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87千字
字数
2021-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健康人类学探析中国医学社会生态
内容简介
健康人类学高度关注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还极为关注健康问题对社会现实、集体意识以及文化认同的作用。因而健康人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即是健康与文化思想的互动以及疾病与社会关系的张力。健康人类学是人类学中为生机勃勃的分支学科之一,近年来在中国也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已经从翻译境外论著和介绍西方理论的历史阶段升华到扎根中国本土的实证研究和思想建树阶段。本文选纳入的研究成果注重了社会分层、疾病认知、就医行为、医事伦理、灵性护理、患者反思、病友互助以及地方生物学对我国公民健康的深远影响。这些研究还从医学多元性、生育制度、带病生存、医患关系、长省安康、临终关怀以及医疗家庭主义等视角,一方面揭示了我国医疗社会生态持续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阐述了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的进步。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编者按
- 绪论公民健康与社会理论
- 引言
- 社会阶梯理论
- 社会建构理论
- 生物权力理论
- 未预结局理论
- 小结
- 第一编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发展中的现代理性与卡里斯马
- 发掘与整理:医药的理性化
- 卡里斯马与灵验的医疗
- 周医生的卡里斯马/灵验性
- 瑶医医院的理性与灵性
- 国家理性与地方卡里斯马/灵验性
- 夜惊症的文化药方
- 文化视野中的夜惊症
- 失魂落魄:B村侗族对夜惊症的疾病认知
- 收惊安魂:侗族应对夜惊症的仪式疗法
- 文化药方:民俗医疗中的文化疗愈
- 东北野山参的社会生命史
- 物的人类学
- 清朝与现代对“野”的追求
- 东北野山参的文化意涵
- “东北野山参”的现代生命史
- 讨论与结论
- 第二编生育制度
- 商业化坐月子对家长权威的冲击
- 传统与理论:家长的权威
- 商业化坐月子:对家长权威的挑战
- 权力关系的转变
- 主体认同的新呈现
- 家长权威的外移
- 福利院儿童的饮食消费和抚育政治
- 引言
- 福利院儿童饮食的变迁
- 常规饮食安排
- 与零食相伴的童年
- 儿童饮食、社会关系与抚育政治
- 儿童和保育员
- 儿童和慈善人士
- 儿童之间
- 结语
- 妇产科患者与男医生互动关系的张力
- 研究背景
- 研究问题与方法
- 现代妇产科医学的历史脉络与性别轴线
- 医学与日常生活边界处的性别与身份
- 性别、身份与中国大陆妇产科医患双方的处境
- 结语
- 第三编带病生存
- 带病生存策略
- 理解乡村慢性病人的生存策略
- 多管齐下:慢性病的认识途径
- 正常化:慢性病的应对方式
- 随机应变:慢性病的策略管理
- 社会结构:乡村慢性病人生存策略的现实基础
- 抑郁症患者的互助行为
- 背景与问题
- 既往研究
- 分析与讨论:病友互助的过程
- 结语:病友互助的本质与意义
- 糖尿病患者互助的类家族主义原则
- 引言
- 糖友群体的形成、扩张与组织拟态
- 类家族主义的糖友组织实践
- 糖友组织的文化意涵分析
- 重病之际的人生反观
- 研究背景
- 疾病的解释模式
- 食管癌患者的疾病解释和意义追寻
- 讨论:疾病解释的合法化与意义
- 解读“癌症日记”
- 前奏:于娟和她的“癌症日记”
- 大众流行病学:理解癌症病因的另类思路
- 生活方式:诱发癌症的内因
- 环境污染:难以控制的癌症外因
- 性格与疾病:乳腺癌不是抑郁的结果
- 结论:大众流行病学与乳腺癌的起源
- 大众流行病学对公共健康教育的启示
- 第四编医患互动
- 求人就医的社会文化逻辑
- 研究问题
- 理论框架
- 关系取向下的诊疗实践
- 笔者观点
- 话语反差作用的医患关系
- 背景
- 方法
- 医疗情境中医患话语的反差
- 医疗体系下的话语反差
- 从对立到沟通协商的话语
- 在云南乡村审视抗生素滥用的历史进程
- 重返“医学化”命题
- 抗生素进入云南
- 抗生素治疗与村医职业的崛起
- 技术、治疗与身体
- 谁来承受滥用之痛?
- 医学化的技术轨迹
- 网络成瘾的医学化
- 引言
- 网络成瘾与多动症:两个典型个案
- 不同典型案例医学化程度之比较研究
- 医学化的社会功能及其社会后果
- 第五编老龄社会
- 失能老人何处栖身?
- 中国老年护理专业化现状
- C养老院老年护理专业化“系统”培训
- C养老院老年护理专业化“系统”护理
- 结语
- 老年歧视的视觉化
- 问题的提出
- 关爱老年人公益海报设计创意大赛
- 老年人形象分析
- 结论
- 太监庙与姑婆屋的启示
- 引言
- 太监的互助养老方式
- 自梳女的互助养老方式
- 结论
- 膳与善:寺院养老中的饮食与安养文化
- 引言:作为文化隐喻的饮食观念和行为
- 安身之喻:由素食看安养院管理
- 养心之喻:围绕吃素的身份认同
- 安魂之喻:饮食观念与养老伦理
- 结语:寓于膳食之中的安养
- 养老与人间佛教
- 研究背景
- 寺院养老研究
- 寺院养老中的人间佛教思想
- 灵性资本运用的三种实践
- 结语
- 俗与圣:佛教安养中的生活秩序与养老伦理
- 研究缘起
- 凡俗与神圣
- 俗智之消解
- 圣智之递增
- 更好地老去
- 第六编生死存亡
- 酒中见生死
- 酒之溯源
- 调整传统与现代关系之“安全阀”
- 非正常死亡
- 小结
- 自杀与闹丧
- 引子
- 文献回顾
- “打人命”
- 归属感混乱与农村妇女自杀
- 妇女权属的二级构造与“打人命”的发生
- 对中国公民死亡地点的社会分层辨析
- 死亡地点的分析价值
- 死亡地点与社会分层
- 讨论
- 驯服的死亡与野蛮的死亡
- 死亡的医学化
- 在丽江大河村解读死亡地点的意义
- 案例之一:在家中去世的凤彩爷爷
- 案例之二:医院去世的秀芝奶奶
- 案例之三:蓑平叔叔的凶死
- 尾声
- 人之临终的灵性关怀
- 引言
- 佛教语境中的临终与死亡
- 佛教安养院的临终关怀实践
- 结论
- 海葬与心灵环保
- 研究缘起
- 安养院老年人对海葬的理解和态度
- 心灵环保
- 结语
- 第七编解释与反思
- 谈病说痛与诊疗康复的地方性知识
- 地方性知识与疾病
- 地方性知识作为疾病议题的分析框架
- 地方性知识影响疾病认知与行动的四个维度
- 结论与讨论
- 糖尿病的生物性与社会性之合
- 引言
- 资料来源
- 糖尿病的三种流行解释
- 个体的患病经历视角
- 总结
- 超越医学化的临终关怀
- 向多元身体的回归
- 医院和临终关怀机构的早期形态
- 现代临终关怀运动的兴起与临终关怀医学的确立
- 小结
- 器官移植者的自我认同
- 引言
- 身体、文化与自我
- 抹不去的病人身份
- 他者的器官与自我的身体
- 重塑自我
- 感悟生命
- 小结
- 精神卫生法的家庭主义悖论
- 引言
- 生命政治、亲密政治与大政治
- 家庭、国家与精神医学
- 儒家的医学化与市场化?
- 回忆的恐惧与展望的迷茫
- 当代中国亲密的生命政治
- 健康教育的恐吓策略之弊端
- 研究背景
- 媒体艾滋病宣传报道中的恐吓策略
- 重点人群艾滋病教育中的恐吓与道德化
- 恐吓策略的危害与影响
- 结语
- 编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