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术研究生命力,农事法研究会应着眼于实际问题。

内容简介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术研究的生命力,理论不与实践结合就如无源之水,也难以获得社会的认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不断突破原有的观念束缚和制度模式限制,创新发展的过程。不论是改革开放之初小岗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验还是今天农村社区化、村改居、集体资产的股份制,都是在没有法律规范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积极探索的过程。今天,我国正在实现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伴随着亿万人口的迁徙,我国正在经历着人口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的深刻变革。尤其是农村地区,随着土地资源的集中,人口的减少,集体经济的变迁,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摆在党和政府面前,有许多的矛盾和问题在理论上还有待梳理、在实践中亟待解决。因此农事法研究会的成立恰逢其时,以研究会为依托未来学术研究开展必须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成果,为党和政府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建议,为广大的农民和基层村社组织提供解决矛盾的方法。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丛书编委会
  • 前 言
  • 山东省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设
  • 一、引言
  • 二、山东省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设成效
  • (一)初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产权制度
  • (二)进一步建设完善国有建设用地市场
  • (三)探索建立集体建设用地市场
  • (四)探索创新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
  • (五)深化征地管理制度改革
  • (六)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缺乏法律依据
  • (二)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不清晰
  • (三)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不活跃
  • (四)配套措施不完善阻碍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 (五)现行征地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 (六)流转后监管缺失
  • 四、对策与建议
  • (一)完善土地产权制度
  • (二)建立统一的市场规则、标准和制度
  • (三)加强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四)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制度的宪法秩序约束
  • 一、宪法秩序作为建设用地市场制度的概念分析工具
  • (一)建设用地市场制度的市场制度属性
  • (二)宪法秩序为建设用地市场制度价值的技术配位规则
  • (三)建设用地市场制度的宪法救济:以宪法秩序的构成为角度
  • 二、宪法秩序论下建设用地市场制度相关问题分析
  • (一)建设用地市场制度构建中的宪法保障
  • (二)建设用地市场制度的宪法保护
  • (三)宪法经济秩序的要求
  • (四)建设用地市场制度的构建主义
  • 三、宪法秩序下建设用地市场制度构建
  • (一)建设用地市场制度如何入宪
  • (二)宪法秩序下建设用地宏观调控
  • (三)市场主体的权利和财产限制理论
  • (四)建设用地市场制度的程序正当观
  •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宅基地制度困境与出路
  • 一、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的现状与弊端
  • (一)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基本内容
  • (二)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的作用
  • 二、农村宅基地制度在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 (一)城镇化对农村宅基地的冲击
  • (二)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不足带来的问题
  • 三、农村宅基地制度完善的出路
  • (一)“双轨制”适应我国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
  • (二)“双轨制”保留了农村宅基地保障属性
  • 四、构建农村宅基地“双轨制”需确立的基本规则
  • (一)完善“一户一宅”规则
  • (二)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规则
  •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耕地保护协调问题研究
  • 一、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与耕地面积减少关联情况分析
  • (一)理论上的关联
  • (二)实际上的关联
  • 二、集体建设用地无序流转对耕地保护产生的消极影响
  • 三、集体建设用地有序流转对耕地保护的积极影响
  • 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耕地保护之间关系的协调
  • (一)在立法上明确规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为用益物权
  • (二)制定有关允许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专项法律法规
  • (三)完善现行的土地规划制度
  • (四)建立和完善土地确权登记制度
  • (五)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 (六)改革和完善现行土地征收制度
  •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若干问题的思考
  • 一、关于许多权利在确权登记颁证前就已经存在的问题
  • 二、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实际上的缺位问题
  • 三、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
  • 中国农村土地用益物权法律制度的改革
  • 一、新中国农村土地所有与用益物权制度的建立与变迁概况。
  • (一)建国初期农民土地所有制的确立(1949-1953)
  •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农村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1953 -1956)
  • (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集体经营制度的确立(1956-1978)
  • (四)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承包经营,多种用益物权制度建立(1978至今)
  • 二、中国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制度现况
  •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
  • (二)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
  • 三、中国农村土地用益物权制度的进一步变革和完善
  • (一)现行中国农村土地用益物权制度存在的弊端
  • (二)农村土地用益物权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的设想
  •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二次物权化
  •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次物权化进程及其得失
  •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次物权化的历史和逻辑起点——原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债权性
  •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次物权化的提出
  •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次物权化的目标
  •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次物权化的进路及成绩
  • (五)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次物权化的缺憾
  •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次物权化的必要性
  • (一)赋予农民权能完整的土地权利是域外各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
  • (二)离开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次物权化前提下推行承包土地流转是对农民利益的侵害
  • (三)未实现二次物权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能形成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且会衍生社会问题
  • (四)赋予农民二次物权化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在保障农民土地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奠定城市化健康推进的制度基础
  •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次物权化的制度变革进路与可行性
  •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次物权化的制度变革进路
  • (二)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利人处分权利的可行性探讨
  • (三)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利永久性的可行性探讨
  •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难以推行的原因分析
  •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难行的法律困境与实践现状
  •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难以推行的社会原因分析
  • (一)法律禁止并非民间抵押行为较少的主要原因
  • (二)经济状况的制约及人情的羁绊致使民间抵押难以形成
  •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难以推行的金融原因分析
  • (一)金融抵押有违“安全性”经营原则
  • (二)金融抵押有违“盈利性”经营原则
  • (三)金融抵押有违“流动性”经营原则
  • 四、结语
  • 土地承包经营权公示制度研究
  •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公示制度概述
  •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公示的含义及内容
  •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公示的价值判断
  •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设权公示
  • (一)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设权公示制度检讨
  •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设权公示立法应然模式选择
  •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变动公示
  • 社区股份合作组织的主体性困境与法律对策研究
  • 一、社区股份合作组织的产生背景与特点
  • 二、社区股份合作组织设立中的类别股份问题
  • 三、社区股份合作组织的主体之惑
  • (一)社区股份合作组织的公司化
  • (二)社区股份合作组织能否参照其他经营主体获得法人资格?
  • 四、社区股份合作组织改革所应坚持的方向
  • 台湾农业生技知识产权保护
  • 一、缘起
  • 二、法律上之专利权
  • (一)专利权的概念
  • (二)申请生物相关专利的条件
  • (三)农业相关发明专利之发明标的
  • 三、生物材料发明专利的寄存
  • (一)生物材料寄存之概念
  • (二)生物材料寄存之认定标准
  • (三)有关专利申请之生物材料寄存办法
  • (四)寄存生物材料之分让
  • (五)申请寄存程序
  • 四、植物品种权
  • (一)植物品种权概念界定及立法沿革
  • (二)品种权之申请流程
  • (三)品种权之权利内容
  • (四)品种权之义务与责任
  • (五)品种权与专利权的竞合
  • 五、两岸农技知识产权的合作与比较
  • (一)海峡两岸智慧财产权保护合作协议
  • (二)两岸法制差异举例
  • 保护农业大数据的政策法规研究
  • 一、农业大数据及政策法规概述
  • (一)农业大数据的内涵
  • (二)政策法规的内涵
  • 二、保护农业大数据的法规分析
  • (一)农业大数据的产权保护
  • (二)农业大数据的数据库保护
  • 三、保护农业大数据相关产业的政策分析
  • (一)美国的农业大数据相关产业政策
  • (二)日本的农业大数据相关产业政策
  • (三)我国农业大数据相关政策法规
  • 农业基础数据与产权归属
  • 一、农业基础数据概述
  • (一)农业基础数据的定义
  • (二)农业基础数据的价值
  • (三)农业基础数据的收集
  • (四)农业基础数据的挖掘与分析
  • (五)农业基础数据的发布
  • 二、农业基础数据的产权归属
  • (一)农业基础数据产权的归属
  • (二)农业基础数据产权功能
  • (三)对农业基础数据权的法律保护
  • 规范的财政分权:解决“土地财政”的关键
  • 一、财政分权的界定
  • 二、财政分权理论的梳理
  • 三、我国的财政分权模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四、我国财政分权模式的调整——解决“土地财政”的关键
  • 农村产权交易的法律制度障碍及对策研究
  • 一、农村产权分类及交易形式
  • (一)农村产权的含义及其分类
  • (二)农村产权的交易形式
  • 二、现行法律制度对农村产权交易的阻碍
  •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限制
  •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限制
  • (三)农村房屋所有权交易限制
  • (四)集体林权交易限制
  • (五)其他与土地相关的农村产权交易限制
  • 三、推进农村产权交易的对策建议
  • (一)加快立法和法律修订,破解法律障碍
  • (二)做好农村产权交易基础性工作
  • (三)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
  • (四)推进其他相关配套改革
  • 农村环境保护的制度困境与对策
  • 一、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
  • (一)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 (二)农村生态破坏问题
  • 二、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制度困境
  • (一)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 (二)执法体制机制有待健全
  • (三)农民环境权益保障制度有待明确
  • (四)污染治理制度执行有待加强
  • (五)生态保护制度有待改革
  • 三、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制度的对策
  • (一)完善制度体系
  • (二)健全执法体制机制
  • (三)通过立法明确农民环境权益保障制度
  • (四)严格执行污染治理制度
  • (五)改革农村生态保护制度
  •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缺陷及完善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征收条例》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一)《征收条例》适用范围狭窄
  • (二)《征收条例》征收客体单一
  • (三)《征收条例》征收补偿不合理
  • (四)法院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
  • 三、《征收条例》的完善建议
  • (一)建立强制售卖制度,解决非因公共利益需要而拆迁国有土地上房屋难题
  • (二)制定统一的《房屋征收与补偿法》
  • (三)将国有土地使用权纳入补偿范围
  • (四)强化司法强制搬迁执行能力
  • 农民问题与政治现代化
  • 一、戴高乐宪法
  • 二、小农经济
  • 三、法兰西帝国
  • 四、“袋装马铃薯”式社会
  • 城镇化模式的宏观思路
  • 一、问题及说明
  • 二、时代的困惑:小岗村与“明星村”
  • 三、研究进路:从小城镇到理想类型
  • (一)小城镇的发展脉络
  • (二)小城镇的概念还原
  • (三)小城镇与理想类型
  • 四、三管齐下:城镇化模式的三驾马车
  • (一)类型一:稳中求活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 (二)类型二:基于产业集群的城市化工业
  • (三)类型三:金融牵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 五、结语
  • “能人治理”下的村规民约的法律警示
  • 一、“能人治理”下的村规民约
  • 二、“人治”下的村规民约
  • 三、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对抗、博弈
  • 论农村留守儿童人权保障的缺失及法律救济
  • 一、我国留守儿童人权保障的缺陷
  • (一)家庭保护屏障的缺失
  • (二)学校保护的片面性
  • (三)法律救济的有限性
  • 二、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 (一)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迫切要求
  • (二)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 (三)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是确保和谐家庭的强烈要求
  • 三、构建完善的留守儿童人权保障机制
  • (一)设立检察官民事法律监督机制
  • (二)增设法律援助的事前预防机制
  • (三)加强公安机关行政保障机制
  • (四)完善刑事诉讼起诉前的司法救济
  • (五)实行农村社区联动保护机制
  • 四、结语
  • 论我国农村社区矫正模式的构建
  • 一、我国农村社区矫正的现状分析
  • (一)农村社区矫正的规范体系
  • (二)农村社区矫正的部门配合
  • (三)农村社区矫正的工作队伍
  • (四)农村社区矫正的基本内容
  • (五)农村社区矫正的经费保障
  • 二、我国开展农村社区矫正的优劣势分析
  • (一)我国农村社区矫正开展的优势
  • (二)农村社区矫正建设的不利因素
  • 三、完善农村社区矫正工作的相关建议
  • 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水基建内资BOT及其风险规治
  • 一、引言
  • 二、以往涉农水利基本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创新
  • (一)以往涉农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二)新型城镇化条件下创新农水基建投资机制的基本设想
  • 三、BOT投资模式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 (一)BOT投资模式
  • (二)国际投资新秩序下的BOT发展态势
  • (三)BOT在我国的立法和实践
  • 四、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引进BOT模式的法理分析
  • (一)内资BOT投资主体和范围问题
  • (二)引进BOT模式涉及的风险和救济问题
  • (三)BOT纠纷解决救济机制和社会稳定
  • 五、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内资BOT的风险识别和规治
  • (一)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内资BOT的合同风险和原因分析
  • (二)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内资BOT的风险规制
  • 六、BOT模式投资经济效益模型的建立和效益分析
  • (一)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内资BOT项目介绍
  • (二)BOT模式投资经济效益模型和分析
  • (三)后续问题——城镇化进程中普遍担忧的一个问题
  • UNIDROIT/FAO《订单农业法律指南》简介
  • 一、指南起草概况
  • 二、指南的导引部分
  • (一)指南的目的
  • (二)指南的核心关注点
  • (三)特别术语的界定
  • 三、指南的主要内容
  • (一)订单农业合同的当事人
  • (二)合同形式和成立
  • (三)当事人的义务
  • (四)不予履行的免责事由
  • (五)违约救济
  • (六)期间、终止和续约
  • (七)纠纷解决
  • 四、结语
  • 食品召回制度研究
  • 一、食品召回制度概述
  • (一)食品召回制度概念及实质
  • (二)建立完善食品召回制度的必要性
  • 二、我国的食品召回制度
  • (一)我国食品召回制度发展历程
  • (二)我国食品召回制度主要内容
  • 三、国外食品召回制度概述
  • (一)食品召回的法律依据健全
  • (二)食品召回的分级明确
  • (三)食品召回的监管部门职能清晰
  • (四)食品召回的实施程序完备
  • 四、问题与启示
  • (一)我国食品召回制度存在的问题
  • (二)如何建立完善的食品召回体系
  • 五、结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