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之一。一部别开生面的物质文化史,也是一部视角独特的妇女史,

内容简介

本书反对以西方的“科学”标准评估中国传统社会的科技成就,然后得出“中国为什么未能产生现代化”的若干答案。

它力主将科技看作是表达与塑造中国文化、社会形态的有力的物质形式,并采取这样一种视角考察了宋代至清代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女性技术”,从家庭空间到生活、女性的纺织生产、女性生育与保健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科技如何强有力地传播和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别规则与女性角色。

然而,与我们对于传统女性的传统认识不同,作者认为,妇女并非父权、夫权的被动牺牲品,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与社会秩序的积极有力的参与者。

目录

  • 版权信息
  • 插图与表格
  • 中国朝代
  • 致谢
  • 导言——日常生活的结构:科技、妇女和文化史
  • 第一部分 建筑一种传统:中国社会空间的释义
  • 第一章 房屋的形式和涵意
  • 第二章 编成密码的父权制
  • 第三章 关于中国房屋的文本
  • 第二部分 妇女的工作:织出社会结构中的新图案
  • 第四章 权力的结构——妇女工作的规范意义
  • 第五章 经济增长与劳动分工的变化
  • 第六章 妇女的工作和地位
  • 第三部分 母亲身份的意义:生育科技及其功用
  • 第七章 医学史和性别史
  • 第八章 生育医学与繁衍的双重性
  • 第九章 生育的等级制度
  • 结语 妇女科技与文明
  • 参考文献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