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通过阐释与评价海派小说独特的文化精神,对人的日常生活层面进行深层次的打量和认识。

内容简介

本书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流行的西式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唯美—颓废的现代都市文学和电影这三大领域构成的现代都市文化对海派小说的影响为线索,探讨海派小说在文学观念和主题上表现出的独特的精神特征,剖析海派文学赖以生长的特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土壤,特别是西方现代都市文化介入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对这个时期上海都市文化的兴起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书中重点探讨了海派小说所渗透的“日常生活意识和都市市民的哲学”这一文化精神,进一步提出了是否能在20世纪兴起的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哲学思潮视野下,来认识海派文学的意义和价值问题。通过阐释与评价海派小说独特的文化精神,对人的日常生活层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打量和认识,尤其是对90年代以后的现代社会与人生进行了重新思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小引
  • 第一章 都市和都市的意象
  • 第一节 二三十年代上海都市现代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 第二节 建筑的空间和空间的想象
  • 第二章 唯美—颓废和对于新的生活方式的探求
  • 第一节 唯美—颓废和初期现代主义的精神特征
  • 第二节 唯美—娱乐的性意识与唯美—颓废的上海都市文化氛围
  • 第三节 两种颓废的主题
  • 第四节 颓废女人的形象和意象
  • 第五节 颓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 第三章 电影和小说新艺术形式的实验
  • 第一节 女体和叙述者作为“看”的承担者
  • 第二节 都市风景和小说形式的空间化
  • 第三节 小说中的电影世界
  • 第四章 海派作家的文学观念
  • 第一节 “硬性电影”和“软性电影”之争
  • 第二节 放弃启蒙者的身份和姿态
  • 第三节 技巧·软性电影·轻文学——作为生产者,也作为艺术家
  • 第四节 文艺的终极使命
  • 第五节 海派的“大众”和“为人生”
  • 第五章 日常生活意识和都市市民的哲学
  • 第一节 以人的世俗性消解历史英雄和圣人的光环
  • 第二节 以日常生活的逻辑消解价值的理想形态
  • 第三节 以日常生活作为独立的写作领域
  • 第六章 海派文人与现代新市民
  • 第一节 市民的知识化与现代新市民群体的崛起
  • 第二节 文人的世俗化—文学能够谋生时代的到来
  • 结语 海派的现代性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修订本后记
  • 附录
  • “海派”文学研究的拓展——评李今的《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
  • 解读“摩登”:李今和她的海派小说研究——《海派小说论》代序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