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梳理基金治理的核心逻辑,建立基金治理的框架体系。

内容简介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金融环境处于深刻变化的关键十字路口,直接融资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为此建立一个好的买方机制,即加强基金治理。

本书以此为立意,以国际证监会组织历年发布的、与基金有关的各份最终报告和相应的国际实践为参照,结合有关学术论点,聚焦基金治理的核心逻辑和具体细节,对中国实践中的基金组织形式;基金托管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核心权利;信义义务;基金管理职能外包;基金交易、估值、收费、信披、赎回、终止等主要运营环节;基金管理人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等问题进行了梳理,构建了基金治理的总体框架,并认为我国基金治理的“四梁八柱”在监管层面已经建立。

具体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对照执行并取得长线资金的青睐;具体的机构投资者也应对我国基金治理的整体制度环境给予更多信任。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语
  • 完善基金治理 参与打造世界级的资产管理行业 (代序)
  • 前言
  • 第一篇 总论
  • 一、 直接融资与基金治理
  • (一)直接融资的时代重要性
  • (二)直接融资及其金融中介
  • (三)“基金治理”的语境
  • (四)本书的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六)本书的结构
  • 二、 基金治理的概念及体系
  • (一)什么是基金治理
  • (二)基金治理的体系
  • (三)基金治理与基金监管的关系
  • 三、 基金治理与IOSCO模范道德准则
  • (一)引子
  • (二)IOSCO模范道德准则
  • 第二篇 基金的组织形式、治理架构与信义义务
  • 一、 基金的组织形式与治理架构
  • (一)契约型基金与公司型基金的治理架构
  • (二)契约型基金与公司型基金的实质比较
  • (三)独立性
  • 二、 基金的托管和托管人
  • (一)托管的含义
  • (二)托管人的核心职责
  • (三)基金托管人的选任
  • (四)基金托管人的责任
  • (五)展望
  • 三、 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核心权利
  • (一)股东积极主义?
  • (二)权利层次与核心权利
  • (三)刺破“基金”面纱
  • 四、 信义义务是基金治理的灵魂
  • (一)信义关系和信义义务
  • (二)信义义务的功能
  • (三)信义义务与诚实信用原则
  • (四)承担信义义务的主体
  • 五、 信义义务中的忠实义务
  • (一)忠实义务的内涵
  • (二)利益冲突的模型
  • (三)利益冲突的防范
  • (四)余论
  • 六、 信义义务中的谨慎义务
  • (一)概述
  • (二)谨慎的标准
  • (三)谨慎义务的审查
  • (四)余论
  • 七、 从谨慎义务看基金管理相关职能的外包
  • (一)什么职能可以外包
  • (二)对承包方的遴选
  • (三)对承包方的持续监控
  • (四)基金管理人对外包的责任
  • (五)余论
  • 第三篇 基金运作中的治理细节
  • 一、 基金交易
  • (一)交易最佳执行
  • (二)交易成本及其计量和披露
  • (三)对软回佣的规制
  • (四)评论与建议
  • 二、 基金估值
  • (一)为什么估值对治理重要
  • (二)IOSCO推荐的基金估值原则
  • (三)摆动估值及侧袋估值
  • (四)我国实践及评论
  • 三、 基金收费
  • (一)国际良好实践
  • (二)收费合理性的判断标准
  • (三)评论
  • 附录:系列会计法和均衡调整法举例
  • 四、 基金信息披露
  • (一)信息披露的基金治理意义
  • (二)信息披露应达到的标准
  • (三)基金销售时的信息披露
  • (四)基金业绩的信息披露
  • (五)我国实践及评论
  • 五、 基金赎回
  • (一)概述
  • (二)IOSCO推荐的原则
  • (三)我国实践及评论
  • 六、 基金终止
  • (一)国际良好实践
  • (二)我国的实践及评论
  • 第四篇 基金管理人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
  • 一、 基金管理人的内部治理概述
  • (一)基金管理人的组织形式和治理
  • (二)基金管理人内部治理的主要范畴
  • (三)基金管理人内部治理的主要抓手
  • 二、 合规管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展开
  • (一)合规管理的框架
  • (二)风险管理的框架
  • (三)内部控制的范畴
  • 附录:基金面对的主要风险
  • 三、 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系统性风险管理
  • (一)IOSCO推荐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 (二)IOSCO推荐的系统性风险管理
  • 四、 信息技术建设与信息网络安全
  • (一)信息技术建设与信息网络安全的基金治理意义
  • (二)信息技术治理的组织架构
  • (三)信息网络安全的概念与应对框架
  • (四)信息网络安全的具体应对手段
  • (五)余论
  • 五、 持续经营计划(应急计划)
  • (一)持续经营计划的实体内容
  • (二)与持续经营计划有关的管理机制
  • (三)我国实践及评论
  • 六、 基金管理人的外部治理
  • (一)基金管理人之间的市场竞争
  • (二)对基金和基金管理人的评价
  • (三)基金管理人的声誉机制
  • 附录:基金管理人评价框架
  • 第五篇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