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
类型
7.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15千字
字数
2019-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有感情,有感触,有感想,《遇见菲律宾》,带你了解一个你所不知道的菲律宾。
内容简介
对中国人来说,菲律宾是一个既近便又陌生的邻居。从距离上看,两国隔海相望,福建人很早就南下菲律宾,成为当地的一支重要社会与经济力量。但由于菲律宾是东南亚以天主教信仰为主的国家,而且是美国的前殖民地与盟友,中菲两国似乎又彼此陌生,相互都很难理解对方作者作为一位国际问题学者,根据自己在菲律宾的访学、访问经历,以随笔的形式,对菲律宾的政治、民族主义、农村生活、民族性、美菲关系等各方面展开叙述,也对杜特尔特转变政策、华人与智库作用等中菲关系议题进行了分析,并用脚丈量城市,对菲律宾各城市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展开了极富个性的描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为什么是菲律宾
- 为什么是菲律宾
- 一 不一样的菲律宾
- 菲律宾民主怎么了?
- 一、政治家族根深蒂固
- 二、没有真正的政党
- 三、缺乏成熟的民主文化
- 左派的未来
- 一、左派的历史与现状
- 二、红旗还能打多久?
- 农村印象
- 一、一分土地,半分收获
- 二、农民为什么依然贫穷?
- 民族主义观察
- 一、菲律宾人的中国观
- 二、温和的民族主义
- 三、心病还需要心药医
- 女佣与外交
- 一、维罗索的故事
- 二、海外劳工的重要性
- 三、菲律宾的经验与教训
- 美菲关系为什么特殊?
- 一、从大使馆到美军公墓
- 二、美国的殖民术
- 人、国家与命运:中菲之间的简单比较
- 一、两个东方社会的差异
- 二、乐天知命的菲律宾人
- 三、经济民族与非经济民族
- 二 中菲关系思考录
- 祖与国:华人在菲律宾
- 一、老华人与新华侨
- 二、洪玉华:华菲融合的践行者
- 三、卢文龙:重温中华文化的年轻人
- 四、刘竞:在不确定感中打拼的新侨
- 五、未走完的路
- 华人不是中菲关系的唯一纽带
- 一、华人的特殊作用
- 二、华人纽带的局限性
- 三、多和当地社会打交道
- “近视的”菲律宾
- 一、被情绪化的南海争端
- 二、共同利益多于分歧
- 三、菲律宾再也耽误不起了
- 杜特尔特能够绕过中菲关系的“坎”吗?
- 一、宁愿两败俱伤?
- 二、误解在火上加油
- 三、政治家、媒体与学者
- 知华派,知菲派
- 一、菲律宾的知华派
- 二、菲律宾的中国研究
- 三、培养自己的知菲派
- 中国文化走出去:菲律宾见闻录
- 一、为什么要文化走出去?
- 二、我们有什么文化走出去?
- 三、中国文化何以走出去?
- 上海社科院的达沃“情缘”
- 一、为什么对达沃“情有独钟”?
- 二、合作双方的你来我往
- 三 行走散记
- 马尼拉点滴
- 一、中国人安全吗?
- 二、复合的现实、历史与文化
- 三、公共交通的“糟点”与“靓点”
- 山间碧瑶
- 一、路上山间
- 二、小城掠影
- 三、华人一瞥
- 长滩印象
- 一、细腻的白沙滩
- 二、中国游客的多与少
- 尼格罗斯的人与事
- 一、在菲律宾的西方人
- 二、小城记事
- 三、政治谋杀
- 苏比克湾的前世今生
- 一、海湾边的小城
- 二、没有美军的奥隆阿波?
- 达沃侧影
- 一、城市印象
- 二、外来文化与唐人街
- 三、从强人市长到争议总统
- 菲律宾的旧人新事
- 一、菲律宾的变与不变
- 二、谁在为中菲关系添堵?
- 三、菲律宾能否养活自己?
- 四、达沃晋江商会的成立仪式
- 五、大选为谁而忙
- 致谢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9月,为社科类综合性出版社。本社以 “严肃的思想,典雅的学术”为出版己任,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良的精神产品。 出版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史学、文学、教育、心理等各类图书,以及工具书、地方志(含年鉴)等。设有历史、经济法律、文化文学、心理教育、社科人文智库和教辅六个编辑室,在长期的出版实践中,形成了高端学术著作、世界历史文化、心理学、方志等出版特色。我社曾多次荣获国家和上海市的各类图书奖项。 此外,被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推荐申报出版机构,在学术界有较高的声誉,在图书市场也有一定的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