)虽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三阵列,但与第一、第二阵列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追赶步伐持续加快
  • (三)通过推进制造业品质革命有望跃升第二阵列
  • 二、我国制造业质量品牌建设持续推进,但在产品结构、质量效益、品牌价值方面仍需提升
  • (一)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但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亟待破解
  • (二)质量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但部分产品标准的质量安全要求与发达国家仍存差距
  • (三)制造业提质增效稳步发展,但质量效益仍是我国制造业的最大弱项
  • (四)自主品牌竞争力不断攀升,但品牌价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第五章 基本实现制造业品质革命的关键指标及标志
  • 一、基本实现制造业品质革命的关键指标
  • (一)结构优化指标的选取
  • (二)发展质效指标的选取
  • (三)品牌建设指标的选取
  • 二、我国当前制造业品质革命进程指数的测度
  • (一)制造业品质革命进程指数测度方法概述
  • (二)我国当前制造业品质革命进程指数
  • (三)我国当前制造业品质革命进程分析
  • 三、我国制造业品质革命推进阶段及标志
  • (一)起步阶段
  • (二)提升阶段
  • (三)跃升阶段
  • 第六章 我国制造业品质提升的实践探索
  • 一、强龙头型:上海制造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
  • (一)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增强以质量品牌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 (二)通过“工赋链主”,带动赋能全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
  • (三)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
  • 二、跨越型:浙江、广东、福建制造从低起点向高品质跨越
  • (一)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跨越,延伸制造业价值链
  • (二)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跨越,提升制造业质量优势
  • (三)从“贴牌生产”向“品牌培育”跨越,强化制造业品牌建设
  • 三、稳进型:山东、安徽制造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稳进
  • (一)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传统制造业提档升级
  • (二)推进制造模式变革,推动制造业实现提质增效
  • (三)坚持以品质树品牌,推动制造业产业链价值跃升
  • 四、我国制造业品质提升典型模式的启示
  • (一)构建以质量品牌为核心的竞争优势是典型地区提升制造业品质的共同特征
  • (二)创新引领、数字赋能、锚定全球是强龙头型地区制造业品质提升的重点
  • (三)价值链延伸、精品制造、品牌培育是跨越型地区制造业品质提升的核心
  • (四)动能转换、智改数转、品质品牌并行发展是稳进型地区制造业品质提升的关键
  • 第七章我国制造业品质革命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 一、高质量强品牌发展是制造业品质革命的突破重点
  • (一)研发创新投入需加强,产品科技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提高
  • (二)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矛盾需缓解,优质产品有效供给有待进一步加强
  • (三)品牌定位和价值评估体系需健全,国际影响力和占有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 二、我国制造业品质提升不平衡问题较突出
  • (一)区域间制造业品质提升水平差距较大
  • (二)行业间制造业品质提升程度参差不齐
  • 三、我国制造业品质提升动能有待提振
  • (一)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仍需完善,与实现制造业高端化转型的要求仍有相当差距
  • (二)全要素生产效率有待提高,数字赋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尚未全面铺开
  • (三)碳排放双控下传统能源资源优势有所弱化,制造业绿色化转型需求迫切
  • 第八章 我国制造业品质革命的推进路径
  • 一、总体推进路径
  •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 (二)总体推进路径
  • 二、不同区域和发展阶段的推进路径
  • (一)推进思路
  • (二)推进路径
  • 三、不同产业类型的推进路径
  • (一)推进思路
  • (二)推进路径
  • 第九章 推进我国制造业品质革命的保障措施
  • (一)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
  • (二)强化高素质人才支撑
  • (三)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 (四)完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
  • (五)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 (六)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 附录A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 附录B 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
  • 附录C 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