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我国最早医学典籍《黄帝内经》,集医学、哲学、天文、地理等学科为一体。

内容简介

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十八卷、各八十一篇,总共十八万字有余。《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其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书以黄帝和岐伯等人对话的形式写成,作者似乎就是黄帝和岐伯等人。其内容不仅限于医学,而与中国古代的哲学、天文、地理等学科密切相关,是一部关于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著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黄帝内经上·素问
  • 前言
  • 重广补注 黄帝内经素问序一
  • 重广补注 黄帝内经素问序二
  • 卷一
  •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 卷二
  •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 阴阳别论篇第七
  • 卷三
  •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 五脏生成篇第十
  •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 卷四
  •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 卷五
  •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 卷六
  •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 卷七
  •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 卷八
  •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 卷九
  • 热论篇第三十一
  • 刺热篇第三十二
  •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 卷十
  • 疟论篇第三十五
  • 刺疟篇第三十六
  •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 咳论篇第三十八
  • 卷十一
  •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 腹中论篇第四十
  •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 卷十二
  • 风论篇第四十二
  • 痹论篇第四十三
  • 痿论篇第四十四
  • 厥论篇第四十五
  • 卷十三
  •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 脉解篇第四十九
  • 卷十四
  • 刺要论篇第五十
  •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 针解篇第五十四
  •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 卷十五
  •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 卷十六
  • 骨空论篇第六十
  •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 卷十七
  •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 卷十八
  •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 卷十九
  •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 卷二十
  •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 卷二十一
  •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亡)
  •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亡)
  • 卷二十二
  •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 卷二十三
  •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 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 卷二十四
  •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 附录
  •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 黄帝内经下·灵枢
  • 卷一
  • 九针十二原第一 法天
  • 本输第二 法地
  • 小针解第三 法人
  •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法时
  • 卷二
  • 根结第五 法音
  • 寿夭刚柔第六 法律
  • 官针第七 法星
  • 本神第八 法风
  • 终始第九 法野
  • 卷三
  • 经脉第十
  • 经别第十一
  • 经水第十二
  • 卷四
  • 经筋第十三
  • 骨度第十四
  • 五十营第十五
  • 营气第十六
  • 脉度第十七
  • 营卫生会第十八
  • 四时气第十九
  • 卷五
  • 五邪第二十
  • 寒热病第二十一
  • 癫狂第二十二
  • 热病第二十三
  • 厥病第二十四
  • 病本第二十五
  • 杂病第二十六
  • 周痹第二十七
  • 口问第二十八
  • 卷六
  • 师传第二十九
  • 决气第三十
  • 肠胃第三十一
  •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 海论第三十三
  • 五乱第三十四
  • 胀论第三十五
  •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 血络论第三十九
  • 阴阳清浊第四十
  • 卷七
  •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 病传第四十二
  •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 外揣第四十五
  • 五变第四十六
  • 本脏第四十七
  • 卷八
  • 禁服第四十八
  • 五色第四十九
  • 论勇第五十
  • 背腧第五十一
  • 卫气第五十二
  • 论痛第五十三
  • 天年第五十四
  • 逆顺第五十五
  • 五味第五十六
  • 卷九
  • 水胀第五十七
  • 贼风第五十八
  •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 玉版第六十
  • 五禁第六十一
  • 动输第六十二
  • 五味论第六十三
  •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 卷十
  •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 行针第六十七
  • 上膈第六十八
  •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 寒热第七十
  • 邪客第七十一
  • 通天第七十二
  • 卷十一
  • 官能第七十三
  •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 卫气行第七十六
  •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 卷十二
  • 九针论第七十八
  • 岁露论第七十九
  • 大惑论第八十
  • 痈疽第八十一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