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农村调查》是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调查成果,通过对河北铺村和夏侯村两个村庄的农户进行为期2-3个月的驻村调查,搜集大量第一手文献、访谈等资料而撰写而成,以1949年之前的村庄形态为主,覆盖两个村庄的形态和实态,包括村庄由来、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治理等方面,真实梳理了两个村庄的历史和发展过程,是一项抢救历史的文献工程。

内容简介

本卷收录了两个村庄的调查报告:一是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唐邱乡双井村,二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南牛乡牛家庄村。前者属于井灌区村庄,后者属于平原紧凑型村庄。两份报告均从村庄由来、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治理六方面,对村庄的传统形态进行深描,兼涉其历史变迁与现状,为深入了解黄河区域村户社会的底色与特质提供了翔实的一手资料。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凡例
  • 村庄类分序 质性研究视角下农村区域性村庄分类
  • 一、“因地”与“分类”:质性研究方法
  • 二、“分”与“合”:维度与条件
  • 三、作为农村研究对象的区域
  • 四、作为农村研究对象的村庄
  • 五、作为农村研究对象的区域性村庄分类
  • “户落”整合:井灌区村庄的社会联结与治理——黄河区域双井村调查
  • 第一章 双井村的由来与演变
  • 第一节 村庄的形成
  • 一、村名与村庄
  • 二、村民与村庄
  • 三、姓氏与村落
  • 第二节 村庄建制沿革
  • 一、郡县制前后的境域建制
  • 二、民国时期的村落建制
  • 三、1949年以后的村落建制
  • 第三节 村庄当下概况
  • 第二章 双井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 第一节 自然地理
  • 一、村落坡降地貌
  • 二、村落气候条件
  • 三、村落土壤特征
  • 四、资源要素与生产生活
  • 五、村落交通状况
  • 第二节 干旱与水利
  • 一、干旱社会
  • 二、水井与水利
  • 三、旱井灌溉与生产
  • 四、水患与村庄灾变
  • 五、人与干旱、水利的关系
  • 第三节 平原与麦作
  • 一、田块分布
  • 二、田块边界
  • 三、田块距离
  • 四、田块耕作
  • 五、麦作关系
  • 第四节 集居与空间
  • 一、村落民居概况
  • 二、民居空间关系
  • 三、神居空间关系
  • 四、祖居空间关系
  • 五、市场空间关系
  • 六、公共空间关系
  • 七、村落空间结构关系
  • 第五节 双井村自然变迁与实态
  • 一、1949年以后的自然状况变迁与实态
  • 二、自然灾害的治理变迁与实态
  • 三、地震灾难与空间布局变革
  • 第三章 双井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 第一节 人与土地及其生产能力
  • 一、人与土地的关系
  • 二、人与生产能力的关系
  • 三、生产工具关系
  • 第二节 产权与产权关系
  • 一、土地产权概况
  • 二、土地买卖关系
  • 三、土地租佃关系
  • 四、土地典当关系
  • 五、土地置换关系
  • 第三节 经营与经营关系
  • 一、经营单位
  • 二、分工经营
  • 三、合作经营
  • 四、雇工经营
  • 第四节 交换与交换关系
  • 一、村落市场概况
  • 二、村内交换
  • 三、村外交换
  • 四、村民私下的交换关系
  • 第五节 分配与分配关系
  • 一、分配单位
  • 二、分配决策
  • 三、分配内容
  • 四、分配关系
  • 第六节 消费与消费关系
  • 一、消费单位
  • 二、消费决策
  • 三、消费内容
  • 四、消费关系
  • 第七节 继承与继承关系
  • 一、财产继承权
  • 二、继承内容
  • 三、继承关系
  • 第八节 双井村经济变迁与实态
  • 一、1949年后的村落经济变迁
  • 二、村落经济实况
  • 第四章 双井村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 第一节 血缘与血缘关系
  • 一、血缘主体
  • 二、血缘关系
  • 第二节 地缘与地缘关系
  • 一、地缘主体
  • 二、地缘关系
  • 第三节 业缘与业缘关系
  • 一、业缘主体
  • 二、业缘关系
  • 第四节 信缘与信缘关系
  • 一、信缘主体
  • 二、信缘关系
  • 第五节 交往与交往关系
  • 一、交往活动
  • 二、交往关系
  • 第六节 流动与流动关系
  • 一、流动概况
  • 二、流动关系
  • 第七节 分化与群体关系
  • 一、社会分化
  • 二、群体关系
  • 第八节 冲突与冲突关系
  • 一、冲突类型
  • 二、冲突关系
  • 第九节 保护与保护关系
  • 一、保护主体
  • 二、保护关系
  • 第十节 双井村社会变迁与实态
  • 一、村落的社会变迁
  • 二、村落社会实况
  • 第五章 双井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 第一节 崇拜与崇拜关系
  • 一、祖先崇拜
  • 二、崇拜关系
  • 第二节 信仰与信仰关系
  • 一、信仰对象
  • 二、信仰关系
  • 第三节 思维与思维关系
  • 一、思维活动
  • 二、思维关系
  • 第四节 态度与态度关系
  • 一、生育态度
  • 二、生产态度
  • 三、生活态度
  • 第五节 习俗与习俗关系
  • 一、婚姻习俗及关系
  • 二、丧葬习俗及关系
  • 三、节庆习俗及关系
  • 第六节 规训与规训关系
  • 一、规训主体
  • 二、规训关系
  • 第七节 文娱与文娱关系
  • 一、文娱活动
  • 二、文娱关系
  • 第八节 双井村文化变迁与实态
  • 一、1949年以后村落文化变迁
  • 二、村落文化实态
  • 第六章 双井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 第一节 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政权治理
  • 二、政权治理关系
  • 第二节 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村落治理
  • 二、村落治理关系
  • 第三节 家户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家户治理
  • 二、家户治理关系
  • 第四节 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亲族治理
  • 二、亲族治理关系
  • 第五节 信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信缘治理
  • 二、信缘治理关系
  • 第六节 双井村治理变迁与实态
  • 一、1949年后的村落治理变迁
  • 二、当下的村落治理状况
  • 附录一 双井村调查小记
  • 附录二 双井村调查日记(节选)
  • 环井而治:平原紧凑型村庄的秩序与权力——黄河区域牛家庄村调查
  • 第一章 牛家庄的由来与演变
  • 第一节 村庄的形成
  • 一、村落的形成
  • 二、村名的由来
  • 第二节 村庄建制
  • 一、1949年以前的村庄建制
  • 二、1949年以后的村庄建制
  • 第三节 村庄当下概况
  • 一、人口概况
  • 二、交通概况
  • 三、经济概况
  • 四、文化概况
  • 第二章 牛家庄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 第一节 自然地理
  • 一、气候特征
  • 二、平原地形
  • 三、土壤特征
  • 四、自然资源
  • 五、巷道纵横,大路直达
  • 第二节 干旱与水利
  • 一、干旱情况
  • 二、干旱与农民活动
  • 三、水患与救灾
  • 第三节 平原与麦作
  • 一、田块分布
  • 二、田块边界
  • 三、田块耕作
  • 第四节 集聚与空间
  • 一、空间格局概况
  • 二、民居与村庄
  • 三、神居与村庄
  • 四、公共空间与村庄
  • 五、空间关系
  • 第五节 牛家庄村自然变迁与实态
  • 一、灌溉改良
  • 二、居住变化
  • 三、交通变革
  • 第三章 牛家庄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 第一节 人与土地及其生产能力
  • 一、人与土地的关系
  • 二、人与生产能力的关系
  • 第二节 产权与产权关系
  • 一、土地性质
  • 二、土地买卖及关系
  • 三、土地租佃及关系
  • 四、典地及关系
  • 五、土地置换及关系
  • 第三节 经营与经营关系
  • 一、经营主体
  • 二、合作与经营关系
  • 三、雇佣与经营关系
  • 第四节 交换与交换关系
  • 一、茶馆和饭馆及其关系
  • 二、集市交易及其关系
  • 三、流动商贩及其关系
  • 四、村落借贷及其关系
  • 第五节 分配与分配关系
  • 一、分配单元
  • 二、分配内容
  • 三、分配次序
  • 四、分配结果
  • 第六节 消费与消费关系
  • 一、消费权主体
  • 二、消费内容
  • 三、家庭内部消费关系
  • 四、家庭外部消费关系
  • 第七节 继承与继承关系
  • 一、继承权
  • 二、继承物
  • 三、继承程序
  • 四、继承关系
  • 第八节 牛家庄村经济变迁
  • 一、1949年前传统经济形态状况
  • 二、1949年后传统经济形态变迁
  • 第九节 牛家庄村经济实态
  • 一、产业
  • 二、交换与消费
  • 三、分配
  • 第四章 牛家庄村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 第一节 血缘与血缘关系
  • 一、血缘主体
  • 二、血缘关系
  • 第二节 地缘与地缘关系
  • 一、地缘主体
  • 二、维系地缘关系的活动
  • 第三节 业缘与业缘关系
  • 一、集市经纪及其关系
  • 二、集市管理
  • 第四节 信缘与信缘关系
  • 一、龙王的信仰及关系
  • 二、基督教的信仰及关系
  • 三、伊斯兰教的信仰及其关系
  • 第五节 交往与交往关系
  • 一、家庭内部交往及关系
  • 二、亲戚交往及关系
  • 三、村内交往及关系
  • 四、村外交往及关系
  • 第六节 流动与流动关系
  • 一、土地与流动关系
  • 二、高利贷与流动
  • 三、当兵与流动
  • 四、日军侵略与流动
  • 第七节 分化与群体关系
  • 一、财富分化及其关系
  • 二、职业分化及其关系
  • 三、血缘分化及其关系
  • 四、权力分化及其关系
  • 第八节 冲突与冲突关系
  • 一、家庭内部冲突
  • 二、村民之间的冲突
  • 三、村民与外村之间的冲突
  • 四、村民与外国人及其代理人的冲突
  • 第九节 保护与保护关系
  • 一、家庭保护
  • 二、亲戚保护
  • 三、邻居保护
  • 四、村落保护
  • 第十节 牛家庄村社会变迁
  • 一、1949年以前的村庄社会形态
  • 二、1949年以后的村庄社会形态变迁
  • 第十一节 牛家庄村社会实态
  • 一、血缘关系
  • 二、地缘关系
  • 三、社会分化
  • 四、社会保障
  • 五、社会流动
  • 六、社会冲突
  • 七、社会保护
  • 第五章 牛家庄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 第一节 崇拜与崇拜关系
  • 一、祠堂及其崇拜关系
  • 二、祖坟和族田及其崇拜关系
  • 三、族谱及其崇拜关系
  • 四、祭祖及其崇拜关系
  • 五、孝道及其崇拜关系
  • 第二节 信仰与信仰关系
  • 一、寺庙神及其信仰关系
  • 二、家神及其信仰关系
  • 三、鬼怪及其信仰关系
  • 第三节 思维与思维关系
  • 一、经验思维
  • 二、务实思维
  • 三、循环思维
  • 四、中庸思维
  • 五、平均思维
  • 第四节 态度与态度关系
  • 一、生育态度及其关系
  • 二、生产态度及其关系
  • 三、生活态度及其关系
  • 四、社会态度及其关系
  • 五、政治态度及其关系
  • 六、人生态度及其关系
  • 第五节 习俗与习俗关系
  • 一、婚姻习俗及关系
  • 二、丧葬习俗与关系
  • 三、节庆习俗及关系
  • 四、日常习俗及关系
  • 第六节 规训与规训关系
  • 一、家庭教育及其关系
  • 二、族内教化及其关系
  • 三、学校教育及其关系
  • 第七节 文娱与文娱关系
  • 一、看戏及其关系
  • 二、打牌及其关系
  • 第八节 牛家庄村文化变迁
  • 一、1949年以前的村落文化形态
  • 二、1949年以后的村落文化形态变迁
  • 第九节 牛家庄村文化实态
  • 一、信仰和崇拜
  • 二、文化习俗
  • 三、文化教育
  • 四、文化娱乐
  • 第六章 牛家庄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 第一节 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政权治理概况
  • 二、政权治理主体及其关系
  • 三、政权治理内容
  • 四、政权治理方式
  • 五、政权治理关系
  • 第二节 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村落治理主体
  • 二、村落治理内容
  • 三、村落治理方式
  • 四、村落治理关系
  • 第三节 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亲族治理主体
  • 二、亲族治理内容
  • 三、亲族治理过程
  • 四、亲族治理关系
  • 第四节 家户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家户治理单元
  • 二、家户治理主体
  • 三、家户治理内容
  • 四、家户治理规则
  • 五、家户治理关系
  • 第五节 信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好好道及其治理关系
  • 二、香道及其治理关系
  • 三、信缘组织与民众
  • 第六节 业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 一、武校及其关系
  • 二、果木会及其关系
  • 第七节 牛家庄村治理变迁
  • 一、1949年前传统治理形态概况
  • 二、1949年后传统治理形态的变迁
  • 第八节 牛家庄村治理实态
  • 一、村委会治理
  • 二、划片治理
  • 三、会议治理
  • 附录一 牛家庄村调查小记
  • 附录二 牛家庄村调查日记(节选)
  • 本卷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