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87千字
字数
2024-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详述明清至当代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历程。
内容简介
小洲村于宋末明初建村,村内小桥流水、古祠、庙宇;保留大量岭南特色的古建筑;有独特的乡情人物,是凝聚了千年的历史文化和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岭南古村。团队通过深入的调研,全面地掌握资料,勾勒了明清以来小洲村的历史变迁。
在明清时期珠三角地区开发的社会背景之下,小洲简氏宗族逐步形成并发展壮大,成为村内最重要的血缘组织,控制着土地田产等经济资源。民国时期,小洲乡团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力量,小洲村民的生活受益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并透过龙舟仪式与其他村落发展出联盟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小洲村民的生产、分配、消费等都由国家统筹。改革开发后,小洲村的经济结构又发生根本性变化,形成工业园、万亩果园及艺术产业等多元经济形式,特别是艺术村落的形成更是凸显了小洲村的独特。
全书对明清以来推动小洲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种元素进行细致考察,对于农耕经济及其酝酿的乡土文化、当代工商业发展之际乡村的艰难转型亦进行探讨,从长时段分析社会结构化过程,对珠三角地区乡村的未来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羊城学术文库学术委员会
- 羊城学术文库总序
- 序言 阅读“小洲”
- 第一章 小洲概况
- 一 地理环境
- 二 行政建制
- 三 村落空间形态
- 四 宗族及居民状况
- 五 民间信仰
- 六 艺术村落
- 第二章 清代小洲:简氏宗族的建立与兴盛
- 一 明清时期的珠江三角洲
- 二 小洲简氏宗族的创建
- 三 教化与盗乱
- 第三章 清末民国时期的小洲村
- 一 清末民初“地方动乱”与小洲乡团的形成
- 二 李福林时期小洲乡团的发展
- 三 水运交通与商业发展
- 四 农业耕作和糖寮榨蔗
- 五 太公田和农民生活
- 六 新式教育与新式婚俗
- 第四章 扒龙船与地域社会的构建
- 一 仪式与乡村经济
- 二 龙舟活动与地域社会
-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小洲的社会改革
- 一 行政区域的变更
- 二 土地改革
- 三 水果生产
- 四 日常生活
- 五 文化福利事业
- 第六章 改革开放以后的小洲村
- 一 行政区域的变动
- 二 香港归侨与小洲村的建设
- 三 工业园的兴衰
- 四 万亩果园的保护和发展
- 第七章 都市文化风景:艺术村、历史文化名村
- 一 艺术村的创办
- 二 作为历史文化名村的小洲
- 结语
- 附录一 小洲艺术区大事记及小洲游览路线
- 附录二 档案资料
- 附录三 族谱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