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83千字
字数
2016-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0卷《李达全集》,汇集李达同志一生的著作、译作、论文、演讲稿和书信。本册是第九卷。
内容简介
李达同志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启蒙大师和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他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化思想史等众多领域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留下了大量著作、译作、论文、演讲稿和书信,它们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今天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重要思想资源。
据初步考证和统计,李达一生撰有25部专著、20部译著、200多篇文章和讲演稿以及大量的书信、诗作等,共约1000万字。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要从理论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能不认真研读李达的论著,就必须倍加珍视李达文献这一宝贵的思想资源。
《李达全集》共计20卷,汇集李达同志一生的著作、译作、论文、演讲稿和书信,大体上按时间顺序编排,并可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为专著,合并为10卷。第二部分为译著,合并为8卷。第三部分为论文、译文、演讲稿和书信,分为2卷,其中,一卷为1919年至1949的论文、译文集,另一卷为1950年至1966年的论文、演讲稿和书信集。
目录
- 版权信息
- 理论与实践的社会科学根本问题(1930.10)
- 译者例言
- 原序
- 第一章 序论
- 一、理论与实践之统一
- 二、获得辩证法的唯物论底斗争
- 第二章 存在与思维底问题
- 一、哲学上底党派性
- 二、哲学上底两个基本倾向——唯物论与观念论
- 三、事物本体与现象
- 四、当作真理底标准看的实践、当作过程看的知识
- 五、客观的真理与主观的真理、绝对的真理与相对的真理
- 六、物质、运动、空间及时间底概念
- 七、辩证法的唯物论与形而上学的唯物论
- 八、自然科学与唯物辩证法
-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底问题
- 一、为哲学底继承者的唯物论的辩证法
- 二、形式论理学与辩证法的论理学
- 三、抽象底问题中的辩证法的唯物论与浅薄的经验论
- 四、唯物论的抽象之具体的性质、联结底范畴
- 五、运动底范畴、转化
- 六、对立底统一
- 七、发展底范畴
- 八、当作以行动为基础的知识底方法论看的辩证法
- 九、伊里奇底对于黑智儿辩证法的地位
- 第四章 社会的方法论底问题
- 一、史的唯物论与社会学
- 二、史的唯物论底抽象底具体性
- 三、社会现象底形式与内容底特性
- 四、阶级底范畴、诸阶级底运动
- 五、社会的方法论上底党派性底要素
- 六、社会的方法论上底行动底要素
- 第五章 普罗列达里亚狄克推多底问题
- 一、伊里奇与马克思及恩格斯底国家论
- 二、普罗列达里亚国家之历史的地位
- 三、当作阶级斗争底新形态中底连续看的普罗列达里亚狄克推多
- 四、布尔乔亚国家与普罗列达里亚国家
- 五、普罗列达里亚国家与强权
- 六、获得政权底问题
- 七、普罗列达里亚国家底组织问题、民主的中央集权主义、苏维埃选举权
- 八、普罗列达里亚国家底组织问题、为国家权力机关的苏维埃
- 第六章 文化问题
- 一、文化底内容
- 二、文化形成、文化、阶级及民族
- 三、为康民尼斯谟文化底前提的普罗列达里亚革命
- 四、文化形成底连续性
- 五、伊里奇对于普罗列达里亚文化底标语的态度
- 六、马克思主义与布尔乔亚文化
- 七、文化革命底问题
- 政治经济学教程(1932.6—1933.2)
- 译者例言
- 绪论
- 第一节 生产及生产关系的一般概念
- 第二节 广义经济学与狭义经济学(研究商品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及消灭的法则之狭义经济学)
- 第三节 经济学与苏维埃经济的理论
- 第四节 商品经济与其特征
- 第五节 单纯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 第一篇 价值论
- 第一章 商品经济的诸矛盾之一般的特征
- 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生产之社会的性质——生产的社会性质与占有的个人形式之矛盾
- 第二节 商品经济的交换之意义
-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诸矛盾及其在商品上的表露为布尔乔亚社会之细胞的商品
- 第二章 商品的矛盾 价值的一般概念
- 第一节 商品 它的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 为价值基础的劳动
- 第二节 当做商品经济的一般矛盾之表现看的商品之内的矛盾
- 第三章 产生价值的劳动之特性
- 第一节 抽象的劳动与具体的劳动
- 第二节 个别的劳动与社会的必要劳动
- 第三节 社会的劳动之生产性与价值
- 第四节 单纯劳动与复杂劳动
- 第四章 价值形态与货币
- 第一节 价值的实体及其显现价值形态的一般概念
- 第二节 相对的价值形态与等价形态
- 第三节 价值形态的发展
- 第四节 货币及价值的货币形态
- 第五章 商品的物神性 由价值表现的社会关系之历史的性质
- 第一节 社会关系与其物的表现 关于商品物神性的一般概念
- 第二节 商品物神性之一种即货币物神性
- 第三节 价值中间所显现的生产的生产关系之历史的性质
- 第六章 货币的机能
- 第一节 为价值尺度的货币 价值与价格
- 第二节 为价格本位的货币
- 第三节 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流通所要的货币量
- 第四节 为价值符标的货币
- 第五节 为贮藏物的货币及为支付手段的货币
- 第六节 货币的其他诸机能 从单纯商品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
- 关于第一篇的研究资料
- 关于第一、二、三章的质疑及课题
- 关于第四、五章的质疑及课题
- 读书资料
- 关于读书的练习问题
- 第二篇 剩余价值的生产
- 第七章 剩余价值与资本的一般概念
- 第一节 资本家的利润不是从交换发生
- 第二节 当作商品看的劳动力 劳动力的价值
- 第三节 决定劳动力价值的诸要因
- 第四节 剩余价值的形成
- 第五节 资本
- 第六节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 第七节 榨取率
- 第八章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技术之发达与对于劳动阶级榨取之增大
- 第一节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一般概念
- 第二节 相对剩余价值之形成
- 第三节 绝对剩余价值对于劳动阶级状态的影响
- 第四节 相对剩余价值及资本主义的技术之发达
- 第五节 资本家的技术之发达 各个企业中生产之组织化与全社会生产之无政府状态间的矛盾
- 第六节 资本主义下技术发展的界限
- 第七节 榨取的增大
- 关于第二篇的研究资料
- 问题及课题
- 读书资料
- 第三篇 工资
- 第九章 工资的一般概念 工资的形态及其对劳动阶级的地位的影响
- 第一节 当作劳动价值的变形看的工资
- 第二节 工资的诸形态 期间工资
- 第三节 产额工资
- 第四节 工资的赏与形态
- 第五节 额外劳动
- 第六节 其他的工资形态
- 第七节 现物工资和货币工资
- 第八节 名目工资和实质工资
- 第九节 工资之国民的差异
- 关于第三篇的研究资料
- 质问及习题
- 读书资料
- 第四篇 资本的再生产与积蓄
- 第十章 再生产及积蓄之一般概念
- 第一节 再生产之概念
- 第二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
-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单纯再生产
-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 第十一章 资本积蓄与大生产的长成
- 第一节 资本的集积与集中
- 第二节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小产业的地位
- 第三节 资本的有机构成及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相伴随的资本的高度化
- 第十二章 资本的积蓄与劳动者阶级的地位资本主义积蓄之一般法则
- 第一节 在以不变的技术为基础的积蓄中,劳动的工资如何
- 第二节 技术的成长与劳动阶级的地位 产业预备军与资本主义的人口法则
- 第三节 失业者对于工资与劳动阶级的一般地位之影响
- 第四节 劳动组合及其在为工资水准而斗争时的作用
- 第五节 在国民所得中劳动者份额的低减劳动阶级状态之绝对恶化倾向
- 第六节 资本主义的积蓄之一般法则
- 第七节 资本之原始的积蓄
- 关于第四篇的研究资料
- 质问及课题
- 读书资料
- 第五篇 利润及生产价格论
- 第十三章 资本的循环与利润率
- 第一节 关于资本循环的一般概念
- 第二节 利润及利润率
- 第十四章 决定利润率高度的诸要因
- 第一节 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
- 第二节 总资本的回转与利润率
- 第三节 资本的各部分的回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 第四节 结论 利润率和剥削率的交互关系
- 第十五章 利润率平均化的倾向
- 第一节 利润追求与资本的移动利润率平均化的倾向
- 第二节 平均利润率的法则及其意义
- 第十六章 生产价格与价值
- 第一节 生产价格的一般概念
- 第二节 生产价格与价值
- 第三节 为商品——资本主义经济史的发展产物的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关于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间的所谓“矛盾”的问题
- 第十七章 平均利润率低落的法则与其意义
- 第一节 平均利润率低落的倾向 使低落缓慢的反作用的倾向
- 第二节 利润率低落的倾向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法的矛盾的发展
- 关于第五篇的研究资料
- 质疑
- 读书资料
- 第六篇 商业资本及商业利润
- 第十八章 商业资本及商业利润的一般概念
- 第一节 再论资本的循环 生产期间与流通期间
- 第二节 在商品流通及流通领域中有用的追加资本之必要
- 第三节 商业资本的派生与商业利润
- 第四节 利润平均化上的商业资本的任务及商业利润的高度生产价格与商业利润 商业资本的回转速度与商业利润
- 第十九章 商业从业员的劳动协同组合利润
- 第一节 商业从业员的劳动
- 第二节 商业从业员的剥削
- 第三节 商业资本与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形态
- 第四节 合作社商业及合作社利润
- 关于第六篇的研究资料
- 质疑及课题
- 读书资料
- 第七篇 放款资本与信用 信用货币与纸币
- 第二十章 放款资本与放款利息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休息资本的形成
- 第三节 放款利息与放款资本
- 第四节 利率
- 第五节 货币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机能之分离 高利贷资本
- 第六节 企业利润和放款利息的分离
- 第二十一章 信用及银行
- 第一节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
- 第二节 为保证的票据
- 第三节 票据的贴现 贴现利息
- 第四节 银行的一般概念
- 第五节 银行的受信用业务
- 第六节 银行的贷出业务
- 第七节 银行与信用利润
- 第二十二章 信用货币与纸币
- 第一节 信用货币的一般概念
- 第二节 银行券能够替代有完全价值的货币到什么程度
- 第三节 纸币及其与信用货币的差异
- 第四节 纸币的购买力
- 第五节 概要及结论
- 第六节 通货膨胀及其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
- 第七节 货币流通的常态恢复
- 第八节 资本主义诸国的货币流通之现状
- 第九节 国际间的清算
- 关于第七篇的研究资料
- 质疑及课题
- 读书资料
- 第八篇 地租
- 第二十三章 差额地租与绝对地租
- 第一节 关于地租之一般的考察
- 第二节 差额地租的第一形态(第一种差额地租)
- 第三节 差额地租的第二形态(第二种差额地租)
- 第四节 “土地的收获递减法则”
- 第五节 差额地租的源泉
- 第六节 绝对地租
- 第七节 绝对地租的源泉
- 第八节 地租与农产物的价格 独占的地租
- 第九节 土地的价格
- 第十节 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相伴随的地租腾贵的倾向
- 第十一节 地租之社会的意义
- 第十二节 土地的国有化与地租
- 第二十四章 地租之前资本主义的形态农民经济中的地租问题
- 第一节 地租之前资本主义的形态
- 第二节 差额地租与小农民经济
- 第三节 绝对地租与小农耕作
- 第二十五章 农业上生产的集积
- 第一节 农业的时代落后的原因
- 第二节 农业上大规模生产对于小规模生产的优位
- 第三节 农业上生产的集积与小农业的地位
- 第四节 资本主义下之农业协同组合
- 关于第八篇的研究资料
- 质问及课题
- 读书资料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始建于1921年9月1日,重建于1950年12月1日,是党和国家政治读物出版社,也是我国第一家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出版社。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人民出版社”社名,成为国家和各省级人民出版社最为显著的形象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