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7千字
字数
2024-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著名文史学者为大众书写的通俗本魏晋南北朝史。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书写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与文化,重点讲述了三国鼎立、西晋统一、东晋偏安、十六国动乱、南北朝更替的历史进程,对每一时期的治乱因果有专业客观的分析,对每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学术思想、科学技术等也有简明扼要的介绍。
通过阅读本书,不仅能够进一步认识民族大融合的难得与伟大,而且更能理解中国大一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导言
-
第一章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
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
-
曹操的异军突起和官渡之战
-
刘备“三顾茅庐”
-
孙氏初据江东
-
赤壁之战
-
第二章 曹操经营北方
-
“奉天子以令不臣”
-
求贤“三令”
-
开荒屯田
-
九品中正制
-
第三章 诸葛亮治蜀
-
刘备入蜀
-
刘备东征的失败
-
七擒七纵孟获
-
六出祁山
-
诸葛一生唯谨慎
-
第四章 孙权经营东吴
-
灵活的外交方略
-
开发江南经济
-
对岭南的开拓
-
驶向宝岛台湾的万人船队
-
第五章 西晋的短暂统一
-
司马氏代魏为晋
-
西晋建国初的繁荣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
贾后干政和八王之乱
-
流民南下的狂潮
-
第六章 偏安东南的东晋王朝
-
司马睿南下建东晋政权
-
“王与马,共天下”
-
东晋的北伐
-
淝水之战
-
东晋的衰亡
-
第七章 十六国时代的纷争与融合
-
西、北边陲少数民族的内迁
-
“十六国”的建立
-
动乱中的民族融合
-
北魏统一中国北方
-
第八章 南朝的更迭
-
南北朝时期的开始
-
宋、齐两朝的更迭
-
梁武帝及“侯景之乱”
-
南朝时期皇权的加强
-
南朝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
第九章 北方王朝的更替及统一大势
-
北魏的百年兴衰
-
魏孝文帝的改革
-
由强而弱的东魏、北齐
-
转弱为强的西魏、北周
-
统一大势:杨坚建隋代周
-
第十章 道教的形成与改革
-
道教的形成及广泛流传
-
寇谦之、陆修静对道教的改革
-
第十一章 佛教传入与佛教中国化
-
佛教传入及传布
-
译经与佛教中国化
-
佛教石窟寺院兴盛
-
第十二章 文学艺术的兴盛
-
文学创作的兴盛
-
乐舞纷呈
-
高峰突起的书法
-
举世瞩目的绘画
-
第十三章 经学史学的成果丰硕
-
经学研究的继续
-
正史修撰的丰硕
-
第十四章 科学技术的显著发展
-
数学的领先地位
-
农业技术的革新
-
地理学以及其他科技发展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书目
-
附录一:魏晋南北朝大事记
-
附录二:魏晋南北朝帝王世系表
-
重版后记
展开全部
南北大融合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913 本)#2025 年读书主题(三)历史 -《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90)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历史的领域开始,选择的南北乱世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九本是《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著名文史学者为大众书写的通俗本魏晋南北朝史。本书主要书写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与文化,重点讲述了三国鼎立、西晋统一、东晋偏安、十六国动乱、南北朝更替的历史进程,对每一时期的治乱因果有专业客观的分析,对每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学术思想、科学技术等也有简明扼要的介绍。通过阅读本书,不仅能够进一步认识民族大融合的难得与伟大,而且更能理解中国大一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2、精彩内容:①乱世的意义魏晋南北朝 “这 360 余年通常被视作反朝代循环而动的一段历史时期,因为这是一个由治(统一)到乱,又从乱到治的一个过程”。事实正是这样的,没有这 360 余年的准备和历练,怎么可能有隋、唐两代的大统一、大盛世呢?对历史学家来说,不看到这段历史时期里民众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不去充分地同情民众的苦难,那当然是不对的;同时,如果止于关注历史的负面现象,而不去开掘这种历史性的巨大付出后将会获取的更为巨大的历史性回馈,那是一种更大的偏见。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统一始终是主流。人们从长期的天下大乱、大分中获取的经验和教训,并不一定比太平盛世时获取的少。当年刘备在困顿之中,“三顾茅庐”,请出被称为 “卧龙” 的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的诚意所感动,决定出山,道出了一番被后人称为 “隆中对” 的治理天下的方略来,这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财富。他一面认为 “三国鼎立,乃必然之势”,一面又追寻最后的 “一统天下” 大业。史称,“魏得天时,吴得地利,蜀得人和”,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各地的经济、军事、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际上在为新的统一创造着诸多方面的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程度和范围是空前的。南匈奴、羯、氐、羌、鲜卑等部族相当程度地融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部分地实现了 “汉化”,成了汉民族的一部分。另外,东北的夫余、沃沮、勿吉、室韦、库莫奚、契丹各族,西北的高昌、焉耆、龟兹、于阗、疏勒这样一些城邦,西北的吐谷浑、附国、女国、邓至、宕昌、党项各部落,西南的东爨、西爨各部落,都开始逐步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②北周的兴起宇文泰是真正负责地把西魏治理起来了。大统元年(535),他颁布了二十四条新政律令,后来增加至三十六条,其中有这样一些内容:严禁贪污、裁减官员、置立闾正保长制、实行屯田、制定户籍制度。大统七年(541)由魏帝颁发 “六条诏书”,提出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六项治国方略。宇文泰组织官员学习这六条,规定不懂得这六条的人不能当官。他提倡清廉、勤奋、大公无私,反对以公肥私,反对贪赃枉法。河北太守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宇文泰给他厚赏,让他进朝面君时另立一行,以示特别的尊重,他由此被人称为 “独立君”。可是,谁要是犯法,宇文泰就严惩不贷。宇文泰的一位内兄贪赃枉法,宇文泰不顾族人的求情,照样将他处以极刑。这样一来,朝廷中的歪风邪气就被消除了。宇文泰在民族关系上也力求寻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点。他既不同意完全汉化,也不同意完全鲜卑化。他想用军事上的鲜卑化和政治上的汉化相结合来调和矛盾。西魏恭帝元年(554),宇文泰宣布将北魏孝文帝时改姓元的鲜卑人重新改姓拓跋,一些汉人高官也被赐鲜卑姓。同时,规定在所有领域中都不排斥汉人,包括军队。有人统计,在府兵的高级将领中,汉人占了四分之一。灭齐后,北周的国力达到了鼎盛。从宇文泰经营关西,到北周武帝灭齐,前后四十来年,北周的政局一直比较稳定,即使在后来周武帝进行种种改革的岁月里,局面也一直是平稳的,百姓是拥护这样一个政权的。以这样一个政权为轴心来统一全国,似乎已是指日可待的了。但是,由于北周武帝突然去世,局面马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③道教的传承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原始道教形成于东汉晚期,开始时流行于民间,往往被用于反政府起事。道教表面上推崇老子,尊他为祖师爷,称他为 “太上老君”,其实道教后来的教义,和代表老、庄思想的道家学说有很大差异。“老、庄思想崇尚自然,主张无为,提倡清心寡欲,反对人为的束缚。…… 道教却不然,就是相信天上是有神仙的,道教徒修持的目的,就是追求白日飞升,上天界去当大罗神仙。所以道教和道家并无密切的关系,它反而和商周的巫师、秦汉的方士神仙家之说,非常接近。” 陶弘景在著述和为梁武帝提供的咨询中阐明了他的道家思想。他主张 “自然无为”,对自然的博大、巧妙充满无限的崇拜,认为对世间的一切事与物都要顺其自然,人要与自然相互包容。早期道教也是这样,张道陵的五斗米道要人们崇拜天、地、水三宫。
编写风格很通俗,但内容省略过大,要是粗线条的了解历史,还是值得一读。
出版方
天地出版社·华夏盛轩
北京华夏盛轩图书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8年08月18日,注册地址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群园三区3号楼7层,主要从事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批发、零售;资料编辑;版权贸易;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