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的成名作,也是他的首部小说。

内容简介

彼得·卡门青德是瑞士山区的农家少年,进城念完大学,涉足上流社会,因不能适应都市生活,返归自然。

他重演了卢梭半是大胆勇敢、半是多愁善感的反抗。卡门青德写过唯美主义的诗篇,读了莎士比亚、歌德和凯勒后,便把那些不成熟的幻想产物付诸一炬。

他跋山涉水,到大自然中去寻求和谐。他研究文艺复兴史,崇尚人文主义精神,接近下层人民,最后重返山村。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插图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怎样给我的笔和我这张恶毒的嘴太多的自由而遭人吹毛求疵和恶意刁难,我怎样获得了酒鬼的恶名,末了在大闹一场之后辞去了编辑职务,被派往巴黎去当通讯记者,又怎样在这个该诅咒的巢穴里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放浪于形骸之外。可是我要在这里耍弄一下我的读者中可能会有的龌龊小人,故意略而不谈这一段生涯。这决计不是什么胆怯。我承认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走上歧路,见过各种各样的肮脏事情,自己也陷进去过。从此以后,我便同放浪文人的罗曼蒂克格格不入了。诸君也理应允许我保持洁净和善良,这本来也是我的资质。过去的那一段岁月就让它过去吧,往事何必回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与人之间的坦诚相见是美好的事情,我好爱他,我多写一些。读黑塞的每一本书都好像把人生从头到尾又活过了一遍,可以把黑塞的作品写成集合,就叫 “人有九条命”,然后每一本书对应着一条命,也是个有意思的结构。本书是黑塞的第一本小说,写于他的 27 岁,所以散发着年轻人对世界莫名的责任感。我觉得他有点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遵循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准则,希望用冷静的语言,简略的辞藻来表达一些东西。不用副词,只用形容词,去掉一层个人滤镜,来向你表达出这个世界的真实性,去承担本应降临于所有人的苦难。他写人生中重要朋友博比的时候,似乎要把时间所有的美德都赋予到这个被病痛所折磨的人身上。但博比是个超脱的人,虽承受着不幸的命运,却对生活怀着无欲念的爱,这就是人身上的 “神性” 的东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既非智者也非天使,但他是一个富有理解力和献身精神的人,由于巨大的痛苦和匮乏,他学会了毫不羞愧地自感软弱,并听从上帝的安排。不是主动接受苦难,不是歌颂苦难,而是在这场苦难洗礼中,终于养成了一些习性,终于成就了一些美德,获得幸运馈赠。我又觉得不像是范仲淹了,而是他们这样的人都有相似的广阔视角和悲天悯人的性情。陈子昂在幽州台上 “独怆然而涕下”,杜甫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 也是同样道理。而我只能像书中的彼得一样,我身上总有某种欠缺,学科学也罢,在社会上生活也罢,都未能有所弥补。我今天还像当年一样缺少成为一个八面玲珑、善于处世的人的素质。我一直不理解和担心的那种生活,可能只是时间没到,我还没活到那个年纪,我终究会体验到的。但我却对未来没有任何建树性的、前瞻性的了解,这使我很惶恐。让我不禁想起陈楚生的歌词:你问我走过多远的路,是从哪到哪,又见过什么人。我从家走到天涯海角,要翻两座山,默不作声。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