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本书收录了李长春同志1990年7月至1998年2月在河南工作期间的讲话、谈话、文章、批示、书信、报告等文稿217篇,照片159幅,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本书是上册。
内容简介
本书真实记录了20世纪90年代河南改革发展的历史足迹,生动展现了中原人民改革开放、团结奋进的辉煌篇章。
从历史纵向看,20世纪90年代是河南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书中聚焦的这一时期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这是从“左”的思想影响和小农经济旧的意识束缚,向树立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新的思想观念转变的关键时期。
其次,这是从落后的农业省份,向逐步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转变的关键时期。河南的发展,是在始终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前提下,走出了一条“围绕‘农’字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强农兴工,协调发展”的农业省份实现工业化的新路子。针对河南缺乏带动辐射作用强的大型城市的状况,一手抓沿黄城市群建设,增强中心城市的带动能力,一手抓县域经济,培育经济强县,走出了一条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第三,这是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向不断对国内国外双向开放转变的关键时期。河南地处内陆,既没有沿海省份的区位优势,也没有边疆省份的沿边条件,只能走发挥“中”与“通”优势的开放路子,通过实施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二十项振兴工程,大力建设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形成了大交通、大流通、大市场的开放格局。
第四,这是由贫穷落后状态,向解决温饱、迈向小康转变的关键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扎实开展“富民工程”,逐步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河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全国第三梯队上升到第二梯队。
第五,这是从过去一些地方、少数干部中形成的不团结和内耗状态,向形成“团结奋进、振兴中原”良好氛围转变的关键时期。始终强调一要团结二要工作,倡导讲团结讲大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历届省委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推动河南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转变,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河南的落后面貌,而且为后来的崛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书中内含的信息量极为丰富,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方方面面,反映了长春同志宏大的战略思维和高超的领导艺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很多论述都精彩独到、发人深省,字里行间饱含着长春同志对中原大地的深情厚爱,对河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邃思考和积极探索,是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尤其是河南与内陆省份改革开放历史不可多得的经典文本,对欠发达省份加快发展步伐也具有借鉴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前言
- 解放思想 团结奋进 加速振兴河南步伐
- 高举“团结奋进,振兴河南”的旗帜
- 开展“五破五立”思想教育,把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有机结合起来
- 促进各级干部观念转变,为振兴河南而团结奋斗
- 强化五个意识,推动经济发展
- 冲破“一‘左’一旧”十种思想观念的束缚
- 努力担负起党交给的重任
- 冲破思想禁锢,实现中原崛起
- 狠抓思想观念转变,为深化改革提供思想保证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华
- 正确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几个问题
- 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 知河南、爱河南、建设河南
- 防止片面性,多点辩证法
- 对“团结奋进,振兴河南”的几点认识
- 启动思想观念这个“总开关”
- 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抓住八件大事、做好八篇文章
- 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
- 努力建设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
- 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 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步伐
- 开源节流,搞好财税工作
- 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树立整体质量意识
- 把国有大中型企业推向市场
-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 完善宏观调控,防止经济过热
- 努力提高郑州商品交易所管理水平
- 要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 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扭亏解困
- 许继电气的经验可贵
- 经济发展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 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 把创名牌放在突出位置
-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 完善建筑市场,规范市场行为
- 推动企业向集约经营转变
- 兼并重组,优势互补
- 抓住关键,分类指导,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 不断完善企业配套改革
- 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以开放促改革促开发促发展
- 发展河南经济,做好四篇文章
- 闯出一条内陆省份加快对外开放的路子
- 优化对外开放环境
- 加快外贸企业改革步伐
- 梯次推进全方位开放
- 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 讲究商业信誉,维护河南形象
- 对高速公路建设认识要高,措施要硬
- 加快航空口岸建设
- 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努力开创对外经贸新局面
- 下大力气改善投资环境
- 开放的河南欢迎您
- 抓住香港回归机遇,推动河南对外开放
-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 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健全农村社会服务体系
- 强化土地管理,为振兴河南服务
- 充分认识发展乡镇企业的重要意义
- 积极推广获嘉县“双高开发”经验
- 抓住大好时机,加快水利建设
- 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 高起点发展畜牧养殖业
- 乡镇企业要抓住机遇上水平
- 力争粮食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 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 努力转变农村工作领导方式
-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展农村经济
- 农技推广站所必须坚持改革
- 探索乡镇企业发展新机制
- 走向市场经济,促进农业发展
-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 公司加农户是农业走向市场的桥梁
- 发展粮棉生产,保证有效供给
- 让千万农民进入大市场
-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 两个根本转变是农业再上新台阶的基本途径
- 以农兴工,以工促农
- 推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
- 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办好龙头企业
- 发挥中心城市作用 带动城乡发展
- 充分发挥郑州中心城市作用
- 把开封建成豫东具有辐射力的中心城市
- 加快洛阳经济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
- 办好商丘试验区,探索深化改革新经验
- 漯河经验的启示
- 建设好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焦作要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新鲜经验
- 总结推广南阳小城镇建设的经验
- 抓住京九机遇,振兴豫东经济
- 鹤壁要总结好快速发展的经验
- 新乡工作要再上新台阶
- 许昌要抓住发展机遇
- 抓住城乡结合的中心环节闯出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子
- 发扬焦裕禄精神,实现兰考富民兴县
- “两扭两创”是富民兴县的重要途径
- “十八罗汉闹中原”意义重大
- 发展县域经济需要研究的几个课题
- 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
- 实施率先突破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 搞好县办企业的启迪
- “十八罗汉”要再上新台阶
出版方
人民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始建于1921年9月1日,重建于1950年12月1日,是党和国家政治读物出版社,也是我国第一家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出版社。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人民出版社”社名,成为国家和各省级人民出版社最为显著的形象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