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首次尝试把中国绘画既视为物质产品也看作图画再现来研究。屏风可以是一件实物,一种艺术媒材,一个绘画母题,也可以是三者兼而有之。

内容简介

屏风入画,画入屏风。集合了准建筑形式、绘画媒材和绘画图像的多样角色与模糊身份,屏风赋予画家绝妙的灵感,也给希望提供崭新视角、探寻复杂路径的美术史家带来契机与挑战。

《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的研究将围绕屏风展开,打破图像、实物和原境之间的界限,涵盖多种艺术和文化类型,从肖像与图画叙事到窥视与伪装,探索屏风在中国艺术中的独特地位,进而关注一个颇为宏大的问题——什么是传统中国绘画?

答案在层叠纵深的空间之内,在亦真亦幻的画屏之上,在绵联展现的手卷之中。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屏风
  • 空间,地点
  • 边框,纹样
  • 表面,媒材
  • 绘画空间,转喻
  • 诗意的空间,隐喻
  • 第一章 《韩熙载夜宴图》
  • 突破文本之圈
  • 手卷
  • 窥探的目光
  • 第二章 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 重屏
  • 仕女屏风
  • 幻觉与幻术
  • 第三章 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
  • 山水屏风
  • 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
  • 大众化与标准化
  • 个性与陈规
  • 狂士的屏风
  • 第四章 皇帝的抉择
  • 雍正的“十二美人”屏风
  • 女性空间
  • 皇帝的乔装
  • 尾声 元绘画
  • 参考书目
  • 图片目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艺术的「趣味」核心

    著名美籍艺术史家巫鸿先生的这本《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绝非一本玄而又玄的中国绘画理论研究文集,反而是能用简白、理性的话语从里到外将中国绘画的整个创作传统与审美趣味呈给各层次读者的一本好书。


    或许你会以为,中国画在乎的写意、笔法、铺张、布局等等要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这本书不会给你如此糟糕的阅读体验,甚至它还能以非常当代的视角,从装置艺术的互动性切入中国画创作媒材的探索中,比如屏风、画扇、卷轴画都是绘画与绘画基材紧密结合的艺术品,它们不只是绘画那么简单,还是一种「装置」。具体地说,当我们欣赏一幅卷轴画时,不断展开、收起的卷轴就好比一盏走马灯,或者老式红白机里的横轴闯关地图,而我们关注的画中人也在山林、楼宇、市井里不断穿梭,并通过画面的滚动,走过了一段漫长的旅行。事无巨细的绘画场景,布局合理的画中人物,使中国画展现出了一种非凡的叙事能力,而这又是西方绘画中缺少的。
    本书开篇的研究对象《韩熙载夜宴图》就是极好的例证。在这幅卷轴画中,符合透视法的多个屏风串联起了画面中的时间性,也就是说,每当我们经过一处屏风时,画中的时间就过去了一点,而画中人物也随着时间的变化展开了另一个故事。这种结合透视法和遮挡物来处理画面时间性的做法最早就出现在中国,而后才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祭坛画中出现,比如僧侣画家弗拉・安杰利克的作品。因此,这也意味着在「再现」这一问题上,中国绘画其实也有十足的贡献。只不过,相比于意大利人的作品,在使用遮挡物分割时空的手法中,我们的做法有时更为含蓄而玩味,好比句读一般。例如,《重屏对弈图》这件与书名同名的作品中,画家就用一盏屏风分隔了两个不同时代的对弈场面,并使两场对弈表现成互为屏风的模样,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
    刚才说的这些只是书中的冰山一角,实际上中国古代绘画中还有大量值得玩味、推敲的杰作,它们总以悖论和矛盾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眼前,让人深陷其中。我认为只要读一读这本好书,哪怕你对中国绘画一窍不通,你都会爱上我们这个富于思考,含蓄内敛又生动有趣的祖国文明的!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