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聚焦“云原生时代的开发者”与“全面数字化转型”。

内容简介

阿里、字节跳动、网易、快手、亚马逊等互联网大厂的云原生技术的赋能者,从技术定义、技术应用、实践案例分享等方面,以直击内核的硬核输出全面解析云原生,帮助开发者在云原生时代快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范式。

同时,本书也将对微软、英特尔、华为、施耐德、西门子等首批开启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展开报道,通过十多位技术专家分享的鲜活案例,一窥金融、新零售、工业物联网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成果,帮助更多关注数字化转型的开发者从先驱者的经验中获得启迪。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卷首语:开源云原生和数字化新实践
  • 本期配套视频内容总汇
  • 专题导读:云原生时代的开发者
  • 云原生的定义及其关键技术
  • 中国云原生用户调查报告:技术应用及应用建设现状
  • 2021云原生开发者现状:K8s稳居容器榜首,Docker冲顶技术热词,微服务应用热度不减
  • Kubernetes联合创始人Brendan Burns:Kubernetes及其未来
  • 云原生与大数据、AIoT、开源的碰撞之路
  • 基础设施即代码:一场变革即将到来
  • Kubernetes与云原生运行时的前世今生
  • Serverless:从云计算的默认编程范式到生产力
  • 混沌工程+韧性工程:云原生时代可靠性治理的“王炸”
  • API
  • 云原生时代,如何构建一款简单易用且安全的应用管理平台?
  • Kubernetes生产实践下的可观测性及故障定位
  • 降本增效
  • 火山引擎张鑫:“原生云”时代的四个改变
  • 大规模服务治理的云原生实践
  • Dubbo在云原生时代的进化之道
  • 网易轻舟服务网格落地实践
  • 混沌工程在中国工商银行的应用实践
  • 开源云原生大潮下的消息和流系统演进
  • Network Service Mesh:让电信网络虚拟化迈向云原生时代
  • 云原生运行时的下一个五年
  • 云原生时代的异地多活架构畅想
  • 云原生时代开发者,如何“变”与“不变”?
  • 程序员的数字化转型
  • 蒋涛对话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锐:数字化已成为推动世界革新的原动力
  •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前世今生
  • 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和实现技术
  • 数字化转型方法论:数字化转型的失败原因及成功之道
  • 数字化转型的锦囊妙计:数字化平台
  • “离·坚白,合·同异”:微软数字化转型实践的思考
  • 构建新一代数据服务与管理平台的背后思考
  • 阿里云张瑞:程序员3.0时代到来
  • 基于云原生技术突破数字化软件生产瓶颈
  • 数字化就是释放比特的能力
  • 字节跳动的“数字化原生”之路
  • 以数据治理为价值驱动的产业数字化转型
  • 企业数字化转型:因企制宜,久久为功
  • 狭义工业互联网底层体系架构及应用部署
  • 施耐德电气:开放自动化是工业控制系统的未来
  • 工业数字化:IT+OT的数与智
  • 基于数字孪生理念重新思考、架构和实现新一代工业软件
  • 超融合时序数据库:消除工业数据“孤岛”
  • 《神秘的程序员们》之高并发需求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2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理解当下云生态发展和趋势

    有启发的 7 句话 1. 基础设施即代码(Infrastructure as CodeIaC):一场变革即将到来 2.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3.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执行路径无外乎三步:数据打通与数据接入、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 4. 交付基础设施即产品(DIaaP)的思维,应该将开发人员视作客户 5. 既懂技术、又懂产业的技术人,他们代表着 3.0 时代程序员的发展方向 6.Gartner 预期:到 2024 年,65% 的应用将用低代码开发。同时,我们可以追加一个判断:90% 以上的低代码平台都将运行在云原生的基础上 7.“标准化” 不是死板的标准化,不是高成本的标准化,而是能在成本与效率之间有取舍的、可以定期改进的、能不断适应新场景的体系重点整理 1. 如今,“云原生吞噬开源”,开源项目正在向云化演进 2. 当业务皆被数字化和数据化以后,企业的竞争力是什么?答案是:你所拥有的开发力量 3. 满足用户侧的数字化需求,要求底层 IT 基础设施至少满足以下特性:适应并响应用户快速变化的需求支持大规模用户在线活动系统运行更稳定,有更高的 SLA(服务等级协议)生态开放,接入更多数据,进行智能化运作更自主可控和更低的成本 4. 在新型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大潮下,整个行业也正从传统的单体应用 / 集中式的 SOA 架构走向更为松散、分布式、标准的微服务架构 5. 云时代的开发者,需要具备如下知识与能力:微服务拆分及分层
    API 接口化
    无限伸缩随时迁移能力
    服务治理
    分布式的中间件 6. 云原生的关键技术包括容器、微服务、服务网格、DevOps、不可变基础设施和声明式 API7. 服务网格(Service Mesh)是轻量级的网络代理,能解耦应用程序的重试或超时、监控、追踪和服务发现,并且能做到使应用程序无感知 8.2021 云原生开发者现状:K8s 稳居容器榜首,Docker 冲顶技术热词,微服务应用热度不减 9. 一个大型企业落地云原生有两大类挑战:容器、编排等硬核技术企业服务治理的治理类技术 10. 从小米的角度,云原生有以下发展方向:容器周边技术的核心突破,包括计算存储分离、资源隔离、混合部署、软硬件结合、安全技术等,解决容器承载有状态应用以及提升资源利用率一系列问题非 Java 生态的微服务开发框架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架构向微服务架构迁移的工具和解决方案,以及当前主流的低代码等新技术与云原生的结合业务逻辑和基础服务极致分离:云原生的不可变基础设施偏 IaaS 层面,未来 PaaS SaaS 层面也会有大量的无状态服务逐渐孵化和发展,目前典型的例子就是 Serverless 的大面积使用 11. 基础设施即代码(Infrastructure as CodeIaC):一场变革即将到来 12.David Wheeler: 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增加一个间接层来解决 13.Serverless 架构弱化了存储和计算之间的联系。服务的储存和计算被分开部署和收费,存储不再是服务本身的一部分,而是演变成了独立的云服务,这使得计算变得无状态化,更容易调度和扩缩容,同时也降低了数据丢失的风险 14. 当今的 Serverless 架构还不完善,但不可否定的是,Serverless 架构正迅速强大,正在让应用开发更简单、让业务运维更便捷、让生产力提升、让成本下降。Serverless 架构作为技术革命的先驱,从默认编程范式到生产力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我们适应它,也需要它来适应开发者 15.Postman 是一个可扩展的 API 开发和测试协同工具,可以快速集成到 CI/CD 管道中。Postman 简化了测试和开发中的 API 工作流,方便用户更快地创建优质 APIPostman 是认同 API-First 理念的企业的首选 16.Apache APISIX Apache 基金会的顶级开源项目,也是当前最活跃的开源网关项目。作为一个动态、实时、高性能的开源 API 网关,Apache APISIX 提供了负载均衡、动态上游、灰度发布、服务熔断、身份认证、可观测性等丰富的流量管理功能 17.API 网关作为中坚力量,势必要考虑未来整体技术环境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多语言环境开发,使用环境更灵活低代码开发模式,让所有人都可以操作 API 网关南北与东西向的流量统一,降低运维成本适应多云产品生态,完美融入全球化趋势加强数据隐私,让 API 不再是隐私泄露源 18. 云原生应用管理平台的四大挑战:不同场景的应用平台接口不统一,重复建设 “面向终态” 无法满足过程式的交付方式平台能力扩展复杂度太高不同环境不同场景,交付差异巨大 19. 云原生应用管理平台的四大设计原则:统一的、与基础设施无关的开放应用模型围绕工作流做声明式交付:把一个复杂的、面向不同环境的交付过程通过标准化的程序,较为规范地描述了出来高度可扩展、易编程面向混合环境混合云 / 多云 / 分布式云 / 边缘):做应用的交付,且不同环境、不同场景的交付差异较大 20. 云原生可观测性三大支柱:指标:系统发生事件的统计学度量日志:系统行为的记录分布式追踪:一个请求在分布式系统中的路径信息 21.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22.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执行路径无外乎三步:数据打通与数据接入、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 23. 从技术视角看,数字化是从 IT(信息技术)向 DT(数字技术)转化的过程 24. 支持数字化平台的三大支柱:支持 API 的模块化架构
    自助访问数据
    交付基础设施 25. 微服务在企业计算领域的应用飞速增,颇有前途的特征:社区引领,而非供应商引领围绕业务能力组织谁开发,谁运维迭代方法 26. 交付基础设施即产品(DIaaP)的思维,应该将开发人员视作客户 27. 张瑞补:全要素数字化有三个特征:战略上:建立一个数据中枢,以数据为核心资产,进而推动智能化决策策略上:以一条工程总线打通企业的 “经络”,实现组织敏捷,稳步打造数字化的能力底座执行上:重构业务流程,实现场景创新与业务突破 28. 既懂技术、又懂产业的技术人,他们代表着 3.0 时代程序员的发展方向 29. Gartner 预期:到 2024 年,65% 的应用将用低代码开发。同时,我们可以追加一个判断:90% 以上的低代码平台都将运行在云原生的基础上 30.“标准化” 不是死板的标准化,不是高成本的标准化,而是能在成本与效率之间有取舍的、可以定期改进的、能不断适应新场景的体系 31. 企业的三条价值链,即产品生命周期价值链、资产运营价值链、业务履约价值链,它们共同组成了企业业务的核心流程与关键节点,也是数字化转型应关注的重点 32. 超融合数据库的基本核心是:在一个关系型数据库内部搭载多个存储引擎

      3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一期的内容帮我系统的了解了 "云原生" 概念,并在团队内组织了《云原生的概念与应用》分享会,把书中所学以及工作中已经在应用的内容做了讲解。随着 k8s 的普及,云原生已离我们越来越近。可以了解起来,即便只是局部使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知识图谱构建 2012 年谷歌发布了 “知识图谱” 的概念,知识图谱本质是一种基于图数据结构的语义网络,通过 “点”“边” 对 “实体”“关系” 的映射,从数据间 “关系” 的角度分析问题。知识图谱的构建涉及知识抽取、知识融合和知识推理等层面。其中,知识抽取的关键是如何通过自顶向下(top-down)和自底向上(bottom-up)的构建方式,形成 “实体 - 数据 - 知识” 的对应关系。知识融合的核心是高层次的数据组织,如按照统一的分析层次进行异构数据的整合与加工,形成统一的知识库。知识推理是在已有知识库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隐含知识,实现实体、实体属性,以及实体间关系的扩展。在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对知识图谱构建能力的评价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抽取的完备性,产业的知识图谱构建涉及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也涵盖了外部复杂的市场、政策、供应链、客情等因素,需要结合行业知识对领域和数据主题所需的知识进行抽取;二是大数据环境下的实体匹配,由于产业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来自不同业务系统,存在知识质量良莠不齐、数据时间粒度不一致等问题,需要构建新的模型和算法,实现多源异质数据的统一处理;三是隐含知识的挖掘能力,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渐进式过程,模式层与数据层不可能一成不变,需要利用推理规则的挖掘手段实现知识图谱的动态更新。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