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14千字
字数
2025-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讨论迈向新征程中的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挑战和任务。
内容简介
本书从经济社会发展全貌切入,介绍了中国发展已取得的伟大成就、新征程和国际形势复杂变化下对经济能源环境提出的新要求,以及解决矛盾应对变局的总指引,总结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重维度,并将其对应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提出“能源不可能三角”理论客观描述新征程下能源发展面临的权衡抉择。
并从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经济发展中的能源转型驱动力,在识别能源与碳排放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分析了能源转型面临的权衡取舍,基于“2035年远景目标”和“双碳战略”,从市场和政府两方面提出能源领域的改革策略,从国内碳减排和国外碳协同两个视角提出了能源转型的可行方案。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 前言
- 第一章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迈进新征程
-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迈进新征程
- 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伟大成就
- 二、新征程面临新矛盾
- 第二节 新征程赋予新任务
-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 二、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 三、坚持推动降碳减污,建设美丽中国
- 四、坚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 第三节 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 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 二、国际形势变化对中国产生深刻影响
- 三、中国对世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 第四节 新发展理念是走好新征程的总指引
- 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二、协调:提升经济发展整体效能
- 三、绿色:应对气候变化与污染
- 四、共享: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 五、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
- 第二章 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看能源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与先进性
- 一、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 二、均衡与协调发展
- 三、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
- 四、多重目标兼顾国内外的宏观调控
- 五、土地红线、生态红线是大国治理中的重要工具
- 第二节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重维度
- 第三节 从经济高质量到能源高质量
- 第四节 能源发展面临权衡抉择:能源不可能三角
- 第三章 经济发展中的能源转型驱动力
- 第一节 能源转型的微观驱动力:家庭能源阶梯
- 第二节 能源转型的宏观驱动力:库兹涅茨曲线与省级能源阶梯
- 一、能源转型的库兹涅茨曲线
- 二、省级能源阶梯
- 第三节 能源转型的政策驱动力:“双碳目标”
- 一、减排目标分配的横向正义论和代际正义论
- 二、“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的政策干预
- 第四章 中国能源和碳的特征事实
- 第一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能源
- 一、能源供给
- 二、能源需求
- 三、能源价格
- 四、能源贸易
- 五、能源政策体系
- 第二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碳排放
- 一、碳排放总量巨大,人均GDP的碳排量逐年降低
- 二、碳排放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和能源供给结构相关
- 三、碳排放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区域差异
- 四、碳相关的价格波动程度不一,公众对价格波动敏感度具有差异
- 五、我国碳生产率正逐步上升,但仍面临严峻挑战
- 六、碳减排成本具有差异性,需遵循减排最优次序原则
- 七、变“减污降碳”为“降碳减污”:双重目标下的一石二鸟策略
- 第三节 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 一、气候变化对能源供给和需求的影响越来越大
- 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对能源供应的期望越来越高
- 三、维持能源系统安全、稳定、低成本运行的难度越来越高
- 第五章 高质量发展目标下能源转型的权衡抉择
- 第一节 保障能源供给是2035年经济翻番的重要支撑
- 第二节 清洁发展是“双碳目标”下的必然要求
- 第三节 价格调整是“保供-低碳”下的可行选择
- 一、补贴幻觉:再论能源价格与能源公平
- 二、价格调整下保障能源公平的可行方案
- 第六章 构建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能源体系
- 第一节 远景目标与“双碳战略”协同下能源转型的基本思路
- 第二节 建立能源领域“市场之制”
- 一、电力体制改革往哪走
- 二、石油开放改革方向
- 三、天然气市场改革重点
- 第三节 用好能源领域“政府之手”
- 一、新征程中政府与能源市场的关系
- 二、改革能源领域“央地关系”
- 第四节 实现碳减排与能源转型的平稳过渡
- 一、碳税“双重红利”
- 二、对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指标进行协同管理
- 三、CSG促进企业向好、向善、向上发展
- 第五节 全球协同推进碳中和
- 一、保留“负碳国家”排放权
- 二、促成多边机构实施“项目碳中和”
- 三、推动全球能源政策协同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