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4千字
字数
2024-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中山大学法学院创办。
内容简介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为中山大学法学院创办于1999年的学术集刊,每年出版一卷两辑,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本辑以“历史与当下:刑事法的转向”为主题,包括相关成果5篇,分别为梁凌韬关于不作为紧急避险的教义学分析,方子轩关于注意要求与过失不法的研究,杨智博就实行着手的判断标准与罪刑法定原则关系的探讨,牟军对改革开放以来贪腐案件刑事审判形态的回顾,以及约翰·朗本关于普通法中反对自我归罪特免权的历史起源的经典研究。
主题论文以外,“法社会学研究”栏目推出2篇作品,分别为段知壮、董禧润、郑睿对“虚拟恋人”服务的法律分析,以及龙峰对外嫁女分户补偿利益冲突的讨论。“执行研究”栏目刊载民事执行程序研究2篇,即华蕴志关于执行中以物抵债司法审查的讨论,陈衍桥对执行不能认定标准的重构。
本期“评论”栏目收录了3篇作品,包括王荣余关于制度法理论的后实证主义转向的梳理,王子潇关于清代“抢夺洋药例”的札记,以及薛前强、陈琴就SPAC上市模式法律规制的评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卷首语
- ·主题研讨:历史与当下:刑事法的转向·
- 不作为紧急避险的教义学展开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过往非独立教义解决途径的审视
- 三 不作为紧急避险独立教义的证立
- 四 “救援利益冲突”的教义学展开
- 五 “作为义务与不作为义务冲突”的教义学展开
- 结语
- 注意要求与过失不法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注意要求的规范性质
- 三 过失犯罪的不法构造
- 四 违反注意要求的正当化
- 结语
- 实行着手的判断标准与罪刑法定原则关系之探究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两对基本关系的厘清
- 三 其他着手学说契合罪刑法定的主要理据及其反思
- 四 其他着手学说未必违反罪刑法定的证成
- 贪腐案件刑事审判形态的历史演进及其走向
- 一 贪腐案件审判的初始面相:刚性政治指导之下的审判
- 二 贪腐案件审判的司法转型:初步法治主导形态的形成
- 三 当代贪腐案件审判:务实的司法策略与内在法治化形态的确立
- 四 以政治指导为核心的贪腐案件审判运行模式的初步总结
- 五 贪腐案件刑事审判法治化建设的未来走向
- 结语
- 普通法中反对自我归罪特免权的历史起源
- 引言
- 一 “被告人发言”审判
- 二 重新审视一种陷入困境的历史研究
- 结语
- ·法社会学研究·
- “爱情买卖”
- 一 研究综述与分析框架
- 二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于“虚拟恋人”服务的适用性
- 三 “虚拟恋人”实践当中的“合意”内容及认定障碍
- 四 “虚拟恋人”服务中可能出现的侵权伤害
- 结语
- 民间、国家及资格:外嫁女分户补偿的利益冲突与规制进路
- 一 “一户一宅”:“民间—国家”视野下的分户认定
- 二 二元属性:外嫁女分户认定的基本框架与异变形态
- 三 隐秘危害:不合理认定结果与农村社会治理风险
- 四 上下共治:扭转土地财政收益最大化的行为模式
- 结语
- ·执行研究·
- 虚实之间:执行中以物抵债司法审查的现实悖反
- 一 虚置的规范:实践中的以物抵债司法审查
- 二 犹疑的理论:执行审查的前提证成
- 三 应然的价值:以物抵债司法审查的功能定位
- 四 具象的表达:以物抵债审查规则的立法论
- 执行不能认定标准的重构
- 一 问题的提出:执行不能财产标准与履行能力标准的统一与分离
- 二 “无财产可供执行”标准的运行逻辑及适用困境
- 三 我国执行不能认定标准的出路:“无履行能力”
- 结语
- ·评论·
- 制度法理论的后实证主义转向:因何发生?能否成立?
- 引论
- 一 从“制度性事实”到“超越制度性事实”:转向的萌动
- 二 法律作为制度性规范秩序: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再厘定
- 三 斯密式定言命令:为后实证主义奠基
- 四 后实证主义能否成立:批评与回应
- 五 一个补证:“后实证主义”是一种自然法理论?
- 结语
- 清代“抢夺洋药例”发微
- 一 例义试析
- 二 从“抢夺洋药案”管窥“抢夺洋药例”
- 三 余论
- SPAC上市模式的法律规制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SPAC造壳上市模式的缘起、式微与复兴
- 三 SPAC造壳上市的制度结构与特性探微
- 四 SPAC制度中的多重风险与规制策略
- 五 借鉴与启示:中国公司反向造壳上市何以可能?
- 稿约
- 附:《中山大学法律评论》注释体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