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收录北大历代大师在国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立意明确,用典生动有趣,适于各个年龄、各个阶层的人士阅读。书中收集和整理了北京大学大师们的经典研究成果,从“史”“儒”“禅”“道”“法”“兵”“医”“易”“礼”“食”这10个方面来以一种通俗易懂的言语来剖析、解读传统国粹。

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国学常识,这是中国五千年人文智慧的趣味赏读。一书在手,就如走进北大课堂;一卷在握,就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尽收囊中。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1.“三皇五帝”真有其人吗?
  • 2.将皇帝称为“万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3.为什么汉朝分为“西汉”、“东汉”,宋朝却叫“北宋”、“南宋”?
  • 4.皇帝的坟墓从什么时候开始叫“陵”?
  • 5.“二十四史”指的是哪24部史书?
  • 6.“三通四史”从何而来?
  • 7.何谓“正史”与“野史”?
  • 8.什么是编年体史书?
  • 9.什么是纪传体史书?
  • 10.纪事本末体及其代表作
  • 11.国别体史书及其代表作
  • 12.《周书》是记载周朝的史书吗?
  • 13.改元和改朝换代的区别
  • 14.我国历史上一共有多少位皇帝?
  • 15.汉字是如何演化过来的?
  • 16.中国历史中朝代的排序
  • 17.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和最长的皇帝
  • 18.中华民族姓氏的起源
  • 19.《史记》为什么是二十四史之首?
  • 20.为什么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第二章 儒——“内圣外王、知行合一”的儒家思想
  • 1.儒家学说的三种主张——礼治、德治与人治
  • 2.什么是四书?什么是五经?
  • 3.什么是“内圣外王”学说
  • 4.什么是“中庸之道”?
  • 5.儒家思想中“德”和“智”是什么样的关系?
  • 6.“孝”和“悌”在儒家思想中的解读
  • 7.儒家的“忠君”思想是如何成为统治工具的?
  • 8.儒家关于“三戒”的智慧
  • 9.我国历史上对孔子的尊称
  • 10.古代的科举考试有没有年龄限制?
  • 11.国子监是什么样的办学机构?
  • 12.“孔门四科”包括哪四科?
  • 13.“孔门十哲”指的是哪十位贤哲?
  • 14.儒家的“孔门六艺”是哪六艺?
  • 15.儒家的自我修身方法是什么?
  • 16.汉武帝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7.历代君王为什么要到泰山进行“封禅大典”?
  • 18.儒家为什么提倡“知行合一”
  • 第三章 禅——佛法要义、释义人生的佛学思想
  • 1.“佛教四谛”指的是什么?
  • 2.佛教中的“大乘”与“小乘”有什么不同之处?
  • 3.“阿弥陀佛”的由来
  • 4.佛家有哪“三宝”?
  • 5.如何理解“无事不登三宝殿”?
  • 6.佛家为什么把世界分为大千世界和红尘世界?
  • 7.药师佛是何许“佛”也?
  • 8.什么是佛家的“十二因缘”?
  • 9.佛教中的“六道轮回”是哪“六道”?
  • 10.“八戒”是如何成为“佛教巨星”的?
  • 11.出家剃成光头的缘由是什么?
  • 12.为什么和尚头上会有戒疤?
  • 13.佛家弟子为什么“化缘”?
  • 14.和尚手里的念珠有何玄机?
  • 15.佛门中的“敲木鱼”是怎么来的?
  • 16.什么是佛学中的八正道?
  • 17.“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
  • 18.什么是“三法印”?
  • 19.佛教中为什么称死亡为“涅槃”?
  • 20.佛教的“三无漏学”指的是什么?
  • 第四章 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要义
  • 1.“道”在中国古代到底是什么意思?
  • 2.道家的“天人合一”传递出了哪些哲学含义?
  • 3.“庄周梦蝶”讲述了什么样的道家理论?
  • 4.道家为什么要讲“朝三暮四”?
  • 5.“祸福相倚”是道家的智慧传承吗?
  • 6.道家“无为之治”到底有什么寓意
  • 7.道教的戒律有哪些?
  • 8.道教为什么提出“我命在我,不在于天”?
  • 9.道家修行真的能够长生不老吗?
  • 10.什么是“黄老之学”?
  • 11.道教的“洞天福地”都有哪些?
  • 12.道教是如何定义“道士”的?
  • 13.古代的道士真的会“炼丹术”吗?
  • 14.为什么道教把死亡称为“羽化”?
  • 第五章 法——以法为教的法家思想
  • 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刑法出自哪部著作?
  • 2.禹刑为什么被称为五刑之始?
  • 3.“刑”、“罚”分别是什么意思?
  • 4.我国古代对抢劫犯有怎样的惩罚?
  • 5.谁是我国古代受刑最为残酷的人?
  • 6.古代行刑为什么要在秋后并且是在午时三刻?
  • 7.历史上真有丹书铁券和免死金牌吗?
  • 8.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 9.古人也有维权意识吗?
  • 10.什么是“五听”断案法?
  • 11.“监”和“狱”有什么不同?
  • 12.“监狱”是怎样产生的?
  • 13.中国古代有哪些残酷刑罚?
  • 14.杖刑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 15.古代有哪些刑罚专门针对女性?
  • 16.“浸猪笼”用于惩罚什么罪行?
  • 17.一条鞭法对社会进程的推进
  • 18.《天朝田亩制度》有哪些积极的法学思想?
  • 19.最早学习西方体制的《资政新篇》
  • 20.结束君主集权统治的“三民主义”
  • 第六章 兵——上兵伐谋、居安思危的兵家谋略
  • 1.《孙子兵法》是怎样成书的?
  • 2.《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有哪些区别?
  • 3.《孙子兵法》为什么会被尊为“兵经”?
  • 4.古代的“三军”都指哪些军队?
  • 5.军机处为何被称为清王朝的“内阁”?
  • 6.“杯酒释兵权”是怎么回事?
  • 7.古人都有“重文轻武”的思想吗?
  • 8.军鸽的使用在我国历史上有怎样的记载?
  • 9.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娘子军?
  • 10.古代骑兵是怎样发展过来的?
  • 第七章 医——从生命真谛中看中医的高度
  • 1.中医为什么讲阴阳五行?
  • 2.中医为什么被称为“岐黄之术”?
  • 3.古人为什么用“大夫”、“郎中”来称呼医生?
  • 4.古代的药铺是什么样子的?
  • 5.什么是“四诊八纲”?
  • 6.中医七大流派都有哪些?
  • 7.什么是“奇经八脉”?
  • 8.什么是脉象学?
  • 9.什么是藏象学说?
  • 10.什么是经络学说?
  • 11.什么是运气学说?
  • 12.“四诊法”是谁总结出来的?
  • 13.《金匮要略方论》为什么被医家誉为“方书之祖”?
  • 14.乾隆钦定《医宗金鉴》是部什么样的著作?
  • 15.古人为什么要把行医说成是“悬壶济世”?
  • 第八章 易——大易思维中的周易智慧
  • 1.易学的卦象是怎样产生的?
  • 2.什么是“六十四卦”?
  • 3.《易经》有哪“十翼”之说?
  • 4.什么是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 5.什么是“河图”、“洛书”?
  • 6.何为“九宫”?
  • 7.何为《三易》?
  • 8.奇门遁甲有什么奥秘?
  • 9.古人为什么重视《易经》中的筮法?
  • 10.古代人是如何用《易经》来预测吉凶的?
  • 第九章 礼——仁义礼智信背后的国学含义
  • 1.古代官场中的“夺情”和“丁忧”制度
  •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指的是什么?
  • 3.“礼”是古人安身立命和齐家治国的根本吗?
  • 4.为什么说“孝”是传统文化之根?
  • 5.“三纲五常”对我国古代专制社会的影响
  • 6.为什么说“三从四德”是对妇女的压制?
  • 7.古人讲的五礼是什么?
  • 8.“长跪”为什么不是长时间地跪?
  • 9.古人是如何尊称别人、谦称自己的?
  • 10.避讳有什么样的渊源?
  • 11.为什么说谥号是对死者的“盖棺定论”?
  • 12.端午节是怎样驱除“五毒”的?
  • 13.中元节为何被称为“鬼节”?
  • 14.古人为何称妻子的父亲为“泰山”?
  • 第十章 食——饮食文化中蕴涵的国学智慧
  • 1.古人饮食文化中有哪八个境界?
  • 2.中国有哪八大饮食派系?
  • 3.为什么人们在“寒食节”这一天都不生火做饭?
  • 4.“满汉全席”都有哪些讲究?
  • 5.茶叶有哪些种类?
  • 6.古人饮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 7.中国十大名茶指哪些茶?
  • 8.火锅在历朝历代是怎样演变的?
  • 9.古人都吃哪些蔬菜?
  • 10.我国传统的农作物有哪些?
  • 11.古人吃饭也奉行一日三餐原则吗?
  • 12.古人是怎样清洁口腔的?
  • 13.古人都用什么样的食器?
  • 14.《食经》是怎样成书的?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紫云文心

北京紫云文心图书有限公司是一家优秀的图书策划和发行公司,公司以经济管理、成功励志、文化历史等为主要出版方向,兼引进版权、挖掘原创和原版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