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对日本“倭寇文学”的专门研究。

内容简介

“倭寇文学”是将明代“倭寇”这一历史事件加以文学书写的独特题材类型,在中日两国文学中皆颇具规模。而两国作家所持完全不同的立场和视角,决定了两国“倭寇文学”全然不同的观照与描写,由此形成了“中日视差”。

本书通过分析两国的“倭寇文学”,在历史真相与文学想象之间,在史料记载与历史注解之间,在国别与区域之间,深入考察其中存在的差异乃至错位,从而有助于具体而又深刻地认识日本民族的历史观念与文化心理。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出版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倭寇”“倭寇文学”与倭寇文学研究——概念、价值、立场与方法
  • 第一节 关于“倭寇”与“倭寇文学”的概念
  • 第二节 “倭寇”何以成为日本历史小说的重要题材
  • 第三节 “倭寇文学”研究的价值观与“中日视差”
  • 第四节 “倭寇文学”研究的方法
  • 第一章 “倭寇文学”形成的学术背景——从宫崎市定“去寇化”倭寇观看东洋史学对“倭寇文学”之影响
  • 第一节 “和平贸易”:宫崎市定对朝贡体制的无视
  • 第二节 “侠义之举”:宫崎市定对倭寇性质的想象
  • 第三节 宫崎市定对亲日明人郑舜功的援引
  • 第四节 宫崎市定对当代“倭寇文学”的影响
  • 第二章 “倭寇文学”的神道教基础——从早乙女贡《八幡船传奇》看倭寇的神道化
  • 第一节 “八幡船”“八幡大菩萨信仰”与“倭寇”
  • 第二节 武士、武士之道与“倭寇”
  • 第三节 “神国思想”与“倭寇”
  • 第三章 “倭寇文学”的文史乖离——从津本阳《雄飞的倭寇》看历史与文学的悖谬
  • 第一节 智勇与怯懦:《雄飞的倭寇》中的倭寇与明军
  • 第二节 温情与臣服:《雄飞的倭寇》中的倭寇与明朝百姓
  • 第三节 是“雄飞”还是“入寇”:《雄飞的倭寇》历史观的偏谬
  • 第四章 “倭寇文学”的商贸视角——从陈舜臣《战国海商传》看“重商主义”的倭寇观
  • 第一节 陈舜臣商业主义思想及创作中的倭寇观
  • 第二节 《战国海商传》中的明代史论
  • 第三节 《战国海商传》中从“海商”到“倭寇”的转变
  • 第五章 “倭寇文学”与“民族美学”——从南条范夫《海贼商人》看“倭寇”的美学化
  • 第一节 从武士到倭寇、海贼再到商人的身份转换
  • 第二节 东亚海域的武装贸易及贸易中心
  • 第三节 东亚海域日本贼商的审美化描写及其文化动机
  • 第六章 “倭寇文学”与倭寇人物(上)——从倭寇核心人物王直看“倭寇文学”的形象塑造
  • 第一节 倭寇还是儒商:中日史料中的王直形象
  • 第二节 “倭寇王”还是“净海王”:中日“倭寇文学”中王直的身份定性
  • 第三节 无耻之徒还是仁义之士:中日“倭寇文学”中王直的品行才干
  • 第四节 历史的还是想象的:中日文学中的王直形象
  • 第七章 “倭寇文学”与倭寇人物(下)——从倭寇核心人物徐海看“倭寇文学”的形象塑造
  • 第一节 明清小说中的徐海
  • 第二节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徐海
  • 第三节 日本文学中的徐海形象
  • 第八章 “倭寇文学”的中日比照——日本倭寇文学与中国倭寇题材的文艺作品
  • 第一节 明清小说戏曲中的倭寇
  • 第二节 当代“抗日文艺”背景下的倭寇题材文艺作品
  • 第三节 从中日“倭寇文学”的比较看中日视差
  • 结论 倭寇·倭寇研究·倭寇文学——在历史事实、历史研究与历史文学之间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